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5.殊途同归的学习力

5.殊途同归的学习力




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以及把你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资本、创造出价值的输出力。关于学习力,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意思就是,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知道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关于这一观点,《中庸》第十九章中的理解异曲同工: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意思就是,对于五道三德的道理,有的人天生根性好,聪慧过人,通过自我体悟获知很多;有的人是要刻苦学习之后才能有所知晓;有的人则因为陷入困境、遭受挫折或遇到人生困惑,才因此进修而获得新知。不管是三种里面的哪一种,等你获得新知,其效果都是一样的了。对于五道三德的实践,有的人是为了心安理得地去做,有的人则为了名利才去做,有的人甚至是勉勉强强地去做,及至他们都成功的时候,却是一样的了。

无论是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只要占据其中一条,让自己达到同样的效果就足够了。这就是殊途同归的学习力。

生而知之是一种天赋,很少有人做得到,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现实生活中,生而知之主要指某些神童,其智商天生就比普通人高出一截,可谓先天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由此可见,生而知之的人是聪明的,但他们难道可以一直聪明下去吗?他们是否不需要训练就能拥有持续学习力呢?

北宋宰相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他家世代为农,不曾读书。当方仲永长到五岁时,都不认识笔,也不认得字。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大哭大闹起来,向父亲索要笔墨纸砚,父亲很是诧异,只能向邻居借来纸笔交给他。拿到纸笔后,方仲永立即停止了哭喊,还在纸上赋了一首诗,并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父亲也看不明白自己孩子写的是什么,就将这首诗拿给了当地的秀才。秀才看过后,很是赞赏,出钱将这首诗买了下来。后来,无论是谁找方仲永写诗题字,他不仅能及时完成,写的文章也都切合题意且文采出众。方仲永的父亲开心坏了,觉得仲永可以迅速给自己带来财富。于是,就带着他四处拜访,到处题诗写字,并没有让他读书学习。

后来,等到方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写出来的诗词已经大不如前了。又过了十年,方仲永再也写不出来任何东西,跟其他平庸孩子并无两样,只能跟他的父亲一起务农为生了。

如果失去学习力,即使是天才也会泯然众人。对于方仲永,王安石十分惋惜,于是写下这篇文章警醒后人。他认为,一个人是否是天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后天的学习中得到成长和进步。就算你真的是天生神童,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最终也会变得跟普通人一样。就算你是普通人,如果勤奋学习,迟早有一天同样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级人物。

除了小部分的人是生而知之外,大多数人都是学而知之,连孔子都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就是,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求得的。或许我们认为孔子属于生而知之,但他却将自己归为第二类次等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学而知之才是主流。

困而知之,是又次等的。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主动力,是在困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被迫学习的。但这种人,难道就比那些生而知之、学而知之的人差一等吗?倒也未必,要看学习的效果而定。这些人中不乏最后的成功者。

王憨山是我国著名国画师,从小学习画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画陷入穷途末路,他毅然选择坚守文人画的阵地。在这样一个“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困境中,他找到了人生目标,艰难的环境让他更加坚定学习钻研的动力。为此,王憨山给自己刻了一枚闲章,上面写:“困而知之。”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下,都不要忘记努力学习。

人,只有到了困境中,才有学习的欲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欲望;悱,是马上就要得到答案了,但还差一点火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不是经过强烈学习探索,到达想说却又说不出来时,就不要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要去启发他。困,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短版,然后才有学习的急迫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是忧患的环境,越能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曾经有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贫家女孩,在演讲中公开表示感谢贫穷。我们国家在近代遭受列强侵略,无数仁人志士纷纷外出留学,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出来一批批大师级人物。

“困而知之”虽然被动,但得到的效果却未必差。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重点都在于“知之”。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生而知之的优势在于天赋,但如果不通过后天的学习,照样会变成普通人;“学而知之”的优势在于平等,大多数的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才通晓道理的,所以每个人得到的学习机会基本都是平等的;“困而知之”的优势在于学习动力,在外界推力之下,逼迫自己去努力学习。总之,不管你是哪一种学习方式,只要坚定信念、刻苦求学,其结果都会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