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伦 敦




当西蒙·玻利瓦尔在反殖民斗争中浴血奋战时,洪堡正努力说服英国人准许他前往印度。为了完成一幅全球尺度的“自然之图”,他想考察喜马拉雅山脉,从而对这两大主要山系进行比较。此前,从未有科学家试图攀登喜马拉雅山。英国人进驻南亚次大陆以来,甚至从未想过勘探这座雄伟的高峰。洪堡说,英国人只是“漠然旁观,而不问问自己,这座巨大的山峰到底有多高”。他想确定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高度,并进一步了解那里的地质构造以及植被分布——正如他在安第斯山脉所做的那样。

从  1804  年回到法国的那天起,洪堡就一直渴望再次离开欧洲。去远方漫游的冲动是他最忠实的精神伴侣。他相信,不能仅仅从书本中获得知识。为了理解世界,科学家必须到自然中去——去感受,去体验。歌德曾在《浮士德》中探索过这一想法,他将海因里希·浮士德的助手瓦格纳设定为一个单调而平面化的角色,只知道研读书本,不懂向自然学习:

幽林和田野我很快就看厌,

对飞鸟的翅膀我从不欣羡。

精神所赐的悦乐却多么两样,

当你埋头于一页一页的书章!

歌德笔下的瓦格纳代表了某些眼界狭窄的学者:将自己反锁在实验室里,或埋头于书堆当中。洪堡则正好相反。他属于这样的一类科学家:不仅想从智性上理解自然,还希望能够切身地体验自然。


162

唯一的问题在于,当时控制着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是东印度公司,所以洪堡需要得到它的许可。东印度公司创立于  1600  年,最初是一个商人联盟,其成员将自己手中的资源合并起来,垄断贸易。从那以后,公司开始利用私募的军队在次大陆上扩张自己的地盘,并在  100  年内从一家专营进出口贸易的商业组织蜕变为一支可观的军事力量。19  世纪初,当洪堡开始考虑前往喜马拉雅考察时,东印度公司已经富可敌国,俨然成了英国的“国中之国”。洪堡得以进入南美洲是因为获得了西班牙国王颁发的通行证,而他现在必须获得东印度公司高层的许可。

喜马拉雅山远景

《关于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随笔》于  1811  年发行了英文版,洪堡对西班牙殖民主义的犀利攻击在伦敦引起了注意。这样一个大谈“欧洲人残酷暴行”的学者会获得什么样的评价呢?更不利的是,洪堡曾多次将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统治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比较,以便建立关联。在《关于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随笔》中,洪堡将“征服南美洲与征服印度的历史”相提并论,认为其本质是一场“不公平的斗争”,南美洲和印度人民“已经在民事与军事的暴政之下长久地发出痛苦呻吟”。批评的矛头又一次指向英国。当东印度公司的主管们读到这些话时,大概谁都不会热情支持洪堡的旅行计划。


163

早在  1814  年夏天,洪堡就试图获取前往印度的许可。当时,他正陪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访问伦敦,参加盟军战胜拿破仑后的庆典。短短两周内,洪堡会见了政治人物、各路爵士、贵妇、科学家与思想家——总而言之,见了所有可能帮助他的人——但最终仍空手而归。他得到了一些期许和热情的款待,以及出面帮忙的口头承诺,但离得到那一纸至关重要的护照还差得很远。

3  年后,即  1817  年  10  月  31  日,洪堡再次来到伦敦,试图向东印度公司递交申请。他的哥哥威廉刚搬到那里,出任普鲁士驻英国大使,正在位于波特兰广场的宅邸等他到来。威廉并不喜欢这个新家——伦敦太大,而天气又太糟糕。街上塞满了马车、推车以及行人;游人们经常抱怨在城里走路极其危险,特别是周一和周五,成群的牛马被驱赶着穿过狭窄的巷子。燃煤生成的黑烟以及浓雾让伦敦的空气格外压抑。美国驻伦敦公使理查德·拉什(Richard  Rush)抱怨道,英国人是怎么“在日照如此稀缺的条件下”建立起一个伟大的国家的?

威廉新家所在的波特兰广场附近拥有伦敦最时髦的街区。那年冬天,附近大兴土木,建筑师约翰·纳什(John  Nash)正将他宏大的城市规划变成现实。未来,位于圣詹姆斯公园的摄政王公卡尔顿府邸将与新建的摄政公园联通,摄政街将穿过伦敦苏活区密如蛛网的街巷,与波特兰街相连。工程开始于  1814  年,旧建筑被推倒以建设宽阔的新马路,到处都是噪声和飞扬的尘土。

亚历山大的房间已经安排妥当,威廉很期待弟弟的到来。但和以往一样,亚历山大又带了一位同行的男性友人,这次是弗朗索瓦·阿拉戈。威廉对弟弟的这类亲密友情十分不悦,多少是出于嫉妒,但同时也担心这些关系有些不那么妥当的成分。威廉拒绝接待阿拉戈,亚历山大便和伙伴一起搬到附近的一家旅馆。这可不是一个好的开端。

威廉抱怨道,和弟弟见面的时候总是有别人在场,两个人从来没有机会单独在家里好好吃顿饭。然而他也承认,亚历山大的每次出现都让人精神振奋,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威廉仍然觉得弟弟的作风太像法国人,并经常被他滔滔不绝的演讲惹恼。于是,大多数时候他就静静地听着,不试图打断。但即便二人有众多分歧,威廉仍然很高兴见到弟弟。


164

虽然波特兰广场附近嘈杂混乱,但除此之外都很合亚历山大之意。他可以步行几分钟就到达北边的田野和蜿蜒的乡间小道,离英国皇家学会的总部也近,乘马车很快就到。只要步行  20  分钟,他就可以到达大英博物馆,那里是当年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上千人蜂拥而至,争相一睹著名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刻——那是埃尔金伯爵在一次饱受争议的行动中从希腊雅典卫城弄到手的,几个月前才运抵大英博物馆。威廉告诉卡洛琳娜,埃尔金大理石美得震撼人心,但“从来没有人这样疯狂地掠夺过其他文化的遗产”!他还说,看到这些巨大的雕塑,就好像见到了整个雅典。

伦敦繁荣的商业气息也迥异于巴黎。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英国的经济实力在伦敦西区的店铺橱窗中一览无余;帝国势力遍及全球,满眼尽是瑰宝。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法国的威胁不再,一段大不列颠帝国独霸全球的漫长时期已经拉开序幕。游人评论道:“商品和货物以惊人的速度与数量在这里积聚起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嘈杂、混乱而拥挤的状况。

正如琳琅满目的商品彰显着英国的商业实力,东印度公司位于利德贺街的总部更是雄伟壮观。入口处,六根刻有浅槽纹的巨柱排成一列,撑起一道气势恢宏的门廊,其顶部的三角楣饰上刻有一位伸出手来的不列颠女神——俯视着屈膝跪拜的印度,静候他们为她进献宝藏。进入内部,各个房间都富丽堂皇。在主管们的议事厅内,壁炉台上方的浮雕极其直白地炫耀着公司的财富和权力:这幅浮雕题为“不列颠女神接受东方之宝”,刻画了来自亚洲的珍宝,如珍珠、茶、瓷器和棉花等;不列颠女神身旁还有伦敦的象征——泰晤士河的化身。墙上挂着巨幅油画,描绘的都是公司在印度的驻地,例如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孟买等地。东印度公司的主管们正是在这里就军事行动、船只、货物、雇员和财政进行讨论,当然也处理申请进入他们领地的旅行许可。

除了想办法得到进入印度的许可,洪堡的伦敦之行排得很满。他与阿拉戈一起访问了位于格林尼治的皇家天文台,还去苏活区拜访了班克斯,另外还给住在伦敦郊外斯劳区的德裔天文学家威廉·赫舍尔(William  Herschel)当了两天研究助手。年近八旬的赫舍尔有着传奇人生:1781  年,他发现了天王星,并通过自制的巨大望远镜拉近了宇宙和地球的距离。洪堡慕名而往,想要一睹那台四十英尺长、当时被尊为“世界奇观之一”的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