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 第一章 与奇葩沟通,从建立对话开始

第一章 与奇葩沟通,从建立对话开始




最有效的沟通方法就是尽量不打扰对方,并顺利地引导对方的思路进行下去。



罗杰斯的经历摸索与转变


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前一年,也就是1928年,一位出生于威斯康星州年仅二十六岁的年轻心理学家因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而松了一口气。虽说是心理学家,其实只是一个刚刚结束了实习,还未完成自己学位论文的年轻人。但这位年轻人由于结婚过早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孩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去寻找工作。这位年轻人的名字是卡尔·罗杰斯(1902—1987),一位之后在心理治疗领域中掀起革命的人物。

罗杰斯找到的工作单位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儿童虐待防止协会的儿童研究部门。他的工作主要是接待由法院以及一些机构送来的不良少年、被虐待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等。由于曾经立志要当一名牧师,这位极度禁欲且诚实的年轻人开始热情地投入这份工作中。

虽说这是出色的临床心理学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但罗杰斯的成长历程还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从小成长于威斯康星州农场的罗杰斯,相比于社会经历的积累,他更热衷于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家畜的饲养等。

就这样,在饲养鸡、猪、牛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罗杰斯毫不犹豫地选择就读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农学院。但他之后由于参加学生宗教会议时受到了触动,便立志要成为一名牧师,为此,他从农学院转到历史学院,之后又转到了神学院。

然而,在神学院学习的两年期间,罗杰斯的兴趣又被心理学和精神医学所吸引。因此,开始对宗教工作感到疑惑的罗杰斯,又开始考虑要以其他专业作为自己的职业。于是乎,他开始到与自己就读的神学院仅有一路之隔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院上课。在教育学院参加儿童咨询实习的过程中,罗杰斯完全被这一工作的魅力所吸引,从而最终进入了他非常具有天分的临床心理学领域。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诞生


罗杰斯在儿童虐待防止协会工作时,正值美国精神分析疗法初见端倪。罗杰斯也同样受到精神分析疗法的影响,开始尝试着从施虐者的性经历及未记事时期的心理伤害中寻找其施虐的原因。然而,罗杰斯深刻地感受到,这样只不过是能够找到其施虐的原因,对于施虐问题的解决却是毫无用处的。

对于诚实得有点儿过于认真的罗杰斯来说,可以认为其是出于养家的目的,这种一直无法获得成果的工作状态使他感到非常痛苦。意料之外的重大突破正是出现在罗杰斯的这种挫败感达到顶峰的时候。

此时的罗杰斯虽然年过三十,却依旧热情不减地投入与一位反复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的母亲的面谈工作当中。虽然,罗杰斯确信是由于这位母亲曾经抛弃过这个孩子,从而导致其反复出现问题行为,但是这位母亲一直不这么认为。无论罗杰斯采取怎样的方法,都无法让这位母亲理解儿子的问题行为与他小时候缺少母爱有一定的关系。这个案例的后续,就由罗杰斯自身来叙述吧。

然而无论怎么做都无济于事。最终我也放弃了。我向她建议道,由于不管如何努力最终都会失败的结果,所以还是放弃面谈为好。这位母亲同意了。于是,我们决定结束这次谈话,握过手之后她起身去为我开门。这个时候,她回过头来问我:“医生,您也会为大人做心理咨询吗?”当我给出肯定回答之后,她随即说道,“那么,我想做下心理咨询。”并坐回刚才的位置。在那之后,她开始向我倾诉自己绝望的婚姻生活、与丈夫关系的不和、对人生的失败感以及自己混乱的情绪。这些内容与她之前一直跟我说的毫无收获的“生活史”完全不同。由此我们开始了真正的心理治疗,并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治疗效果。

【《我的自述[1]》罗杰斯主编(上).伊东博、村山正治校译.诚信书房】

此时,罗杰斯意识到了“只有通过来访者本身,才能够知道何为重要问题以及其背后深藏着何种经历”这一事实。以此次心理治疗的经历为基础,罗杰斯研究出了之后席卷了世界的“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

原来,之前的方法均不见效的原因在于,在谈话的过程中倾听的一方主观地决定了问题的答案并一直尝试着诱导回答者。然而,知道问题答案的除了回答者别无他人,因此,最有效的沟通方法就是尽量不打扰对方,并顺利地引导对方的思路进行下去。通过这样做,罗杰斯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