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指挥大师的领导课 > 刻意无知是如何创造出新知的

刻意无知是如何创造出新知的




广博的知识和自我强加的无知是如何创造出新事物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在创作交响曲时,怎么能说他是“无知”的呢?他当然对交响乐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比如,他必须了解管弦乐团每一种乐器的技术可能性,必须广泛了解现代古典音乐的创作技巧,还必须通晓传统的创作技巧。学会用音乐的“语言”说话,是作曲家在训练中必须掌握的部分。

贝多芬与其他作曲家的不同之处,并非是他懂得更多乐理知识或有更高明的创作技巧,而是他能够跳出自己原有的知识框架,创作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乐曲,这一点甚至连他自己都倍感惊奇。尽管饱受音乐界其他专业人士的诟病,但是贝多芬依然照做不误。有一位作曲家甚至这样形容贝多芬,“他显然已经疯到该送进疯人院的地步了”。虽然贝多芬在创作之初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但是他依然在未知的世界里探索、实践,他写作并且反复修改甚至是重写,直到作品完成。

音乐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之前,也需要详加研究他的手稿,因为演奏他的作品同样需要保持这种“无知”。标准的作曲方式无法以最精确的方式表示出音乐的每个层面,这意味着,乐曲本身还有很大的表现空间,它本质上源自音乐家对乐曲的不同诠释。作曲家使用的是意义模糊而相对的词语,例如大声和轻柔、快和慢。因此,需要知识广博而创意无限的音乐家,在有限的知识框架之外去探索。他们实际演奏出来的声音就是我们所听到的音乐——它总是饱含惊喜,而这并不是由作曲家来决定的。

如果我们相信,无论是哪个领域的领导者,都应该像贝多芬创作交响曲一样为他们的组织勾勒出伟大的计划的话,我们就会希望这个计划是他们基于明智的选择来打造的。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希望这些计划是仅以过去看待未来的,也就是说,领导者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来决定未来的计划。当然,我们可以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但是它们可能太容易被接受和应用。如今,员工的能力、市场动态和公司情况与过去都相比有太多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接受不可预知的情况,也希望领导者能够和以往有所不同。换句话说,我们需要领导者选择无知,从而让未来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同时我们也有发言权),而不是惯性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