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几年中,洪堡一有机会就到耶拿和魏玛拜访歌德。他们一起散步、用餐、开展科学实验,并参观耶拿的新植物园。歌德精神焕发,不停地变换话题,“早上先推敲诗句,然后解剖青蛙”是洪堡来访期间歌德日记中的典型记载。他对友人说,洪堡让他不断地产生新想法,甚至头晕目眩——他从未碰到过如此全能的人。洪堡的勤奋“鞭打着科学的事物”飞速前行,有时一不注意就难以跟上他的思路。

距初次到访过去  3  年后,洪堡又来到耶拿,在此停留了  3  个月。歌德从魏玛赶来和他见面。为了省去在两个城市之间奔波的劳苦,歌德住进了耶拿的老城堡。洪堡计划进行一系列“动物电”实验,并试图完成一部相关的书稿。洪堡几乎每天——经常和歌德一起——都从威廉的住所走到耶拿大学。在那里,洪堡会在解剖演示室里工作上六七个小时,并以此为专题举办讲座。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耶拿地区降下一场雷雨。洪堡冲到室外,架设起仪器,想以此来测量大气中的电量。大雨滂沱,雷声滚滚,远处的农田上空被一道闪电照亮——洪堡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实验场。次日,他听说附近的一位农夫和他的妻子被闪电击中身亡。洪堡连忙赶去,要来了他们的尸体。在耶拿大学圆形解剖学教室塔楼的大桌上,他仔细地分析他们的尸体,并兴奋地发现:农夫的腿骨看上去像“被鸟枪的子弹击穿”,但最重的伤口却在生殖器上。他以为是毛发燃烧导致的烧伤,但死者腋下却完好无损,这让他否定了这一猜想。虽然需要面对烧焦的肉体和尸体的恶臭,洪堡却怡然自得。他说:“如果不做实验,我就不能活。”

和歌德合作实验中的一个偶然发现让他津津乐道。一天早晨,洪堡将一条解剖下来的青蛙腿放在玻璃板上,用不同的金属将它的肌肉和神经连接起来;他尝试了银、金、铁、锌等,但只能让蛙腿轻微地动一动。他俯身想去检查装置的连接情况,却意外地发现蛙腿开始剧烈收缩,甚至直接从桌面上跳了下去。二人都惊讶莫名。洪堡后来意识到,一定是他呼吸产生的水汽触发了这一反应:微小的水滴碰触到金属,形成了触动蛙腿的电流。洪堡认定这是他生平做过的最神奇的实验,好像在呼吸间将“生命的气息”吹进了青蛙死去的躯体。全新的生命科学呼之欲出。


31

与此相关,他们也讨论了洪堡先前的老师布卢门巴赫关于生物体内“形成力”的学说。歌德相当兴奋,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了自己关于“原型”的想法中。他写道,一定是“形成力”触发了“原型”中某些部分的发育。例如蛇的脖颈如此之长,一定是因为“没有把物质或力”浪费在手臂和腿的发育上;而蜥蜴的脖颈如此之短,是因为它同时长了四条腿;青蛙的脖颈更短,因为它的腿更长。不同于笛卡尔把生物体看作机器,歌德坚信,生物有机体由各部分组成,但只有合为一个整体时才会运转。简单地说,机器可以拆开重组,但生物有机体的各个器官只有相互依存才能运行。在机械系统里,部分形塑整体;而在有机体内部,整体形塑部分。

洪堡进一步拓宽了这一观念。虽然他自己关于“动物电”的理论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但这些经历却也给他未来关于自然的新观念打下了基础。④布卢门巴赫等其他科学家将“力”的观念应用在生物体内,洪堡则将目光转向更宽泛意义上的自然——将整个自然界解释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其中有相互关联的动力。这种新想法改变了他的研究手段。如果事物都相互关联,那么在研究它们之间的异同时,不应失去整体观。比较(comparison)成了洪堡理解自然的首要工具,而非抽象的数学或数字。


32

歌德对这位年轻的朋友心服口服,称他智慧超群,令人仰慕。大家认为:洪堡在耶拿停留期间,正好也是歌德多年以来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之一。他不仅和洪堡一起进行解剖学实验,还着手创作史诗《赫尔曼和多罗泰》(Hermann  and  Dorothea),并重温了自己先前关于光学与颜色的理论。他观察昆虫,解剖蠕虫和蜗牛,并继续地质学的研究,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的“小学院”异常忙碌:威廉·冯·洪堡用德文以诗体形式翻译了一部埃斯库罗斯⑤的希腊悲剧,并与歌德讨论;亚历山大则协助歌德架设起一套光学试验设备,用它来分析光的成分,并探究磷燃烧时发出荧光的现象。下午和晚间,他们有时在威廉和卡洛琳娜的家中见面,但他们更多聚集在弗雷德里希·席勒毗邻集市广场的家中:歌德引述他的诗歌,其他人也分享各自的近作,直到深夜。在给友人的信中,歌德承认自己太累了,甚至有些盼望回到魏玛的家中“休养”。

亚历山大·冯·洪堡对知识的追求极富感染力,甚至重新唤起了歌德对科学的兴趣。席勒则有些担忧歌德的精力被牵扯到诗与美学之外太远,认为这都是洪堡的错。席勒还觉得这个年轻人涉猎太杂,将来未必能成大器。洪堡只对测量感兴趣,虽然知识丰富,但他的工作“意趣贫乏”。在这一点上,席勒孤掌难鸣:就连听他私下议论的朋友都认为,对科学测量的热情恰恰为洪堡对自然形成更宏观的理解埋下了基石。

席勒与威廉和亚历山大·冯·洪堡以及歌德(从左至右),在耶拿席勒别墅里的花园中

在耶拿停留一个月之后,歌德返回魏玛,但迅即开始怀念新近获得的智性刺激,于是去信邀请洪堡来访。5  天后,洪堡到达魏玛,停留一周。第一天,歌德在自己家里待客;次日请洪堡到公爵的城堡与卡尔·奥古斯特共进午餐,然后在自己的住处举办盛大的晚宴。为了让客人饱览魏玛的景致,歌德带他参观了公爵的风景画收藏,以及一些刚刚从俄国运来的岩石标本。他们几乎每天都到城堡用餐,公爵让洪堡演示一些科学实验娱乐宾客。洪堡必须从命,但他认为自己在宫廷里纯粹是浪费时间。


33

在此后的一个月中,直到洪堡离开耶拿之前,歌德频繁往来于自己在魏玛的家与耶拿城堡之间。他们一起阅读博物学书籍、散步,晚餐之后则讨论最新的哲学文本。席勒新近购入了一处花园别墅,坐落在耶拿城外,那儿成了他们的聚会新场所。在那里,一条小河流过花园后院;他们在一处凉棚下小憩,石头圆桌上摆放着酒杯、餐盘,以及书籍和纸稿。初夏的傍晚温度怡人,夜幕降临之后,只听得见潺潺流水声,还有夜莺的歌唱。歌德在日记中写道,他们谈论“艺术、自然与心灵”。

和他们一样,全欧洲的科学家与思想家都在探索同样的问题:如何理解自然。大致有两个相互争锋的学派: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理性主义者倾向于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理性及理性思考,而经验主义者认为人只能通过感官经验来认知世界;后者坚持认为,人类大脑中的一切认识都来自身体感官。有些人甚至大胆宣称,人在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上面并没有预先写好任何概念;人的一生不断地通过感观体验来获得知识,最终写满这张纸。在科学领域,这意味着经验主义者总是用观察和实验来检验理论,而理性主义者则用逻辑与理性思考来给出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