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 19 诗歌、科学与自然: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

19 诗歌、科学与自然: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




1847  年  9  月,亨利·大卫·梭罗离开瓦尔登湖畔的小屋,搬回了自己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住所。他当时  30  岁,已经在林中的一间小木屋连续住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他说是因为“想要从容不迫地活着,只面对生活中最本质的实事”。

梭罗自己动手建造了这座覆有木瓦房顶的小屋:长十五英尺、宽十英尺,其中一侧的墙上开了一扇窗,有一个带灶的壁炉可以取暖。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小木桌和三把椅子,坐在门口就可以看到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梭罗说,湖水是“大地之眼”,冬天结冰之后则是“合上了眼帘”。沿湖岸步行一周只有两英里,陡峭的堤岸上生长着巨大的北美乔松,披着长长的、成簇的墨绿针叶,宛如高贵的王冠;此外还有山胡桃木和橡树,如同“修长的睫毛,装饰着大地之眼”。春天,细巧的花朵如地毯般铺满林间;5  月,蓝莓的灌木上挂满了悬铃状的小花。夏天,最明亮的色彩来自一枝黄花;入秋后,盐肤木的果实带来一抹深红。深冬,大雪吞没了一切声音,梭罗独自追寻着野兔和鸟儿的足迹。秋日,他漫步林间,用力踢动厚厚的落叶,伴着沙沙作响的自然之声纵声歌唱。他观看、倾听、行走,足迹遍布瓦尔登湖周围的秀丽乡间。他以探险家的视角为所到之地命名:忧愁山、画眉小道、蓝鹭岩,等等。


249

梭罗将把在林中的两年独处时光写成美国自然文学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瓦尔登湖》。该书发表于  1854  年,也就是梭罗返回康科德的  7  年之后。他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然而正是在洪堡的《宇宙》中发现一片新天地之后,才创作出了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瓦尔登湖》。洪堡的自然观给予了梭罗将科学与诗歌融为一体的信心。梭罗后来如是说:“诗人收集的事实为真理的种子插上双翼。”《瓦尔登湖》是梭罗对《宇宙》的回应。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小屋

梭罗出生于  1817  年  7  月。他的父亲从事贸易和铅笔制造业,但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故乡康科德位于波士顿以  45  英里处的郊区,是一个拥有约  2  000  人口的热闹小镇。梭罗童年时内向、害羞,喜欢独处。当同学们喧闹游玩时,他总是站在一旁,盯着地面,寻找一片树叶或一只昆虫。因为不合群,梭罗的人缘一般,被大家戏称作“大鼻子学者”。然而他能够像松鼠一样轻盈、敏捷地爬树,在户外更觉自在。


250

16  岁时,梭罗赴哈佛大学读书,那里距康科德东南郊只约  10  英里。在校期间,他修习了希腊文、拉丁文和包括德文在内的现代语言,并选修了数学、历史和哲学课程。他成天泡在图书馆里,特别喜爱旅行文学,梦想自己也有一天能去往遥远的国度。

1837  年,梭罗毕业后回到康科德,短暂地教了一段时间书,偶尔也会帮助父亲经营制笔生意。在这里,梭罗遇到了三年前搬到康科德的作家和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年长  14  岁的爱默生鼓励梭罗尝试写作,并向这位年轻人开放自己收藏丰富的图书馆。①梭罗在瓦尔登湖修建小屋的土地也是属于爱默生的地产。当时,梭罗正为自己唯一的兄弟约翰的意外去世而哀痛不已:他眼看着约翰因伤口感染破伤风而在自己的臂弯中死去。因为过于伤恸,梭罗甚至产生了一些类似“通感”的症状,如牙关紧咬、肌肉抽搐。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如同“一片枯叶”——悲惨、无用、荒凉。一位朋友建议他:“给自己建一间小屋,在那里郑重地将自己活活吞噬。就你的状态而言,我看不到任何别的选择和希望!”

自然帮助了梭罗。他领悟到,没有必要为一朵落花悲伤,也无须感叹秋天大地上积起的厚厚一层朽叶——因为,来年一切都会重焕生机。他告诉爱默生,死亡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因此也孕育着健康与活力。“对一个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来说,不可能真会经历什么阴郁的忧闷。”梭罗说。他尝试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以此来领会大千世界与心灵深处的奥义。


251

与洪堡和杰斐逊于  1804  年在华盛顿见面时相比,梭罗视为家园的美国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自那时起,梅里韦瑟·刘易斯和威廉·克拉克从圣路易斯出发,横穿大陆到达太平洋海岸,带回了关于那片富饶、辽阔土地的考察报告。对一个扩张中的国家而言,这无疑是极具诱惑的前景。40  年后,即  1846  年,美国已经从英国人手中获得了俄勒冈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包括今天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爱达荷州,以及蒙大拿和怀俄明的部分地区。此时,美国刚刚将蓄奴的得克萨斯州并入其中,正在与墨西哥酣战。梭罗搬出小屋时,恰逢美国最终获得全胜。墨西哥割让出一大片土地,即未来的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土地,以及怀俄明、俄克拉荷马、堪萨斯和科罗拉多州的局部。在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James  K.  Polk)的总统任期内,也就是  1845—1848  年间,美国的领土拓展了  100  多万平方英里。1848  年  1  月,加州发现金矿;次年,约有  4  万人收拾行囊奔赴西部,梦想在那里发家致富。

与此同时,美国在技术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1825  年,伊利运河开通;5  年后,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第一期完成通车。1838  年  4  月,第一艘跨渡大西洋的蒸汽船“伟大的西部”号(Great  Western)从英国出发抵达纽约;1847  年冬,梭罗返回康科德,此时的首都华盛顿首次启用煤气灯照明。

波士顿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港口,梭罗的故乡康科德也因紧临波士顿而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里有一家棉纺织厂、制鞋厂和铅管厂,还有若干间库房和银行。每周都会有  40  辆马车从镇上经过。这里还是米德尔塞克斯县政府的所在地。来自波士顿的货车满载商品,沿着主商业街前行,一路向北,赶往新罕布什尔州和佛蒙特州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