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第一卷考察的是外在世界,那么第二卷则聚焦于内在世界:即外在世界“在内在情感上投射下的印象”。他强调感官的重要性,这既是向  1832  年去世的歌德致敬,也是对他们早年在耶拿友谊的纪念——当时年长的诗人给予了他看待自然的“全新感官”。洪堡这样写道:眼睛是观照世界(Weltanschauung)的器官,我们同时也通过眼睛来阐释、理解和定义世界。在一个想象力被严格排除出科学的时代,洪堡坚持认为,理解自然别无他途。只要抬头仰望天空,便可以理解这一点:璀璨群星“愉悦感官,启迪心灵”,然而与此同时,它们也按照精准的数学定律运行。

《宇宙》的前两卷太受欢迎,四年之内竟然出现了三个不同且相互竞争的英文版本。洪堡告诉自己的德国出版商,英国因《宇宙》而掀起了“纯粹的疯狂”,不同译者之间剑拔弩张。截至  1849  年,一共售出了大约四万部英文版《宇宙》,还不包括销往美国的另外数千部。⑦

当时,很少有美国人读过洪堡的著作,而《宇宙》改变了这一切。“洪堡”迅速成为北美洲家喻户晓的名字。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就在最先购得《宇宙》的读者之列。他在日记中写道:“神奇的洪堡,用他广博的胸怀和展开的翅膀,像一支军队一样前行,沿路将所有事物收入囊中。”没有人比洪堡更了解自然。另一位热爱洪堡作品的作家是埃德加·爱伦·坡,他把最后一部重要的作品——发表于  1848  年、长达  130  页的散文诗《尤里卡》(Eureka)——题献给了洪堡。这部长诗本身也是对《宇宙》的直接回应。爱伦·坡试图在《尤里卡》中遍历宇宙中的一切“灵魂和物质”,这与洪堡探讨外在和内在世界的方式相呼应。宇宙,爱伦·坡写道,是“最壮美的诗歌”。同样受到启发的还有沃尔特·惠特曼:在创作著名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时,他的案头就放着一部《宇宙》。惠特曼甚至专门创作了一首题为《宇宙》的诗,并在著名的《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中称自己为“一个宇宙”。


248

洪堡的《宇宙》影响了美国两代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和诗人。而其中最重要,而且深受《宇宙》启示的,或许是美国最负盛名的自然文学家:亨利·大卫·梭罗。

*  *  *



① 1834  年,博学的英国学者威廉·休厄尔(William  Whewell)在《书评季刊》上为玛丽·萨默维尔的著作《论物理科学的关联性》(On  The  Connexion  of  the  Physical  Sciences,  1834)撰写书评,造出了  scientist  一词。——原注

② 同年晚些时候,1842  年  9  月,查尔斯和爱玛·达尔文搬到了肯特郡的唐宅(Down  House)。——原注

③ 洪堡没能读到《物种起源》,在该书于  1859  年  11  月首次出版前就去世了。但他却曾经对另一本书发表过评论——罗伯特·钱伯斯(Robert  Chambers)匿名出版的《生命起源的自然志遗迹》(Vestig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reation,  1844)。此书不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那样有那么多的科学证据,但却就演化和物种演变问题给出了类似的极具革命性的言论。1845  年底,英国科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则谣言,洪堡“几乎支持这套理论的每一处具体细节”。——原注

④ Jupiter,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⑤ 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代表。

⑥ 《宇宙》出版后,一所德国教堂认为这是一本亵渎神灵的书。他们在表达震惊之余,还在自己的报纸上发表评论,谴责洪堡“与恶魔作了交易”。——原注

⑦ 洪堡没有从这些译本中获利,因为当时还没有为版权立法。直到  1849  年新的法规生效后,洪堡才得以从于该年之后出版的著作中获得一些收益。——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