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3 把果皮轻轻卷起,利用中间的细缝将果皮固定在杯缘。





调制一口酒的艺术


“分层叠加而不使酒混合”,是调出漂亮一口酒的关键。别看它好像很简单,其实需要一些特殊技巧。

层层分明

视觉效果是一口酒的重点之一。用烈酒或不同色彩的利口酒层层堆叠,每一层都有如失重般悬浮在另一层上,而酒客的乐趣就是将这层层色彩一口气喝光。





基本规则

如果不希望调制出的B-52轰炸机看起来像比萨斜塔一样,就请遵守调制顺序:从最甜的酒开始,加到最不甜的;从密度最高的酒开始,加到密度最低的。

调制一口酒的技巧

1 把第一种酒直接倒入杯中。





2 将吧叉匙放在第一层液面,沿着匙柄慢慢倒入第二种酒。





3 小心地将吧叉匙往上拉起,仅轻触最高一层酒的液面;重复动作加入其他酒类。





练习酒谱





八点后(AFTER  EIGHT)

•  威士忌奶酒20毫升

•  可可利口酒20毫升

•  白薄荷利口酒20毫升





B-52  轰炸机

•  咖啡利口酒20毫升

•  威士忌奶酒20毫升

•  橙香利口酒20毫升





神风特攻队(KAMIKAZE)

•  伏特加20毫升

•  橙香利口酒20毫升

•  青柠汁20毫升

果冻一口酒





伏特加80毫升





水160毫升





吉利丁粉4克





库拉索酒80毫升





果冻酒因美国电影和电视剧走红,可算是美国校园派对的经典调酒。这种果冻状的鸡尾酒适合“大口一吞”,不用太介意这种奇怪的酒是否有什么值得“品尝”之处。下面是“强力果冻”(Electric  Jello)的酒谱,这是最早传开的果冻酒之一,有兴趣的话可以试做看看。

1.  在长柄锅里倒入120毫升的水煮沸,然后加入吉利丁粉搅拌。

2.  搅拌均匀后,倒入40毫升的水,并加入伏特加和库拉索酒(Curaçao)混合。

3.  把混合好的鸡尾酒倒入一口杯。

4.  把杯子放到冰箱冷藏至少3个小时,让酒凝结成果冻状即可。

密度排行榜

下列利口酒依照液体密度由低至高排列(越往下黏稠度越高):

•  奶酒

•  白樱桃甜酒

•  黑刺李金酒

•  君度

•  柑曼怡

•  白兰地

•  加味蒸馏酒

•  桑布加(意大利茴香香甜酒)

•  金巴利

•  阿玛雷托(意大利杏仁香甜酒)

•  薄荷香甜酒

•  甘露咖啡利口酒

•  红石榴糖浆

•  黑醋栗香甜酒





摇荡法  VS  搅拌法


詹姆斯·邦德每次点干马天尼时都会说出经典台词:“用摇的,不要搅。”(Shaken,  not  stirred.)你以为他这样说是故意装高深吗?这你就错了。不同的调制技术,将会呈现出鸡尾酒的不同特色。

小心踩到地雷

自调酒学发展以来,大家就针对“要摇晃还是要搅拌”争论不休。如果有人建议你某种鸡尾酒要用摇的,就一定会有另一个人跟你说应该用搅拌杯混合。所以到底该怎么做才对呢?

产生这种疑问的时候,你可以:

•  两种技巧都试试看,再选择你比较喜欢的方式。

•  用你专精的技巧调制,才可以在朋友面前露一手。

•  投票决定用哪一种方法调的酒比较好喝。

摇荡法

工具:雪克杯

如果鸡尾酒的材料包括下面几项,通常适合用雪克杯来调制:

•  果汁

•  含奶油的利口酒(例如百利甜酒)

•  糖浆

•  酸甜汁(sour  mix)

•  蛋

•  乳制品

•  质地浓稠的任何材料

适合雪克杯调制的鸡尾酒:大都会、迈泰……





使用雪克杯是为了让材料充分混合,让鸡尾酒最终的滋味达到完美。

“摇荡法”是比较激烈的摇晃法,摇晃的过程中会让冰块碎裂,因此稀释度也较高。

因为摇晃的过程会产生气泡,摇制出的饮品会比较混浊,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变澄清。

别让酒“脑震荡”

有些酒保拒绝用雪克杯摇威士忌或金酒,他们认为处理烈酒要轻巧细腻,才不会“破坏”其中的芬芳成分。不过,并没有证据证实摇荡会让酒变质……

温度

如果摇荡法与搅拌法的差别,其实只是在于温度呢?以摇荡法调制的鸡尾酒能较快达到最佳温度(仅需15秒左右);搅拌法因为稀释速度较慢,需要1~2分钟才能达到和摇荡法一样的降温效果。

搅拌法

工具:搅拌杯和吧叉匙

搅拌法较温和,以蒸馏烈酒为主,加入少量材料(汽水或果汁)混合的鸡尾酒,通常会使用这项技巧。

搅拌法能轻巧地融合几种酒液,并确切掌握冰块的稀释程度,调制出的成品应是澄清透明的。

适合搅拌杯调制的鸡尾酒:曼哈顿、内格罗尼……





重点在于平衡

冰块稀释的程度对鸡尾酒来说很重要,所以选用恰当的方法,是调出平衡口感的关键。当然,也要看你当下有多少时间啦……





摇荡的各种技巧


雪克杯之于调酒师有如画笔对画家一样重要,就算大家都用相同的工具,使用手法不同,最后成果也会有所不同。





公牛式

这种摇荡方法动作大却轻巧,充满直觉与个人风格,与其名称十分相符。调酒者以两手手掌握住雪克杯接合处,手指抓紧杯身,以避免雪克杯松脱滑落;垂直拿好雪克杯,把杯子上举到超过头的高度,再往下摇晃到肚脐的位置;快速重复动作(越快越好),每次摇荡都要维持大幅度的摆动。





硬摇荡

硬摇荡(hard  shake)动作迅速利落,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冷却效果。若鸡尾酒使用了浓厚的材料,如奶油、蛋白、糖浆等,就非常适合用这种方法调制。如果你希望调制出的鸡尾酒略带泡沫和空气感,那也建议使用这个方法。使用这项技巧时,冰块会受到猛烈撞击,可使用比一般尺寸更大的冰块。





日式硬摇荡

日本人总有办法将某些技巧掌握熟练再加以改进,经过大幅改良的日式硬摇荡也成为摇荡法之中的最佳技巧之一。以两手手掌各握住雪克杯上下两端,手指抓紧杯身,以避免雪克杯松脱滑落;把雪克杯举到眼睛高度的位置,垂直拿好雪克杯(若想学上田和男先生的硬摇荡法,雪克杯要倾斜45度角),由上往下快速摇晃,动作不用太大。摇晃的过程中,雪克杯应该保持在头与胸部之间的位置移动。

只要有技巧就够了吗?

当然不是!调酒学讲究视觉美感,从欣赏酒保摇荡饮品开始,客人就已经在“品味”鸡尾酒了。所以不管你最后决定使用哪一项技巧,摇荡的过程都要注重姿势,让人好好欣赏。





头顶摇荡

这个摇荡法是因为空间有限而发明的,摇荡手法必须具备高灵敏度,以及对自己动作和器材的高度信心,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鸡尾酒洒在头上。





干摇荡

干摇荡(dryshake)十分常见,尤其常用于内含蛋白的鸡尾酒。要诀在于把所有液体材料先摇晃15秒,确认材料均匀结合之后,再加入冰块冷却,并以习惯的手法摇晃即可。





软摇荡

这种方法最适合什么鸡尾酒都用雪克杯摇制的人,就算酒谱上建议用搅拌杯调制,也可以使用软摇荡。不像一般摇荡法短促而用力地振荡冰块,软摇荡采适度摇晃,让冰块可以从杯中一端滑向另一端,很适合用来调制材料与口味皆清爽的鸡尾酒。





单手摇荡

单手摇荡适合较有经验的人使用,毕竟只用单手,非常需要手腕的灵敏度。握紧雪克杯上盖与下盖接合处,确保手同时掌握住杯子的上下两部分;以斜45度角将雪克杯向后方轻轻摇晃,同时利用手腕做出轻微的摇荡。动作要轻巧,重点在制造足够的摇晃力让冰块在杯中移动。大胆一点的人还可以双手各持一个雪克杯,同时摇制两杯鸡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