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尖峰对话区块链 > 第三问 项目的股权投资比例和代币分配比例是如何对应的

第三问 项目的股权投资比例和代币分配比例是如何对应的




王峰:对于一个高技术含量的公链项目,我一直很好奇:如何分配代币?你参考过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在你的股东里有杨向阳、刘晓松、林栋梁,这几位都是你的清华校友,他们也是投资界赫赫有名的大佬,你们在分配代币的时候有过分歧吗?他们的股权投资比例和代币分配比例是对应的关系吗?

陈榕:杨向阳、刘晓松、林栋梁都是我的朋友,他们最近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亦来云是一个社区项目,百分之百开源,没有股份之说。所以,这几位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大佬并没有占什么股份,当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投资比例,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分歧。

大家知道,应用型代币(Utility  Coin)和证券型代币(Security  Coin)有区别,即使是流通币(Utility  Coin),你拥有一个,也并不代表你拥有了它的百分之多少;反之,你拥有证券型代币,才代表你拥有了一些权益。

对于证券型代币,各国政府对其监管都很严格,但亦来云恰恰不是证券型代币。2018年1月2日,我们在美国进行了公募,非常成功,这是第一个通过美国豪威测试(Howey  Test)且在美国做得合规合法的公募销售。

豪威测试:判定某一金融工具是否为“证券”的有效手段,它包含4要素:第一,出资,即众多投资者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第二,投入共同的项目,即众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同一个项目中;第三,期待获利,即众多投资者进行投资的目的是获得盈利;第四,获利来自他人的努力或经营,即投资者不直接参与经营,而是期待项目的发起人或经营者努力、经营而使自己获利。区块链行业一般认为,区块链项目通过了豪威测试,则不会被认定是证券属性,并且符合美国法律的要求。

杨向阳他们参与亦来云项目,我觉得和他们经历了上一轮的互联网发展有关。上一轮的互联网发展,虽然在早期阶段诞生了浏览器,但大家不一定拥有网景公司(Netscape)的股份。可是认真研究行业发展趋势之后,我们会发现后来有很多公司在互联网大潮中占得了先机,比如雅虎、谷歌等公司。

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也恰恰有机会参与其中。1984年我去美国的时候,阿帕网[50](ARPANET)正改名为因特网,我经历了这个阶段,有了电子邮件账号。到了1987年,我还参与了用卫星搭建美国的一个超级计算机网的工作,后来这个超级计算机网促使了网页浏览器的诞生。

1987年还是太早了,是互联网发展的萌芽阶段,我们研究了多窗口显示技术,用文件传输协议[51](FTP)从克雷计算机[52]上不断地下载代码和数据,然后放在个人电脑上显示,后来这个模型促使了浏览器的诞生。

不过,我鼓励大家认真研究以下问题:第一,如果一个互联网有去中心化的ID,那么我们的互联网会是什么样的?第二,如果一个互联网可以溯源了,会对人、对诚信有多大的影响?第三,如果互联网有稀缺特性,有1万本书在互联网上流行,不增不减,每两三分钟可以换手,那这个时候商品的稀缺经济就有可能诞生。

如果互联网有了这3个特性,人类社会就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区块链上有很多其他新技术,像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并发等,但是这些技术还不成熟,也没有时间等这些技术成熟,先把3个比较成熟的特性应用在互联网上,已经能对人类社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想想市场?为什么不想想面向消费者和面向商户的业务呢?

闪电网络:用来解决比特币网络拥塞问题而提出的比特币网络改进方案。闪电网络的本质是把比特币网络作为结算网络,两个节点间在建立通道后,所有交易都可以在链下完成。该设计最早是2015年2月由Joseph  Poon在其论文《比特币闪电网络:可扩展的离线即时支付》中提出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太认可做协议,做协议就是做技术,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对人类社会有更大影响的事情了。可是大家因为对互联网的理解、对基础操作系统的理解有欠缺,只看到了局部,没有看到一个整体的战略布局,这是亦来云与其他很多创业公司的不同。

虽然有10多年不成功的经历,但我也一直在想如何走出困境,我觉得价值互联网这一步应该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互联网如果有了去中心化的ID、溯源、稀缺这3个特性,就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当然,这3个协议已经基本成熟,一些小公司再做协议、做闪电网络不是没有意义,但是在增强互联网能力方面,短期内我们等不了它们的研发进度。

区块链的技术已经开源了,也很成熟,比如比特币的技术,还有以太坊的底层。一些小公司做研发,不是面向商户,也不是面向消费者,而是面向做协议的风投机构。大家知道,面向风投机构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还有的不是面向风投机构,而是针对ICO,这肯定是“割韭菜”。一些年轻的公司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互联网大潮里确实有非常多结局很悲惨的公司。

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小公司机会很少,只有极个别公司能把技术做到成熟。像以太坊这样被年轻人做得很好的项目,其实是凤毛麟角。

新的协议、新的公链只是信任的前提,有了协议、公链,不是自然就会有信任,基于用户流量建立信任的公链一定是非常困难的,原因是老百姓最多能记住3~5个值得信任的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