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6.如何奖劝基层员工

6.如何奖劝基层员工




众所周知,百姓处于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人口基数最大,是古代皇帝在治理国家时重点管理的对象。由于人口数量大,传播范围广,所以皇帝在管理百姓的时候,首先要将自己的美名先在百姓人群中广泛传播开,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最后所有百姓都会知晓你的美德并且拥戴你。

如果皇帝管好了百姓,那么就会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但如果皇帝没有管好百姓,所作所为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那么就可能导致农民起义。秦二世时期的暴政就引发了百姓的不满,纷纷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后来被镇压了,但在起义风潮中,项羽和刘邦,以及更多热血男儿崛起了!秦朝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灭亡的命运。所以说,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源远流长,根本就在于百姓是否能够安居乐业。

我们到底该如何管理百姓呢?《中庸》第二十一章中提到:

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

意思就是,农闲时役使百姓,并且减轻赋税,这是奖励百姓的方法。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拿个比方说吧,国家有一项什么工程,需要让百姓参与做徭役,但注意不能违背他们耕作的农时,也不能用暴力手段压迫他们,而且要适当减轻百姓缴纳的税,尽可能地帮他们减轻负担。

这才是真正奖励他们的方法,绝不是嘴上天天喊“百姓万岁”的口号就能解决了,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忽悠都不会长久的。

“时使薄敛”中的“时”,是“偶尔”意思,让百姓做徭役不能成为经常状态,一家公司让员工加班可以,但不能天天如此。这个“时”应该选在什么时候呢?第一,百姓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时,因为这是他原本就该做的;第二,不干扰百姓日常生活,并且要在不危害百姓利益前提下让他们做事;第三,要求他们做事之前,要经过百姓同意,需要百姓自愿去做一些劳动。如果像秦始皇那样,强迫百姓修筑万里长城,大家肯定会奋起反抗。

西汉时期的文帝和景帝,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当时,汉朝由于长期征战,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为了恢复国家的元气,确保国家稳定,让百姓富有活力,于是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宽刑薄赋,尽一切可能地减轻百姓的税负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汉朝政治恢复了稳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这个例子告诉后来的人们,要想管好基层员工,首先要爱护他们,多聆听他们的心声;少打扰他们,多给他们自由发展空间;对待他们宽仁一些,少扣工资,多发福利,等等。总之,采取一系列措施要让他们生活幸福安稳,只有基层员工满意了、高兴了,他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干活,为你付出辛勤的劳动。

在企业里,百姓就是基层员工,如果老板对他们关爱有加,他们肯定会知恩图报,将老板的美德和善行告诉更多人。这样一来,老板温和善解人意的形象也就立了起来,于是就能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工作,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