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气场心理学:自我暗示的力量 > 想专注就记笔记

想专注就记笔记




上学时,你肯定也有听不进课的时候,眼睛虽然在“看”书,可是大脑却在想着别的事,“开小差儿”了,特别是长时间地看书更容易发生此事。怎么办呢?记笔记会有很大的帮助。18世纪著名作家塞维尔·约翰逊称记笔记为“必要的痛苦”。记笔记确实很麻烦很“痛苦”,但又很有必要。古人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记笔记是眼、脑、手并用的过程,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老师导向哪里,讲解到哪里,你就应该想到哪里,听到哪里,记到哪里。此时,你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力,思想不易“走神”。

你也许会认为,书本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其实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研究资料表明,对于同一时段的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高两倍!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做了一个实验。他将被试者分为三组,让第一组边听边记下要点,让第二组的人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让最后一组既不动手,也看不到相关要点,只是单纯地听。结果表明,第一组的成绩最好,最后一组的成绩最差。

记笔记好处很多,不仅能让你集中注意力,还有助于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加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更加活跃。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你实在对某一科目不“感冒”,不妨记笔记,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你有些力不从心,但过一两个星期以后,你会发现,杂念会明显减少,注意力会得到更好地集中。

叶圣陶指出:“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做笔记是学习中的一个好的习惯,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练好了这个基本功,不仅能使你消除杂念,也会让你的复习更省力气!我们知道,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式”。既然这样,那么,就让我们拿出笔来重复再重复,形成定式,养成习惯吧!

延伸阅读

如果说学习是记忆的前提,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使用是记忆的手段,那笔记则是记忆的延伸、补充和储备。记笔记的方法因人而异,最主要的就是记住树干,然后再补充树枝、树叶。一旦感到有值得记下来的内容,就快速记下来。其最根本目的是将来有一天可以“检索”到已经记录的信息作为参照。关于记笔记,具体来说有3个要点:一是书上有的不记,这有利于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听课中去;一看就懂的不记,记笔记要发挥最佳作用,注重归纳性、整理性的知识;三是次要的知识不记。做笔记还有一大功能——“唤醒记忆”。书写就像钩子一样,可以帮你把记忆拉扯出来。

互动游戏

下面的一组数据是杂乱的,你能在多长时间内从中找出15个连续的数字来吗?例如,从10~24或是30~44。

10  89  45  13  37  15  60  18  67  41  47  22  55  24  25  57  59

42  43  44  12  46  39  48  49  50  52  32  65  23  56  26  58  66

31  53  37  34  35  83  14  29  36  40  20  54  16  17  51  77  88

70  33  11  98  69  91  21  84  78  90  59  19  64  99  86  38  30

解析:

这个测试是考察你集中注意力时的记忆程度。如果你在30~40秒内就能找到15个连续的数字,说明你的记忆力非常好;如果你用了41~90秒才找到,说明你的记忆力属于中等;如果你用了两三分钟还没找到,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你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希望你能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