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闪电增肌 > 一周的训练计划该如何制订——训练动作的安排

一周的训练计划该如何制订——训练动作的安排




知道了在一周之内该怎么安排肌肉位置,下面就该做每一次训练课的安排了。

如果是一次课训练一个位置,那没什么选择的。如果是一次课训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位置,基本原则上面也讲了:先大肌群后小肌群,先多关节复合动作,后单关节动作。当然,再次强调,如果有经验和把握的话,这个原则也可以打破。

比如在一次课里面是无关肌群的搭配,比如腿+肩,那么显然,腿部是大肌群,一般应该先练腿,再练肩。

如果是拮抗肌搭配训练,比如胸+背,那么没什么严格的顺序,先练哪一个都可以。当然有的人把胸、背交替着练,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从增肌角度来说,建议还是一个部位完整地做完所有动作,再开始另外一个部位的训练。

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主动肌和协同肌一起练,比如背+肱二头肌,必须先练背。如果先练肱二头肌,它很快就疲劳了,再练背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对于一次课多个部位的训练,基本原则如下:

1.无关肌群搭配,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

2.拮抗肌搭配,训练先后一般无所谓。

3.主动肌与协同肌搭配,先练主动肌(一般是大肌群),后练协同肌(一般是小肌群)。

上面说了一次训练课里同时有几个训练部位该怎么安排,下面我说说具体一个训练部位的几个动作,又该怎么选择、怎么安排。

基本原则还是,首先一般都是先练多关节复合动作,再练单关节动作。比如练腿,一般都是先蹲,再考虑做一些比如腿屈伸、腿弯举这类单关节动作。

但是,这个原则也不是绝对的,选择同一训练部位的动作时,这个原则是弱原则。

比如有的时候练完多关节复合动作之后,单关节动作会特别疲劳难以完成,那么也可以先练单关节动作。

第二个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地把肌肉的几个“纬度”都训练到。

比如练肩,三角肌的三个束都要安排练到,尤其是后束,要单独安排一个动作训练。

再比如胸肌,一般上部胸肌、下部胸肌都要照顾到。若是肱三头肌,长头的运动解剖比较复杂,要单独安排一个动作来训练。但是像背阔肌、股四头肌这些部位的肌肉一般不用这样。对于背阔肌,下拉和划船的动作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训练侧重;而对于股四头肌,深蹲的时候脚距不同,训练会有侧重,但效果也不是特别夸张。

所以,要首先了解肌肉的运动解剖和功能,然后针对肌肉的不同“纬度”,全面地安排训练动作。

一般来说,一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安排3~4个动作就足够了,比如肩,前束、中束、后束各安排一个侧重的动作就差不多了。想要安排4个动作的话,再“随便”选一个动作就好了。

再比如胸肌,一般安排3个动作分别训练上胸、所谓的“中胸”和下胸就可以了。再来一个的话就可以“随便”选。

有人可能会问,怎么能“随便”呢?选动作难道没有什么深奥的讲究吗?有的时候还真没有,别把增肌训练想得太复杂、太神秘。增肌训练是讲究原则的,有些地方甚至要“抠原则”,但是有些地方则完全是自由的,没有那么多讲究。

那些没有明确训练侧重的肌肉,比如背阔肌,在安排动作的时候,如果大家不知道怎么选,可以记住一个原则,选择的动作把基本动作都覆盖就可以了。

【划重点】

安排增肌训练计划时该“灵活”就要灵活。

比如练背的基本动作是下拉和划船,那么选择动作的时候,不要都选下拉类的,两类各样一半比较好。

比如下拉选两个,一个器械下拉,一个引体向上;划船选两个,一个坐姿器械划船,一个哑铃划船,这样安排就没问题。

对于一个具体的肌肉部位来说,动作的选择原则总结如下:

1.一般先做多关节复合动作,再做单关节简单动作,但这个原则是个弱原则。

2.把一个肌肉部位的几个“纬度”都包含进去。

3.把一个肌肉部位的几个基本动作都覆盖进去。

4.选择动作具有很高的随意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