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指挥大师的领导课 > 放下已知,创造打开差距的对话方式

放下已知,创造打开差距的对话方式




让我们来分析一个卑微到看似不可能成功却饱受赞誉的角色吧。为了和他一起工作,我们必须脱掉企业家的西装和指挥家的燕尾服,步行到街角的二手商店,这样你才能巧遇这位常客——由彼得·福尔克(Peter  Falk)扮演的神探可伦坡(Columbo)。

你或许还记得,主角可伦坡那不加整理的发型(这么说算比较客气了),他穿着一件皱巴巴又脏兮兮的雨衣,嘴上叼着根雪茄。简单来说,他完全不像卡拉扬式的“国王”形象,反而像是一个流浪汉。至于他的沟通风格更是与无所不知的大师相距甚远,他给人的感觉是知之甚少,问的问题似乎也过于简单。他只会说:“我不知道……”“我不明白……”,说这种话的次数多到他的对手——因此那些圆滑老练的罪犯感觉不到任何威胁。在可伦坡问出看似愚蠢的问题后,罪犯会主动帮他补上那些答案,接着当然就是优雅的最后一击:“喔,还有一件事,”在他走出门之前会挠挠脑袋,然后抛出最后一个问题,最终让罪犯坦承所有罪行,让侦探推理可以完美地结束。

可伦坡的智慧一点都不简单,他也并不健忘,并且很清楚自己掌握了哪些信息,知道如何获取尚未掌握的信息。他完全掌控细节,就像卡拉扬在排练过程中确定相关的细节一样,然后,可伦坡和卡拉扬都有类似的动作——通过打开差距来创造合作(无论是与音乐家还是罪犯),可伦坡装聋作哑,卡拉扬模糊以对,两者都非常成功。卡拉扬迫使追随者为细节负起责任并掌控所有权;可伦坡则以智取胜,让罪犯自己说出原本绝对不可能透露的信息。尽管性格迥异,但两者都显示出一种“吸引对手或搭档采取行动”的力量。实际上,卡拉扬与可伦坡风格最相似的地方,就是他拒绝打出清楚的节拍,诱导乐手理解差距。至于是否受到观众欢迎呢?很多人喜欢卡拉扬这类的英雄式领导者,但更多人喜欢并认同弱者,作为“普通人”的可伦坡占了上风。我想这是因为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我们更珍惜那些甜蜜时刻,而不是优越感已成为理所当然的时刻。后者的胜利让我们夜不能寐,产生自我怀疑,甚至更糟的是,担心其他人发现我们是“冒牌货”。

我并不是让你改穿皱巴巴的雨衣,而是说你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示弱。通过放下自己“无所不知”的防御墙,把一定程度的掌控权交给下属,你是否也能消除对方的防御?这些防御是由舒适的例行公事、愤世嫉俗的性格,或者是更糟的谎言和意图构成的。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展现身为领导者的优势,以自己的风格创造打开差距的沟通方式。

本章小结

1.  “责任”和“权威”之间的差距对任何组织的任何人来说都会带来无法承受的紧张或压力。

2.  如果领导者想要共享权威,倾听下属的声音,就需要沟通而非逃避,这样才能让下属独立自主、获得解放。

3.  精神型领导者应放下自己“无所不知”的防御墙,把一定程度的掌控权交给下属,消除对方以例行公事,或者愤世嫉俗的性格,又或者是更糟的谎言和意图而建立的防御,充分展现身为领导者的优势,以自己的风格创造打开差距的沟通方式。



LEADERS  WHO  FORGET  THE  NECESSITY  OF  CONNECTING  THEIR  OWN  BRILLIANCE  WITH  THE  YEARNINGS  OF  THEIR  LISTENERS  RISK  ALIENATING  THE  VERY  PEOPLE  THEY  SEEK  TO  INSPIRE  AND  MOBILIZE.

忘记将自己的杰出才华和听众的渴望连结在一起的领导者,就等于疏离了原本试图去激励或动员的人。



有时候他会完全停住指挥的动作,只是站着倾听;有时他清楚地表示想要的效果,但是没有详细的手势指令。不过,乐手们不会感觉身处云山雾罩之中,因为这些差距在他们逐渐理解和分享的过程中被打开了。在这个过程的引导下,他们能够实时创造出自己的诠释。

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我在工作间里播放着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视频。视频结束后,一位女士带着灿烂的笑容说:“哇!这位指挥在跳舞呢!”的确,很多人都看到他在跳舞,只是说这句话的女士是一位盲人。她可以听到克莱伯跳舞的声音。因为他丰富的肢体语言转化成让人能听到的舞步。克莱伯的指挥大气磅礴,他弯着腰,面带喜悦的笑容,长长的胳膊轻盈地舞动,身体也随之摇摆着。他也可以走极简风格,只用指尖指挥,还可以身体后仰,静静地倾听,几乎一动不动。他的指挥棒就像木偶大师手中活生生的“人物”,似乎在和他一起跳舞。简而言之,克莱伯是“运动的大师”。

可以说,2004年逝世的克莱伯是指挥大师中的大师。克莱伯的天真烂漫和做着鬼脸的顽皮笑容,与严厉专横的穆蒂截然不同。但令人惊讶的是,就连穆蒂也称赞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指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