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如何假装懂音乐 > 鼓手,一个将被机器取代的职业?

鼓手,一个将被机器取代的职业?




写到鼓机这里,我突然想说两句写这本书的初衷。这本书写起来并不费劲,但是却花了我20年的时间。当年,互联网没这么发达,在我们什么都听不到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前辈们写的相关文字,当时只能望文生义,或者是望文生“音”。许多音乐听不到,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去想象。有些东西可以理解,有些东西怎么也理解不了,鼓机就是其中一个。后来因为接触到了这些东西,就能一句话解释清楚了——鼓机是一种制造打击乐的电子乐器。

鼓机的诞生,也是因为贫穷,或者是孤独。因为各种原因,音乐人没找到鼓手和自己一起玩音乐,所以鼓机这个东西就被发明出来了。一开始,它的营销口号是“没有鼓手,照样能有鼓声”。发明者在机器里面预设了几个鼓的套路,与此同时,除了传统的鼓的音色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音色可供选择,出来的声音能听出来是打击乐器的声音,但是具体是什么打击乐器,就听不太出来了。



鼓机在当时看起来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甚至是邪恶的。你要知道,西方比较注重劳动者的权益,鼓手也是一个职业,当一个可以打鼓的机器出现时,最先觉得不舒服的就是鼓手,觉得自己的工作被机器代替了。就像今天人们疑惑人工智能会不会让自己丢掉工作一样。

鼓机最早在流行音乐当中出现,可能是1969年。当时比吉斯组合(Bee  Gees)的罗宾·吉布(Robin  Gibb)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罗宾统治》(Robin's  Reign),里面有一首歌《被钟声拯救》(Saved  by  the  Bell),歌里传出的“叮叮咚咚”的声音就不是真鼓发出的,而是鼓机模拟真鼓的声音。虽然模拟得极不像,但在当时人们还是被吓了一跳,甚至有人去研究这是什么乐器,猜测会不会是某个非洲古国的传统打击乐。

后来到了1971年,乐队斯莱和斯通一家(Sly  and  the  Family  Stone)的一首歌《家事》(Family  Affair)拿了美国排行榜冠军,这事儿标志着舞曲开始使用鼓机了,过去大家用的还都是鼓手,然而时代变了,鼓手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了。

当然,那个年代还有一首不太一样的歌,是一首管弦乐鼓机配乐诗朗诵。这是一个法国老头儿做出来的新歌,他叫雷欧·费亥(Léo  Ferré),1916年出生,“二战”结束之后开始在法国走红。他在58岁高龄的时候写了一首歌,名叫《我喜欢你,你知道……》(Jet'aimais  bien,  tu  sais…),这首歌就是在管弦乐的铺陈之下,加入了鼓机的节奏,听上去非常像最最最早的迪曲,既有“迪”(节奏),又有“曲”(旋律),只不过电子舞曲后来是用合成器铺陈旋律,而不会花大价钱去请管弦乐团。



这首歌出现在1974年,也是在那一年,一个叫细野晴臣的青年参与制作了前辈喜多屿修的一张具有民族特色的递进摇滚专辑《弁才天》(BENZAITEN),这张专辑用到了大量鼓机。三年之后,细野晴臣和另外两个日本青年组建了让日本音乐享誉过全世界的黄色魔术管弦乐团(YMO)。另外两个青年,一个叫高桥幸宏,一个叫坂本龙一。

就在YMO的三人在日本未雨绸缪之时,上万千米之外的意大利,也有一个人准备动身了,他的名字叫乔治·莫罗德(Giorgio  Moroder),他把Moog合成器和鼓机的功能综合了一下,因此壮大了另外一种音乐——迪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