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指挥大师的领导课 > 自我实现,会独奏才能合奏

自我实现,会独奏才能合奏




伯恩斯坦坚持让每一个乐手都拥有自己的声音,这是他的核心思想,这既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也是组织的需要。他的做法让人想起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所定义的最高层级,即“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这个理论的模型映射出个人的需求,被称为“马斯洛金字塔”。它的基本主张是:只有在充分满足了食物和住所等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满足被爱或被认同等更高层级的需求。“自我实现”原本是马斯洛模型中的最高层级,代表个人可以追求的最高成就。

马斯洛遭受的道德批评,包括“自我实现”的个体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每一个获得完全满足的个体都生活在虚幻中。马斯洛本人也觉得这样似乎不太正确,他在后来的几年里以一个新的层次登上了金字塔的顶端,他称之为“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它意味着能够连接到一个比自我更高、更广泛的目标的能力。这就是马斯洛模型的精妙之处:只有当一个人保持“自我实现”时,才能达到“自我超越”。因此,作为成功的个人和社会的一员,这两种角色其实相互依存。

伯恩斯坦和马斯洛的观点一致,都驳斥了个人意见和团队成员之间的错误二分法。要想成为伯恩斯坦乐团的成员,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声音,必须摆脱束缚才能获得解放。在音乐方面:一个人要会独奏才能合奏。

“解放”这个词指的是个体的意志行为,个体应该为自主行为负责。解放永远是自我解放,它不能被赋予,只能被接受。无论领导者是管理者、老师还是指挥,都应该提供激励,支持意志,并为个体的解放创造机会。

就整个组织而言,整体的解放需要的不只是个别成员的解放。简而言之,它必须就组织存在的原因(即超越制度和程序的意义)达成潜在的共识。在大多数组织中,大家很少讨论意义的问题,因为它们“不实用”或“还有更紧迫的问题”。

此外,对高层管理者来说,思考资本主义的意义和银行职员无关,或者演奏瓦格纳的音乐的意义不是乐手们应该操心的事情。很多领导者让职员们安静而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工作以外的事情上。这是可行的,但事实证明效果是有限的。伯恩斯坦能让乐团合作进阶的方式则恰恰相反,通过共享意义触及组织及其活动的根本。共享意义由与员工和客户的包容性对话所创造,是群体解放的必要条件,而群体解放是充分发挥组织潜能所必需的。

一般来说,“意义”是一个关键的激励因素。我很喜欢下面这个故事:大约一千年以前,一位陌生人在意大利的广场走向两位石雕师,他问其中一人:“你在做什么?”石雕师迷惑不解地说:“很显然,我在雕刻这块石头。”而对于同样的问题,第二位石雕师自豪地回答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这个故事之所以让人颇有感触,是因为第二位石雕师虽然工作视野有限,和极其复杂的整体项目存在着难以估量的差距,但他被强烈的信念而不是理性所驱使。另一方面,伯恩斯坦的对话,旨在通过理性和理解与对方达成伙伴关系,这是一种达成共同信念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