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26章 教化的分寸感——如何在5分钟内打动人心

第26章 教化的分寸感——如何在5分钟内打动人心




1.从格物致知到感动人心——教化的逻辑


社会上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己都没有弄懂,就去教育别人,正如圣人所批判的那样:“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意思就是,过去的贤人是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要别人明白。从孟子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教化人心的逻辑就是——先格物致知,自己弄懂后,再去教化别人,方能感动别人。

曾经有部电影很是火爆,叫《中国合伙人》(陈可辛导演)。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英语老师成东青说:“有一天,有位同学拿了一个单词过来问我,这个单词怎么读?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我觉得太丢人了,我就回去背字典,上市一本我背一本,我看你们还能不能考倒我!”从这段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老师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在教育学生之前,自己要弄懂。

关于这一教化的逻辑,《中庸》第二十七章中说: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意思就是,比“自诚明”的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能够致力于钻研某一方面。致力于钻研某一方面也能做到至诚。做到至诚就会表现出来相应的形态情状,表现出了形态情状就会逐渐显著,日益显著就会更加昭明,昭明彰著就能感动人心,感动人心就能使人转变,使人转变就能完成教化。

什么是“曲”?即偏僻地方或某一方面。唐代孔颖达注《中庸》说:“曲,谓细小之事。”指某一具体事物或事物的一个方面。所谓“致曲”,就是致力于探索研究某个专一事物,或某个局部细节问题。“致曲”这个道理,与“格物致知”非常类似。一个人要先格物致知,再感动人心,这才是教化的逻辑。

“格物致知”是《礼记·大学》中的概念,具体说法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就是接触研究事物;致知,即获得知识。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获得事物内在规律的正确途径是对事物的挖掘和探索;第二,探索事物要有好奇心、想象力、自律性,而不是心血来潮随便做做。

关于格物致知,明代钱德洪在《王文成公年谱》中曾记载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格竹”的一段佳话——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一心想成为圣贤一样的人物,一直笃信“格物致知”理论。一日,王阳明对庭院里的竹子十分好奇,很想弄懂竹子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拿了一把椅子,坐在苍翠的竹林前,聚精会神地盯着竹子开始“格”起来。

无论家人怎么劝说,他都不理,就这样不吃不喝想了七天,终于由于体力不支,昏倒后被家人救起。这件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但王阳明绝没有就此罢休,后来这个故事被称为“阳明格竹”。

后来王阳明步入仕途,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任驿丞。某天夜里,王阳明想起了当年“格竹”的经历,突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思是,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天性良知,绝不是像过去那样苦苦寻求一些事物的原理。他又说:“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格外的功夫,要多在自己身心上下功夫。这就是“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也随着贬谪期满,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他先后平定江西贼寇和宁王之乱,随后由于官场昏暗,便辞职回家。归家以后,著书立说,立院讲学,专心教化。

你看,王阳明从开始的“格竹”到“龙场悟道”,最后著书立说、立院讲学,这一系列的人生事例就是对教化逻辑的完美诠释,概括来说即是:从格物致知,内心明澈,再到感动人心。一个老师如果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是一条永不干涸的长河。如若不然,不懂装懂,在那里瞎指挥,在现实生活中是要出大乱子的。在古人编的《笑林广记》书中就曾记载这样一个乱弹琴的书生。

有一个书生,被一个官员请去做师爷,这个官员学问不高,而且不懂法律,判案时就全听这个书生的。一天,衙役抓到一个偷钟的,官员就问师爷怎么处置。师爷说:“夫子之道忠(音同盗钟),恕而已矣。”于是,这个小偷就被放走了。

又一天,抓到了一个偷席子的,官员又问处置办法,师爷就说:“朝闻道夕(音同盗席),死可以。”于是,这个偷席子的人就被打死了。恰巧的是,阎王爷寻访,知道了这件冤案,就把师爷抓来痛骂到:“什么都不懂的畜生,骗人钱财,罪过不小,罚你去做狗。”

这个师爷再三请求说:“做狗不敢推辞,只要求判生南方,并乞求做一母狗。”阎王爷问他缘由,他说:“《曲礼》云:临财母(原本为毋)苟(音同狗)得,临难母(原本为毋)苟(音同狗)免。”

《笑林广记》中的书生就是自己不懂,没有按照教化的逻辑行事,但偏偏又要不懂装懂,最后的下场只能贻笑大方了。

关于教化逻辑的问题,儒家经典早就说过。《礼记·大学》中讲:“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的逻辑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身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的修身,就是修炼自己,就是要提高自我的知识和悟性,让自己把万事万物弄懂。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没弄明白,自己都管不好,还能指望他教化天下人,管理好天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