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3.如何取信于朋友——先让父母顺心

3.如何取信于朋友——先让父母顺心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都需要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而获得朋友信任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孝顺父母了。

如何才能取信于朋友呢?《中庸》第二十三章中提供了有效方案: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意思就是,取信于朋友有方法:不能孝顺父母,就不能取信于朋友。

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才会赢得朋友信任和支持。如果你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孝顺,朋友就会怀疑你对他的真心有几分。

爱国将领岳飞是忠义的代表,但他的忠义来源于他的孝。《宋史》中记载:“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意思是,岳飞非常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有很难治愈的疾病,一定要亲自喂药。母亲死后,他伤心得三天没有喝水进食。岳飞如此孝顺,赢得朋友的支持、大家的拥戴自然水到渠成,爱国之举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有人却质疑孝的合理性,如此说:“父与子,有何恩?论其本意,只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母与子,有何恩?只不过是生养的工具而已。”据说这话是孔融说的,如此不大敬的言论,终为世人所不容,曹操也就顺应民意,按不孝的罪名处死了孔融一家。但经后人调查,这是一桩冤案,因反对曹操的独裁统治才撞到刀口上。作为孔子第二十世孙,孔融本人一向恪守孝道。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孔融哭得死去活来,别人扶着才能走路。十六岁时家里因帮助好友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当时孔融、孔融的哥哥、孔融的母亲,都纷纷抢着认罪,争着去死。你说,这样的孝道楷模,怎可能是不忠不孝之徒呢?正是因为他对汉献帝太忠了,于是才处处跟曹操对着干,最终引起了曹操的忌惮。你不是以忠孝闻名吗?那我干脆就给你安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由此观之,曹操不愧为奸雄也!

这个世界上,有人凭本事立世,有人凭德行立世。凭本事的,获得的是小利。凭德行的,获得是大利。而德行第一步,就是孝顺父母。一个人不能孝顺父母,就是一个无德之人,无论本事如何,都不值得朋友信任。总之,不孝之人,不堪为友!

郭德纲带过很多徒弟,他常常对徒弟说:“你要是不会说相声,这个不是问题,我可以教你;但你要是没有德行,品质不好,我是真没办法。”所以,无论在何时,德行都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而德行的第一步,就是孝顺父母。人生在世,走好第一步很关键,舜就是一个走好第一步之人。

上古时代,尧帝手下有四个大臣,即岳羲仲、岳羲叔、岳和仲、岳和叔,是炎帝神农的后裔。这四个人精通天文地理,尧让他们分管四方的星相和山川变化,史称四岳。

据《尚书·尧典》中记载,尧帝对四岳说:“我在位70年了,在你们当中,谁能继承我的位子啊?”四岳说:“我等德行,不足以接受您的禅让。”尧帝说:“明明扬侧陋。”意思是,可以推荐贤德之人,不要在乎他的出身。四岳说:“有鳏在下,曰虞舜。”意思是,有一个贫穷之人很是贤德,叫作虞舜。尧帝问:“怎么贤德了?”

四岳说:“舜的父亲偏爱后妻生的小儿子,不喜欢舜,就想尽办法杀死舜。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涂泥巴,他的父亲就在下面放火,舜发觉后,把两个斗笠当作翅膀,从粮仓上一跃而下,毫无损伤。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提前留了一条暗道。挖到最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里填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走了。舜逃走后,不计前嫌,依然对父亲恭敬如初。”

尧帝听后,感叹此人不仅有孝心,而且有智慧,就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再后来,舜又通过了尧帝的重重考验,最后得到了尧帝的禅让。

舜孝敬父母,不管是邻居还是朋友,甚至是外界的人,凡提到他,无不称他贤德。既然舜孝敬父母,又赢得了朋友等周围人们的信任,因此尧帝就相信他是个靠谱负责之人,所以不仅嫁了女儿,又托付了天下。所以,在生活中,要看一个人德行如何,就要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长大,对于我们的恩情永世难报。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能真心实意,那么在对待朋友时,又能有多真呢?正如《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意思是,不爱自己双亲而爱别人的人,就是没有德行。不尊敬自己双亲而尊敬别人的人,就是没有礼数。试问,一个无德无礼之人,如何取信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