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17章 祖业传承的分寸感——如何让先祖的功德代代相传

第17章 祖业传承的分寸感——如何让先祖的功德代代相传




1.一脉相承的功业


古往今来,你知道天下最幸福的人是谁吗?你知道谁是世界上最没有忧愁的人吗?答案是周文王。为什么答案是周文王?

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庸》第十七章中,孔子是这样分析的——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意思就是,孔子说:“世间没有忧愁的人,恐怕唯有周文王了吧!他有王季做父亲,有武王做儿子,父亲开创事业在前,儿子接续在后。武王继承太王、王季、文王的功德,只穿一次戎衣就灭掉殷商而拥有天下,而且本身没有失掉显赫天子的美名,论尊贵做了天子,论财富拥有四海之内的疆土,后世建宗庙祭享他,子子孙孙永保祭祀不绝。武王晚年才承受天命,及至周公,方始完成文王、武王的德业,追尊太王、王季为王,又用天子之礼上祭历代祖先。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最大的快乐是能够让祖先功德得到传承。而祖先的功德事业要想一代代发扬光大,必须在传承中掌握分寸感。纵观历史,我们知道,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他们家族里走出一代又一代优秀子孙,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堪称祖业传承的典范。正是在周王朝开始,中国建立了体系完备的华夏文明及以礼乐为核心的人伦秩序。

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文王的确是天底下最没有忧愁的人了。第一,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开创了一代江山伟业,帮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周文王的儿子是武王。我们知道,周武王在牧野一战,彻底打败商纣王,宣告了商朝灭亡。你看,武王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将周文王的功业很好地传承下去;第三,武王在登基两年后去世,接下来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成王年龄太小,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主动挑起了大梁,暂时帮助成王摄政。他在辅政过程中,可谓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美名传扬。七年后,等成王长大,周公旦主动让位给成王,成王又是一代英明的君王,不仅继往开来,努力治国,而且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居安思危的谨慎态度,一代代子孙传承,其祖先功业得以延续,大约存活了80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为长久的朝代。

传承祖先功德,这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美好品德。从古至今,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都很完整,可以说一代代的历史更迭,都充满了前辈的心血和智慧。正是因为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我们今天才能记得先辈言论和思想。中华文化有建功立业的传统,正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人生三不朽之功业。什么是“不朽”?就是等我们去世以后,仍然存留在人们心中,可以永远活在后人精神深处的东西。你的功德和言论,不会因为肉身腐烂而随之腐朽,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熠熠生辉。这是你贡献给人类社会的一份礼物,也是你在人世真实活过的证明。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你就没有虚度光阴,就没有白来世上走了一遭。

然而,我们不仅要牢记中华先祖“立德、立功、立言”的谆谆教诲,以传承祖先功德为己任,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伟大先哲的思想,以及中国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值得我们珍惜和呵护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尽财富,不能让它们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断了根、绝了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们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不仅我们自己要力行,而且要教育子孙后代也要一脉相承地发扬光大。

令人欣慰的是,现代的中国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一定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他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的确如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理,至今仍具有着世界性意义。每当翻开泛黄的古籍经卷,我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散的那种时光穿透力,里面的智慧,是那样古老,又是那样新鲜。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我们都要爱护它,将它代代传承下去。

当然,无论是功业传承,还是文化传承,都要掌握一个分寸感的问题。我们要遵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对于优秀的传统道德、传统文化,我们要与时俱进地与当下实际相结合,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不可过于因循守旧,开历史的倒车。另外,对于负面的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我们要看到其历史的局限性,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加以挑选和甄别,不可认为凡是传统的都是好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这样也可能会误导子孙后代。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把握传承的分寸,正确继承和发扬,从而让中华文明源源不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