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2.周文王的分寸感——践行向天地学来的“道”

2.周文王的分寸感——践行向天地学来的“道”




在历史上,有没有向天地学习分寸感的典型呢?这样的人物最早有伏羲,观察宇宙星辰,创造出阴阳八卦这套哲学体系,人称先天八卦。后来,周文王秉承伏羲的脚步,同样积极向天地学习,将先天八卦拓展延伸至八八六十四卦。从他整理的《周易》中,我们就能看出周文王顺应天道的行事理念。他时刻强调,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切不可逆天行道。

关于这一点,《中庸》第三十一章中说:

《诗》曰:“惟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意思就是,《诗经·周颂·惟天之命》篇开始就说:“只有天道的法则,庄严肃穆地运转不已。”此句是说,天之所以是天,就一定有成为天的道理,就像周文王之所以名为文王,也自有他的道理,那就是他的善良和高尚的品德也像天一样在不停地运转。

这句话对周文王的评价极高,即使文王死去,他的道德和行为也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照耀了后世的中华子孙。据说周文王在临终前,曾给儿子周武王写了篇《保训》,其中有言:“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意思就是,观测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顺应而不要违逆。由此可见,周文王向天地学习的精神,以及他所崇尚的阴阳之道和中庸之道。他的功德在中国文明史上如同天地一样伟大。

那么,周文王究竟是如何向天地学习分寸感的呢?周文王姓姬名昌,父亲死后,他就继承了父亲“西伯侯”的名号。在位时,他先后推行各种为民谋利的政策,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他以身作则、勤俭节约,百姓纷纷效仿,以至于周国上下人人谦逊。

周文王的分寸感还体现在对待商纣王的方式中。当时,商纣王为博爱妃妲己一笑,发明了一种叫炮烙的酷刑。根据《列女传》解释:“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周文王见不得纣王这么玩弄百姓,于是提议将自己的一块土地献给纣王,以换取这种酷刑的取消。对周文王的这一举动,百姓们感动不已。

周文王在位时候,领国一些小国经常战乱不休。他们听说文王德高望重,于是找他评理。可当他们到达周国边境,还没见到文王,却看到周国百姓过得其乐融融,只好羞愧地低下头,回自己国家去了。由此足见文王德行的感化力。

为了将世间这种微妙的分寸感确立为制度,周文王创建了周礼。可以说,周国是一个特别注重礼节的国家,中国所谓的礼仪之邦就是从周文王开始的。此外,周文王对前来投奔自己的人才毕恭毕敬、以礼相待,很多受不了商纣王残暴统治人才因此纷纷投奔,这些人才包括渭水之滨垂钓的吕尚(又称姜尚)。由此可见,周文王的心胸犹如天空般宽广。

周文王的所作所为无不契合分寸感,一切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种行为让当时百姓和一代代后人顶礼膜拜。他的功德流芳百世,为后来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周文王就是这样践行向天地学来的“道”,最终成为一个万民爱戴的明君,一个彪炳后世的道德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