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五)乡村振兴规划落地见效,城镇化水平跨过60%门槛


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规划落地见效,相关政策密集出台。1月3日发布2019年度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决战决胜精准扶贫、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短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改革力度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及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等五大体制机制。6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就培育乡村优势产业、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增强产业聚合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做法。9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印发和转发了多个关于落实乡村振兴规划的文件,如2月21日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3月6日转发《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6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这些新的政策文件几乎涵盖了乡村振兴规划的所有内容,为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构筑了完整的政策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并且已经产生明显效果。

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继续推进,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2019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这一关键节点。按国际标准,一个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就意味着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化,初步完成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型,进入城市社会时代。[2]同时,当一个国家基本实现城镇化后,城镇对乡村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更多的资源将转而投向乡村。由此,中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将获得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六)十年医改取得阶段性成就,“健康中国”战略开始实施


2009年中国启动新医改,到2019年新医改整整十年。医疗卫生服务是重要的民生事业,事关全国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总的来看,十年医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建立了全覆盖、保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二是全社会形成基本共识,基本医疗服务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其公益性得到确认和强化;三是总体医疗服务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四是医改从单一项目、单一部门实施向系统性推进转变,医疗、医保和医药的“三医联动”改革受到重视。201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医疗、医保、医药即“三医”部门相继改组成立,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9年是医改攻坚年。2009年提出的一些主要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项改革任务的责任部门,对需要制定的政策进一步提出时间表和进度要求。该通知提出了两大类共36项任务,包括制定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发布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并要求于9月底前制定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改的政策文件、医疗机构用药管理办法、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的政策文件、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2019年还制定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政策文件等。同时,该通知还明确了以下重点改革:推进癌症防治、国家集采、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在部分医院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基本药物目录内符合条件的治疗性药品按程序优先纳入医保目录范围,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继续推进以病种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七)“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进展显著,城乡居民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明显增强


在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厕所革命”要求之后,中央相关部门以及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对城乡厕所进行无害化改造。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8年专门对厕所革命提出了专项规划,原国家旅游局于2015年提出三年内完成旅游景区厕所改造要求。同时,各省市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推进厕所改造行动。到2019年,全国“厕所革命”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例如,海南省到2019年10月份累计完成137.77万户农村厕所建设任务,农户厕所普及率超过90%。山东省从2016年开始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到2019年4月,全省农村累计新改户厕1000多万户,惠及全省3000多万农村人口。全国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厕所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当然,一些地方的厕所改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厕所质量不高或者使用率低、农民积极性不足等,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厕所改造大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旅游景区厕所和城市公共厕所面貌改善,提升了社会文明形象。

一个时期以来,城乡垃圾与日俱增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重大生态环境难题和社会问题。一些城市出现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一些农村地区垃圾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到位,还造成资源再利用难和浪费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堵点是,多年来城乡垃圾分类行动难以推行。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垃圾分类成为2019年全国各地普遍推动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率先行动,不少省市高度重视,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设施配套到宣传动员和推动社会多元参与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垃圾分类取得长足进展。可以说,2019年是中国垃圾分类工作得到切实推动的起步年,未来几年全国人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将垃圾当作资源利用的态度都将得到显著改变和增强。





二  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19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日趋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必须高度重视,精准应对。





(一)就业压力增大,劳动法规和政策不完善问题显现


经济增长率下行压力增大,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及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多的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都对低技能劳动力和蓝领工人的需求产生抑制作用。2018年12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9%,2019年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提高到5.2%,尽管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但是城镇调查失业率还是增长明显。与之相关的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又有所抬头。为此,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9年7、8月份开展为期40天的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5.45万人次,检查在建工程项目10.5万个(占全部在建项目的78%),为13.12万农民工补发工资待遇21.85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俗称“恶意欠薪罪”)案件202件,同时向社会公布重大欠薪违法行为307件,依法依规被列入欠薪黑名单的达191家。当然,除了恶意欠薪现象外,还有一些拖欠现象与企业经营条件恶化有关。无论如何,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回潮现象要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