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尖峰对话区块链 > 第四问 从“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人”之一到区块链大公链项目领导者的挑战是什么

第四问 从“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人”之一到区块链大公链项目领导者的挑战是什么




王峰:你20年来一直在研发一线,是许多程序员的榜样,2004年《程序员》杂志还将你列为“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人”的第一位。你现在领导一个区块链大公链项目,要实现社区化运营,部署生态化建设。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信心运营一个商业组织体系的?在团队管理、商业合作、公司运营方面,你面临什么挑战?在亦来云这个项目之前,你从微软总部回来有十七八年时间了,这期间你认为哪个阶段最成功?我见过很多从微软出来的技术精英,回国后都在非常出名的国企或者民营互联网企业担任要职,你为什么那么执着地要创业?

陈榕:2004年《程序员》杂志将我列为“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人”之一,我非常感谢。说到第一,我觉得夸张了,其实我算不上。20人,我觉得自己也配不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真的做得非常好,而我相形见绌,觉得很惭愧。

说到从微软回来创业,十七八年没成功过,但也有几个亮点:第一,我们在2002年和2003年的时候,做了第一版的内核,2007年的时候做了完整的一款智能手机,那是百分之百自己做出的智能手机,是自己设计自己写的程序,没用别人的东西。这是非常难的一个课题,但是最后手机卖不动。

我们做完手机不久,苹果和安卓的手机就问世了。手机量产后,我们拿给一些客户使用,他们的反馈是,比Windows  CE更稳定、效率更高。其实,它达到了当时的领先水平。但是,苹果和安卓系统实在是太强大了,后来我们把这家公司卖给了富士康。

第二,在富士康的支持下,2012年我们再次出发,主攻工业物联网方向。当时我觉得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家居,属于端到端的安全,用C++做系统会有机会。与此同时,微软也启用Win10计划,用C++来写刀奈特,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后来这个项目做出了雏形,我们的智能路由器虽然没有量产,但达到了产品级别,也对外进行了产品演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产品没有量产。一年以后的2016年,我突然觉得区块链有机会,决定转向区块链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