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气场心理学:自我暗示的力量 > 必须有勇气正视别人

必须有勇气正视别人




单位里新来了个大学生,文笔优美,工作能力强,长得也很帅气,唯一的不足就是他不敢正视别人。与人交谈的时候,他好像做了错事,神情慌张,眼睛同样“不安分”,视线四处飘移:看对方一眼就慌忙低下头,或是环顾周围,以至于让我们感到跟他在一起一点儿也不轻松。

我相信你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你跟他们交往时有什么感受呢?你会不会想,他在隐藏什么呢?是害怕还是害羞?还是做了什么对不起人的事?你是不是也会对他没多少好感?一个人的眼神确实能透露出许多信息,就拿不敢正视他人来说吧,实际上,这种行为通常意味着此人感到自卑,能力不如对方,对他人存在畏惧、内疚、罪恶感,做了或想到一些不希望他人知道的事。

众所周知,与人交谈时注视人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它暗示了此人是坦诚的,对他人是郑重、尊重和信任的。很多人因为不敢正视他人,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致在人际交往中举步维艰,最终只能蜷缩在一个人的世界中。

所以,不敢正视别人,不但得不到他人的喜爱,还容易让人误解,如果你也有这个毛病,那就快快改掉吧!

首先要根除内心的自卑。不敢正视别人,暗示你也不敢正视自己,说明你缺乏自信。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家庭背景所致: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你社交的技能,或经常改变生活环境;或者是心理上的原因所致:自尊心太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是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等。因为存在诸多心理隐疾,你可能“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不够好”,同时也觉得别人也这样看你。你需要暗示自己自信、放松,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天,你可以在洗脸的时候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这样鼓励自己两三分钟。或是在自卑来袭的时候,悄然在心中为自己加油。

毕淑敏在《看着别人的眼睛》一文中说:“为了我们能够勇敢地注视别人的眼睛并不怕被别人所注视,让我们做一个襟怀坦荡、心灵像水晶般透明的人。”你在看别人时要专注,同时在心里默念:“我心里坦坦荡荡,没有鬼,我不怕别人看。”当你跟对方说“对不起”的时候,必须直视他的眼睛,由此传达由衷的歉意;当你下决心要完成某个任务时,注视对方的眼睛能令你增加自信和胆魄。

你可以小处做起,先由短暂的目光接触开始,从最谈得来的好朋友开始,从观察他的眼睛开始,从中发现有没有热情,有没有诚意,有没有智慧,有没有欣喜等,这样就能逐步克服不敢正视别人的心理障碍。

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是:先不要试着正视别人的眼睛,以对方的眼睛为界限,盯住对方的额头或者鼻子,或双眼与嘴部之间的区域。这样不但对方可以感觉到你真诚,你也不必盯住对方的眼睛看,双方都很轻松。

需要注意的是,在与人交谈时,你的目光停留在对方脸上的时间最好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不能死死盯住对方,也不能上下打量,以免对方反感。

再者,每次与对方说话的时候,你还要暗示自己注重事情本身,不要过多地考虑谈话过程中自己的表现,也不必过度在乎对方是否关注自己。你要认识到,别人对你的评价是暂时的、偶然的。你不是世界的核心,别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你的缺点。你可以对自己说:“谁也不会专门盯住我,注意我一个人的。”从而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的思维方式。

其实,偶尔口吃、偶尔脸红是很正常的,接受它们,别把它们当回事,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要求自己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相信自己才有的力量。学会欣赏自己,自我鼓劲,通过自己的调整、努力,把与人交谈、接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不要紧张了,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

延伸阅读

在商务谈判、上级与下级谈话等场合,注视他人应以对方两眼为底线,前额上部为顶点,连接成一个三角形。因为注视这个区域会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在一般社交场合,要注视对方的双眼和嘴之间的部位,这样会营造一种亲切的气氛。

眼神也是一种语言,要分清场合使用。

互动游戏

你在思考时,眼珠会转向哪里?

A.向右上方转

B.向右下方转

C.向左上方转

D.向左下方转

解析:

A.你喜欢幻想,爱做白日梦。

B.你心思缜密,推理能力强。遗憾的是,这类人疑心较重,极为敏感。

C.你很健谈,身边吃喝玩乐的朋友很多,但知心的却没几个。

D.你富有想象力,适合做编辑、作家、编剧等工作。喜欢音乐,向往逍遥自在的日子。表面看来,你似乎有些好吃懒做,其实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