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指挥大师的领导课 > 照谱演奏,不接受任何诠释

照谱演奏,不接受任何诠释




青年时代的理查德·施特劳斯给了我们答案,他以半幽默的风格写下“致青年指挥家的十大黄金准则”,这是他一贯的风格,旁人不知道他究竟是认真的还是在调侃挖苦,我想两者兼而有之。这份清单里有一项简单的准则是“不要流汗”,还有其他令人困惑的准则,比如“不要看长号手和其他铜管乐器演奏者,那样只会鼓励他们吹得更卖力”。结合这两项我们就能看出,他看待自己和音乐家的角度是相当有趣的。理查德·施特劳斯说:

我不是主角,我并非在表演,也不会投入精力,更不会成为乐手或听众的灵感来源,所以我不流汗;演奏音乐的你也不是主角,你不该太过热切或刻意努力,或是有自己的观念或想法,意图去改变做事情的方式。

那么,主角是谁呢?从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指挥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出答案。他经常翻动乐谱,即便是他创作的乐曲也不例外。显然,他不需要别人提醒那是他自己创作的作品;他之所以查看乐谱,只是确保大家知道权威的来源。所以主角是乐谱,是纸上的那些音符。言下之意就是,指挥也要臣服于乐谱的权威之下(即使这乐谱是他自己创作的)。

“照谱演奏!”这位作曲家和指挥家如是说,不能有自己的诠释,只能执行。作为指挥家,他只是在监督已完成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是指他自己创作的乐曲)的“再创作”。

对于他的合作者,也就是乐团的乐手,理查德·施特劳斯完成任务的方式是一种轻松的、值得信任的专业精神和一些轻松的讽刺。他小心地以先验主义否认了差距的存在,乐谱和演奏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存在差距,因为他不接受任何个性化的诠释。

乐团里也不存在个性化的差距,因为他认为乐手们都是专业人士,应该把个性化问题留在门外。理查德·施特劳斯自己也表现出同样超脱的、客观的态度。

他避免了直接控制,巧妙地避开控制所产生的差距。他对乐手展现出完全的信任,只对错误做出批评。理查德·施特劳斯通过这种方式让乐手获得了自信,并拥有很好的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