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里诺科河上,洪堡观察了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水豚——的种群数量变化。他发现水豚的繁殖速度极其惊人,但它们在陆上会遭遇美洲豹的袭击,在水中又容易被鳄鱼吞噬。洪堡写道,如果没有“这两个可怖的敌人”,水豚的数量会急剧攀升。他还目睹了美洲豹捕猎貘的过程,在一旁围观的猴群“受到这一缠斗场面的震慑”,发出凄厉的尖啸。

“在热带丛林看似静谧、美好的表面下,时刻都上演着残酷的血肉之战,”达尔文在洪堡的《旅行故事》第五卷页边写道,“动物们以彼此为猎物,真是一种正向的限制啊!”在这里,达尔文第一次写下了他自己发现的“推动演化的机制”。

1838  年  9  月,达尔文在笔记中写道,一切动植物都“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彼此联结”。这就是洪堡的生命之网——达尔文则更进一步,把它转化成了一棵生命之树,一切生物都起源、生发于此:有些枝条通向灭绝,有些则演化出新的物种。早在  1839  年,达尔文演化论的大部分基本观念已经成形;但他又继续工作了  20  年,直到  1859  年才正式出版《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的终章也可以看作是受到了洪堡《旅行故事》的启发。达尔文在洪堡的记述中圈出了对密林中的昆虫、鸟类和其他生命的生动描写,⑨进而提炼出“纷繁的河岸”(entangled  bank)这一著名比喻:

凝视纷繁的河岸,覆盖着形形色色茂盛的植物,灌木枝头鸟儿鸣啭,各种昆虫飞来飞去,蠕虫爬过湿润的土地;复又沉思:这些精心营造的类型,彼此之间是多么地不同,而又以如此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却全都出自作用于我们周围的一些法则,这真是饶有趣味。⑩


234

达尔文站在了洪堡的肩膀上。

*  *  *



① 达尔文担心尾舱太小,储物空间不够,行前特意问船长是否能带上自己的那套《旅行故事》。“当然没问题,尽管带上你的洪堡。”船长十分确定地回答道。——原注

② “小猎犬”号上还载有一名传教士和三名火地岛原住民。菲茨罗伊在此前的一次航行中俘获了他们,并将他们带到英国。现在,他们将返回故乡,菲茨罗伊希望他们能帮忙让其他火地人皈依基督教,并在那里建立一个传教点。——原注

③ Gauchos,拉丁美洲民族,由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长期结合而成,主要以打猎和放牧为生。

④ flycatcher,捕食时有来回飞行的特性,船员们以此来比喻活力十足的达尔文。

⑤ 达尔文的整段关于地震的记载都与洪堡的文字十分相似。例如洪堡的“大地最古老的根基被撼动了,我们曾以为它无比稳固”,在达尔文那里的表达则是“那一切坚固东西的象征——世界——在我们脚下移动了”;洪堡写道:“我们头一次觉得自己错误地信任了土地——曾那么久地伫立其上,不疑有他。”达尔文则回应道:“一秒钟的瞬间让心灵感到一阵陌生的不安全感。”——原注

⑥ 达尔文还拿到了一笔政府资助,用于发表《小猎犬号航海旅行的动物学报告》(Zoology  of  the  Voyage  of  H.  M.  S.  Beagle),称这是“谦卑地模仿”洪堡辉煌的动物学著作。——原注

⑦ 赞同固定物种的一方认为,动物和植物时常灭绝,然后上帝则定期创造新的物种。反对的一方则争辩道,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或“蓝图”(歌德所谓“原型”的概念),每个物种都会去适应自己特定的环境。例如,他们认为蝙蝠的双翅和江豚的鳍肢都是前肢的不同变形。——原注

⑧ 达尔文的手稿中,有几百处对洪堡的引用;他在洪堡的著作上直接用铅笔画圈,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批注,例如“洪堡在植物地理学方面曾经发现……”,等等。——原注

⑨ 洪堡在《旅行故事》中写道:“丛林中的走兽隐伏到树丛里;鸟儿藏在茂密的树叶背后或岩缝之中。然而,在这表面的静谧下,如果我们仔细倾听空气中最细微的声响,就会听到一种沉闷的振动、不停歇的细语以及昆虫的哼鸣——可以说,这些声音充溢在底层的大气中。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一个人感到有机生命的尺度和力量。千万种昆虫在土壤里爬行,也有一些围绕着暴晒在烈日之下的植物飞舞。每一丛灌木、每一段朽木、每一条岩缝和每一方被蜥蜴、蜈蚣以及无足目占据的地下世界,都会发出令人迷惑的声音。那么多的声响都在告诉我们,自然的一切都在呼吸;生命以一千种不同的形式弥散在裂开成尘的土壤、水体的怀抱以及环绕我们的空气中。”——原注

⑩ 《物种起源》,苗德岁译,译林出版社,2013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