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指挥大师的领导课 > 六位指挥大师,六种领导力风格

六位指挥大师,六种领导力风格




接下来,我会带你观察六位指挥家的工作过程,并且将他们的做法引申到音乐厅以外的事务上。这些都是我的个人观察,没有受到我的主观意识和个人品位的影响,是通过观看指挥家表演视频而获得的心得,以及二十多年来与成千上万人讨论这些视频所累积的经验。

我选择这六位指挥家,是因为他们是在有影像记录的时代里最闪亮的巨星,每一位都是音乐演奏的卓越象征,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指挥家都符合特定领导风格的典型特征,都投射出一种清晰且独特的世界观,一套连贯的信念,而这些信念反过来又产生了一个工作原则,通过这个原则,指挥家们经营、发挥影响力,衡量自己的成功。

这些指挥家的领导风格并非凭空塑造而成的,它们是时代和地域文化力量下的产物——受到国籍、学派、语言、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然而,领导风格同时也塑造组织文化,而且影响力远不止如此,它们已经成为社会整体的反射镜和催化剂。

接下来介绍的六位指挥家中有一大空白——没有女性。不幸的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指挥行业自古以来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至今仍然十分常见呢(虽然有些女性指挥家的才华特别出众)?可惜的是,性别议题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然而,通常被认为是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行为模式,在我们的讨论中非常普遍。



穆蒂作为“一台控制机器”是非常强大的。他就像一台全景摄像机或一间安装了单向玻璃的办公室,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你。他的身体站得很稳,手臂强有力的动作似乎和身体无关,他直挺着头,稳定地俯瞰着乐手,不错失任何细节,强有力的手势通常有一定程度的重复,仿佛不想让乐手产生任何误解。

里卡尔多·穆蒂,这位非常优雅的男士走进了宛如玻璃钟罩般的歌剧院的乐队席,他的表情严肃且专注,即使面对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也不为所动,似乎只听从自己内在的脉动,然后他站到指挥台上。他以完美的拉丁姿势,强调并证明了他位于管弦乐团、舞台和观众之间的中心位置。

莫扎特作品《唐·乔万尼》(Don  Giovanni)有着凝聚管弦乐团全部力量演奏的沉重乐音的开场,意为召唤遭到谋杀的骑士长亡灵,和弦迸发后又淡去,归于沉寂。这需要极大的能量才能成形,但穆蒂没有在周遭的人身上寻找这股能量,也就是说,这股能量不是出自乐手热切的期望,也不是出自观众强烈的沉默,而是来自穆蒂自己的,仿佛他预先在自己身上加满了能量,然后再将这股能量传递给整个乐团。

穆蒂指挥乐团演奏第一组和弦时,手臂动作急促而有力,没有留下任何有待解释的细节,他在每个音乐变化发生之前就早早给予提示,控制且监督每个乐手的每个动作。他收拍也收得十分用力——即使乐手早已停止演奏,他的双手还是使劲地颤抖,仿佛在挣扎。

在一旁观察的我们想知道这种挣扎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能从这一紧张时刻中学到什么。穆蒂是因为音乐本身不会消失而在努力克服技术上的难题吗?或者他是否沉浸在音乐背后的意义中,体验着与骑士长亡灵对抗的情节?或者他只是在建立自己对管弦乐团的控制?那么,想象自己有个像穆蒂一样的新老板吧,他上任第一周就全身心地投入并不懈努力,甚至让你忍不住自问:这位新老板是否真的有意协助我们改善做事的方式?是否会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做事的目的?或者他只是想稳固自己在办公室的权威吧?

穆蒂在指挥《唐·乔万尼》时的表现让答案呼之欲出。一个半小时以后,歌剧演出进入最后一幕,当众人欢庆终于摆脱既是叛徒、又是杀人凶手和花花公子的乔万尼时,穆蒂的表情却没有丝毫放松,手部动作依旧飞快,表现得威风凛凛,这与当下戏剧化的情节毫无关系。他的手势更像是他领导风格的象征,而不是对演出技术需求的呼应,或是对音乐角色的视觉化表现。他多半是以这样的手势认定自己身为指挥的核心职责——他必须掌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