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2.如何才能修身管天下:修身、事亲、知人、知天

2.如何才能修身管天下:修身、事亲、知人、知天




古代帝王除了严以律己外,还要兼管天下。对于我们现代普通人来说,同样需要修好身心,做好手头的工作。就算我们不需要治理天下,但我们需要用其中心法治家治企。如何修身和管天下,自古以来都是个难题。

关于这个问题,《中庸》第十九章中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意思是说,君子活在世间,不可不修身;想要修身,不可不事奉双亲;想敬事双亲,不可不知晓人道;想要知晓人道,不可以不知晓天理。

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一个从修身到知天下的逻辑:修身—事亲—知人—知天。要想修身,不要躲到遥远的山洞,先孝敬父母,将这个做到位,然后推己及人,你就能了悟人情世故,就能知道人性的奥秘,从而达到知人的境界。阅尽人世,然后你才可通晓天理。所谓天理,就是天道规律。我们干什么事都顺天而行,不去违背它、破坏它。人与天道和谐相处,这就是天理所教我们的东西。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算管理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修身、事亲、知人、知天,其中事亲是一道要紧门槛。这是从修身到知天迈出的关键一步。古代有许多孝子事例,他们用自身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这告诉我们,哪怕你的梦想再大,哪怕你想上天,也需要先孝敬好自己的父母。关于事亲,有这样一则禅门公案——

明朝时,有个叫杨黼的安徽人,虔诚地崇信佛法。他听说四川有个无际禅师(即石头希迁和尚)道法高深,于是就千里迢迢前去求法。

杨黼到了那里之后,无际禅师却不肯见他,而是委托一个和尚转告说:“无际大师是我的师父,已经知道你到来了,所以让我专程迎接,并让我转告于你:现在见他,不如直接去见活佛。”他有点困惑:“活佛?住在哪里?如何才能见到?”和尚告诉他:“师父说,你只需沿着来路往回走,当看到一个凌乱地披着衣衫、倒穿拖鞋来迎接你的那个人,就是现世的活佛。”于是,他开始沿着来路往回走,一路上仔细观察,一心要找到师父所说的那个活佛。

可惜的是,杨黼一路上并没有遇见一个乱披衣服、倒穿拖鞋的人。他沮丧地回到家,此时已是半夜时分。他拍着家门,大声喊自己回来了。已经入睡的母亲被喊醒了,听到儿子回来了,她欣喜若狂,衣衫凌乱地往身上一披,倒穿着鞋子就跑过去开门。打开门,杨黼看见母亲这身打扮,一下子想起了无际禅师说的话,顿然开悟——所谓的活佛,其实就是自己的母亲!

正所谓“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你看,我们千里迢迢求佛问道,目的就是为了修身,而修身的最关键一步则是敬事双亲。这句禅语够世间迷误之人念三年了,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不懂。

孝是修身的里程碑,我们只有对父母做到一片至孝,修身才算上了新台阶,才能谈得上知人、知天,否则的话,无论如何皓首穷经,如何求师问道,最终都将徒劳无功,因为路全走错了,水中捞月、缘木求鱼,不是很荒唐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