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如何假装懂音乐 > 回响音乐:“那个”音乐

回响音乐:“那个”音乐




有句话叫“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句话怎么听怎么不合理,因为还有句话叫“穷则生变”。回响音乐(Dub  Music)就是一种因为贫穷,所以丰富了想象力的音乐。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牙买加,雷鬼音乐出现之后,许多跳舞的俱乐部都会放雷鬼音乐,供大家舞蹈。但是因为当时的DJ没有钱买那么多唱片,所以每次放的音乐总是有重复,重复的次数多了,跳舞的人也就听腻了。于是台底下就有人喊,“能不能来个新的啊?”这时候DJ为难了,他也想放新的音乐,但他确实穷,买不起新唱片。

于是DJ就通过调节音乐输出的频率,把一首歌变成好几个模样。在尝试了众多调节方式之后,确定了其中比较奏效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就是把人声的部分调到尽量没有,突出音乐的低音,因为低音是人的身体最容易感受到的一种震动,这种震动让人们想随时翩翩起舞,特别带劲。后来很多跳舞俱乐部为了强调这种低音的感受,会在舞池当中单独设置一个区域,地板是特制的,能让人直接感受到那种震动。

可以说,回响音乐的出现,也启发了人们制作电子舞曲的方式,今天用于跳舞的电子音乐几乎都强调低音,人们会根据低音方便地找到一首歌的节拍。

虽然说回响音乐是雷鬼音乐的一个分支,但是在雷鬼之后,我没有忙着写回响,而是把它放到了电子音乐的部分。因为回响音乐对后世音乐所做的贡献要远远超过雷鬼。雷鬼音乐听起来都差不多,至少你一听就知道那个是雷鬼,但是回响在后来的电子乐当中被频繁使用,即使他们的风格不属于回响音乐,也有可能用到了回响音乐当年用到的技术原理。

如果上面的文字还是让你对回响音乐有所疑惑,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更加形象的比喻:在现有的音乐上做减法,就像剥掉橘子皮一样,去掉一层,只要里面的东西,这就是回响音乐。对于雷鬼音乐来讲,演唱的部分是橘子皮,后面的节奏才是要吃的橘子。

所以关于回响音乐,还有另外一个词,叫作“riddim”,这个词放在英文里相当于“节奏”(rhythm),只不过牙买加人说话有口音,读成了“riddim”的发音。

除了节奏部分,回响音乐还会通过调音器调出一些回响,或者把音乐的某个段落做一些延迟,让本来应该延续几秒的声音可以持续十几秒,一直回荡在你耳畔。

在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品牌,不是给他们打广告,而是这个品牌的出现,影响了之后至少20年的电子音乐。这个牌子叫罗兰(Roland),日本牌子,他们当时出了一个叫Space  Echo(空间回响)的效果器,看这个名字你也能想象到它的功能,几乎就像是专门给回响音乐人准备的,为了让声音在空间中回响荡漾。

关于这些玩回响音乐的人有一个争论,就是他们到底是不是音乐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是因为这种风格是在已有的音乐上产生的,而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产生的。但是这些做回响音乐的人觉得自己是在创作一种音乐,或者说至少是在演奏音乐,他们的乐器就叫调音台。我觉得他们这么说没错儿,电子音乐的世界里,不是每种乐器都需要直接出声,只要它在插上电、接上音箱之后,对音箱里的声音能够产生效果,就可以在电子乐的世界里被称为“乐器”,而演奏乐器的人,当然叫作“音乐人”。

虽然我们根据Dub  Music的声音,给它起了一个中文名,叫“回响音乐”,但是“dub”这个词最开始可没有这个层面的意思,它是一个有点儿色情的词汇,甚至所有私密的事儿都可以用这个词去替代,如同中文里的“那个”,代表着许多种不好意思轻易说出口的含义。

比如有一个乐队叫“银调”(Silvertones),他们有首歌叫“Dub  the  Pum  Pum”,这里面的“pum”是女性私密部位的意思,而这里的“dub”就是一个和性有关的动词,那么这首歌歌名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dub”这个词作为动词的时候有“配音”的意思,所谓配音,就是将声音进行交互与配合。

“Dub”在现场演出中还会有另外一个含义,dub如同重金属音乐当中的solo,只不过solo往往强调中高音,dub正相反,注重中低音。



过去雷鬼大亨鲍勃·马利演出的时候就经常会说“dub  the  one”,意思是吉他可以先停停,只让鼓手和贝斯手演奏出铿锵顽皮的节奏。可以这么说,solo是重金属的嗨点,dub是雷鬼音乐的嗨点。

另外,想要弄懂回响音乐,还有一些词必须要了解,比如说“toasting”。但凡与回响音乐有关的文字当中几乎都会出现这个词,它的意思是在回响音乐的基础上说一段,但是和嘻哈里的说唱还不一样,没有那么复杂,也不需要单押双押,只是说话比平时稍微有旋律一点儿。今天的很多拳击或者篮球比赛里,主持人都是这么说话的,所以“toasting”很有可能也是牙买加人说话有口音,把“hosting”读成了“toasting”。

到了这时候,电子舞曲还需要一个东西就够了,这个东西就是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