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2.从改变自己开始,化育天地万物

2.从改变自己开始,化育天地万物




如何改变世界,这是所有人苦苦追寻的一个答案。关于这一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能左右世界的人,首先是个能左右自己的人。”苏格拉底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想化育天地万物,就得从改变自己开始。不仅在西方,中国古书《中庸》第二十六章中有此记载。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本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人类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人类的本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万物;能够赞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同参。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了解世界,就要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他人和人类,然后才能驾驭其他人,驾驭万事万物,并进一步改变世界。所以,一个人要想改变世界,就得从改变自己开始。柏拉图就是这样告诫自己弟子的。

有一天,柏拉图问弟子,如何才能把山移过来?结果弟子们面面相觑,都说不可能。后来柏拉图说,山又不会动,肯定不会过来,那我们自己能不能走过去?是啊,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法,只有改变自己的人。

改变自己就是要战胜自己。一个肯改变自己的人,都是真正明了改变意义的人,由此才会付出行动。美国前副总统亨利·威尔逊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启发。

亨利·威尔逊是美国第18任副总统,是美国共和党的主要筹建人之一,也是废奴运动的全国领袖。他出生在一个很穷苦的家庭,当他还是孩子时,就已经知道了唯有改变自己,才能脱离贫穷的道理。

10岁那年,年幼的亨利·威尔逊离开了家,在一家农场当了11年的契约学徒工。在这期间,亨利·威尔逊认识到,要想改变贫穷的自己,首先得学会认字。于是他就趁着业余时间,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等到学徒期满,21岁的亨利·威尔逊已经阅读了将近1000本书了。

学徒期满后,亨利·威尔逊的生活仍然无以为继。想要彻底摆脱贫穷,还得改变自己。于是,他就一边到伐木场做工,一边到俱乐部学习演讲。在工厂做工的时候,他见识到了奴隶制度的罪恶。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以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发表演讲。他针对美国奴隶制度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成功打动了听众的心。由于这次演讲十分成功,他打开了通往政界的大门。

后来,他进入国会,南北战争期间,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战争结束后,还成功当选副总统,并积极为黑人谋福利。从亨利·威尔逊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首先改变自己,然后也改变了美国。

相信很多人在亨利·威尔逊面前,都会自愧不如。生活中,有些人在面对贫穷和困境时,也想着改变,但自己惰性十足,不去付诸行动。其实,真正的贫穷是生活中的贫穷吗?真正的贫穷是精神上和行动上的贫穷。

历史上那些改变世界的伟人,都知道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就是改变自己。如果你平时性子急躁,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慢下来;如果你平时不爱与人交往,大家出去玩耍也不带你,不如从今天起,多参与集体活动。其实,每一次看似微小的改变,积攒到最后,无不是质的变化。

我们应该像水一样,随时可以改变自己,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如此一来,你的适应能力有多强,你的人生路就能走多远,化育天下万物也就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