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2.修身、知人、治天下——分寸感是修出来的

2.修身、知人、治天下——分寸感是修出来的




人活在世界上,如何才能改变世界呢?

英国伦敦有一个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有一块闻名世界的墓碑。这是一个无名氏的墓碑,上面没有墓主的任何信息,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姓名,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生和什么时候去世的。但是,墓碑上却写着一段墓志铭,凡读过的人无不深受触动和启发。墓志铭是这样写的——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年以后,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老年,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最后的愿望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即将去世时,突然明白:如果一开始我只是改变自己,然后树立一个榜样,可能就此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鼓励下,我可能会为国家做些事,进而改变这个国家。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会改变这个世界。

一个人要想改变这个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这个顺序不可颠倒了。关于这一道理,其实中国老祖宗早就说过,并非西方人的独创。

可见,分寸感正是修出来的。如何修呢?在《中庸》第二十章中,给出了一个建议方案。一旦学会,你将轻松很多: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知道如何修身,那么就知道如何治理别人了;知道如何治理别人,那么就能够知道如何平治天下国家了。

你看,中国古人是多么明智!在这套环环相扣的系统里,有着无比强大的一个内在逻辑,从修身到治天下,我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广阔。

一、修身。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在修身这门课上下过苦功夫。一方面他们自己需要真本领,另一方面他们拥有极高的自制力,不轻易去做有失分寸的事情。而且,他们还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修炼自己的意志力。所以,他们才有能力和魅力让别人信服,进而改变这个世界。

二、知人。南宋学者胡宏说:“治天下之乱者,必以知人为本。”如何从芸芸众生中识人用人,成为治国理政之关键要素。知人就是通晓人的本性,能慧眼识人,将人才揽为己用,辨别无德之人和君子,并且用合适的方法管理他们,这样才能驾驭人才帮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业。

楚汉时期的萧何,就是一个善于识人的高手。作为刘邦手下的谋臣,在刘邦和项羽的争霸中,他发现了韩信的才能,但刘邦还未察觉。韩信得不到刘邦的重用,心灰意冷之下,在一个夜晚偷偷出逃。萧何得知消息后,来不及禀告刘邦,赶紧追韩信去了。

刘邦问萧何:“有那么多的士兵出逃,都不见你去追,为何对韩信如此上心?”萧何说:“那些人只是普通的小兵,但韩信他不一样啊!你要争夺天下,非此人不可!”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之下,刘邦也逐渐发现了韩信的才能,不断重用他,韩信因此成了一代名将,萧何成就一代名臣,刘邦成就帝业,可谓一举三得。

知人,才能开拓事业的格局。然而,知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很多人看不清对方的真面目,分辨不出君子和无德之人,结果一生总是跟无德之人纠缠,总是与这类人打交道,最后他因此被害惨了。还有些人无法识别人才,当真正的人才来到他的身边,他却总是与之擦肩而过,导致最后只能落个孤家寡人。所以,你只有做到知人,才能学会治理企业、治理国家和天下。

三、治天下。大唐盛世一直被后人称赞,其实这与李世民修身、知人与治天下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李世民统治时期,唐朝得到了空前发展,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李世民从小驰骋沙场,锻炼出了一身胆量和才能,这可以说是修出了一身真本领。当了皇帝后,他也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广纳雅言,知人善任,一时之间,忠臣良将人才济济。众人齐心协力,大唐才蒸蒸日上,有了盛世景象。不过晚年的李世民放纵自己,放松了对修身的要求,以至于他在临死前还对自己检讨,让子孙不要学自己的坏榜样。可见,修身、知人和治天下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个人的梦想可以高远,但行动一定要小处切入。从修身开始,我们修炼自己的本事和品德,从而让他人信服;其次拥有知人的智慧,从而远坏人、亲贤人,组建精良团队;最后,当你有本事、有德行又有知人管理能力,就可以去管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甚至天下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要想改变世界,没有任何捷径,唯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正是你必须修炼的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