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变量2: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 > 一所可以通宵打游戏的学校

一所可以通宵打游戏的学校




熹熹第一次来到先锋学校的时候,好像笼中的小鸟初见茂密  的原始森林——新奇,困惑,激动。

这哪里像一所学校啊。有的孩子忙着接待来访的客人,有的  孩子还在宿舍里蒙头睡大觉,有的孩子在上课,但上课的孩子想  吃零食就吃零食,想玩手机就玩手机,更过分的是,居然有一群  孩子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打游戏。老师也不管!熹熹心里嘀咕:怎  么会有这样的学校,这就是个游乐园嘛!

熹熹生于2004年。她的小学是在成都一所公立学校上的。熹  熹在原来的学校很不快乐,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上课、写作业,  放了学是一个接一个的补习班,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熹熹  在学校的成绩不算很好,老师们不会多看她一眼。考卷发下来,  七八十分。熹熹觉得自己很努力了,老师却鄙夷地说:“这算不及  格,重考。”熹熹一开始偷偷地反抗,比如,她告诉父母学校没  有布置作业,借机在家里疯玩,到了学校,又告诉老师自己感冒  了。当然,这样的小伎俩肯定瞒不过老师。老师找到了熹熹的父  母。熹熹经常听到父母为了她的事情吵架,这让她更不快乐。熹  熹在学校有没有朋友呢?很少。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有个  同学专门搞恶作剧,把熹熹的书和作业本藏在小花园、食堂和池  塘。调出监控记录,明明能看出就是他干的,他还是不承认。熹  熹的心情糟糕透了,有时候,她会控制不住自己,跟老师和同学  大吵一顿。

到了小学五年级,老师忙着催促孩子们做卷子,准备小升初。  空气显得更加沉闷,生活令人窒息。熹熹已经忍无可忍,她拒绝  做题,变成了学校里的另类,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假如你发现自己跟周围的人都不一样,你会怎么办呢?

大部分孩子会留在原地,把自己保护起来。在那些最硬的保  护壳里面,躲藏着最脆弱的心。这些保护壳,可能一辈子都不会  打开。少数孩子会坚定地选择离开。熹熹想要离开。她的爸爸妈  妈拗不过她,开始四处打听有没有适合她的学校。他们问来问去,  问到了一位先锋学校的学生家长。于是,熹熹就来到了这所与众  不同的学校。

先锋学校其实不叫学校,他们自称先锋学习社区,这是一个  所有人跟所有人学习的社群。先锋学校是由刘晓伟老师在2002  年创办的,一开始只是以私塾形式辅导几个朋友家的孩子,到了  201年才变成现在这样的学校。先锋学校的在校学生只有40多  个,学生自选课程,独立学习。大小事务都由学生自治,老师只  是通过导师制提供辅导。这些老师会跟学生同吃同住,平等交流。

先锋学校的孩子们大多和熹熹一样,在原来的学校里都感到  压抑。他们中有学习成绩好的,但越是成绩好,越害怕考砸了丢  人。他们中有学习成绩差的,在公立学校,哪怕你有一万种优点,  只要成绩差,那一定是会被打入“冷宫”的。先锋学校曾经有个  孩子,他原来的老师跟他说:“孩子,你什么都好,就是成绩太差  了。”他们中有众人眼里的好孩子,对老师彬彬有礼,对同学乐  于帮助,是公认的“老好人”,其实,他们只是特别想讨好别人。  他们中也有总是跟别人闹矛盾的孩子,吃了别人叫的外卖,还  理直气壮地不肯道歉,其实,他们只是根本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  的,没有人教过他们该如何与别人相处。他们中有很多人曾经在  原来的学校里受过羞辱。有个学生仅仅因为一页英文作业没有写  完,英语老师就在课堂上公然要求他把作业纸吃掉。提起过去的  学校,这个孩子到现在还会感到胃部痉挛。他们中间有不少人被  贴上“多动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学习障碍症”等标签。一言  以蔽之,他们都是人们眼里的问题儿童。

被称为问题儿童,只是因为他们跟别人不一样。意识到自己  跟别人不一样,会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焦虑。然而在先锋学校,这  些孩子突然发现,跟别人不一样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相反,  你可以坦然地、尽情地跟别人不一样。

先锋学校确实是很多孩子梦寐以求的乐园。想打游戏?可以,  老师还会陪着你打,而且打游戏可以算一门课。想玩手机?可以,  没有人管。那要是想通宵打游戏呢?也可以,只要你不打扰其他  同学就行。想谈恋爱呢?好啊,爱情是美好的,但老师会跟你讲  怎样去爱一个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那要是不想学习呢?也没有关系。老师不会逼你,他们会等,  等有一天,你自己想要学习。

真的是这样?熹熹将信将疑。那就试试吧。于是,她昏天黑  地地打了半年游戏。

这就是先锋学校最有争议的地方。很多人会质疑:这种看起  来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真的能够帮助孩子们成长吗?打游戏上  瘾怎么办呢?荒废了学业怎么办?

先锋学校的桔子老师告诉我,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  孩子们会通过打游戏成长和学习。他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他指导  的一个1岁的男孩,想用打《星际争霸》游戏完成自己的学分  要求。

桔子老师说:“可以啊,你要申请多少个小时的学时呢?”

那个男孩说:“先来1  600  个小时吧。”这  1  600  个小时,他  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很简单,这个男孩觉得自己一天可以打  14  个  小时游戏,每周  7  天,一个学期差不多  4  个月,那就是  1  600  个  小时了呗。

桔子老师说:“把你的手机拿给我。”

那个男孩虽然很困惑,但还是把手机递给了桔子老师。桔子  老师打开他的“哗哩哗哩”  App  (手机软件),他知道这个孩子每  天都要看很长时间的视频。果不其然,那天他一共看了五六个小  时,共104个视频。

桔子说:“你这104个视频里,只有42个是跟《星际争霸》  有关的。我大概算了一下,你有4个小时是在网上瞎逛。”

男孩马上明白了桔子老师的意思。他原来说的每天14个小  时,其实只是每天不睡觉的时间。吃饭、上厕所、玩手机,都是  要占时间的。那么,怎么根据自己的目标管理时间呢?小男孩回  去认真地做了个计划。这次他提的学习计划是:每天花3个小时  练习打《星际争霸》游戏,再花3个小时看网上的视频资料和攻  略,一周5天,周六、周日休息,坚持18周,一共540个小时。

这是什么?这是时间管理,也是严谨的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一个认真打游戏的孩子,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认真生活。

那么,要是让孩子们完成这样的蜕变,我们需要多长时间的  耐心呢?

让我们再回到熹熹的故事。

半年之后,熹熹就对打游戏感到腻味了。她像一只在洞里待  烦了的小兽,悄悄地走出洞口,四顾张望。她开始自己选课、上  课,当然,她时不时还会退回到自己的洞里,继续打游戏。一年  以后,熹熹已经不再沉迷于游戏了。她发现这个世界上有比游戏  更能让人感到充实的东西。

现在,熹熹在先锋学校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9  点起床。上  午,看书练字,或是在网上听课。12点出去吃饭。下午,2点到  4  点上课,下课后看书、玩游戏。晚上,  7  点到  9  点,继续上课。  先锋学校的课大多是讨论课,老师讲课的时间还没有学生讨论发  言的时间长。熹熹选的课有桌游、历史学、电影艺术,她还选了  一门数学课,这门课的名字叫“万物皆数”。她最喜欢的课是桌  游和历史学。别的孩子选什么课呢?他们有的选体育课,有的选  社会学;有的学柏拉图,有的学孔子;有的选戏剧,有的选逻辑  和批判性思维。先锋学校的专职老师不多,但吸引了社会各界的  人才来为孩子们当老师。先锋学校称他们是“社会图书馆”,每一  个老师都帮孩子们打开了了解社会的一扇门。

上课之余,熹熹也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虽然小时候  爸爸妈妈给她报过很多兴趣班,画画、跳舞,她全都学过,但她  并不感兴趣。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从小区里传来一阵钢  琴声,好似淙淙流水,沁人心肺。熹熹停下了脚步。她也想学。  不过,学钢琴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熹熹换过四五个钢琴老  师。最早的那几位钢琴老师都很传统,只会告诉学生,你必须按  照我的要求如何如何,熹熹觉得他们真的好烦。她现在的钢琴老  师和先锋学校的风格非常一致。熹熹会和老师说,她想学哪首曲  子,然后就自己去网上找谱子。钢琴老师从不会说这首曲子不好  或是不让熹熹学,她会让熹熹自己先练,等熹熹遇到问题的时候  才出手指导,顺便又教了她基础的指法。练琴成了最让熹熹快乐  的事情,她每周都要练10次以上,不仅在学校里练,周末和假期  回家也练。

除了上课、练琴,熹熹也在琢磨再干点什么。2018  年,熹熹  突发奇想,想在学校里开一家奶茶店。老师说:“好啊,但你得先  写个商业计划书。”从  2018  年  10  月到我们去调研的时候,半年  的时间里,熹熹的商业计划书迭代了三版,  PPT  (  演示文稿)改  了四次,终于通过了答辩。那么,我们下次再来,能见到熹熹的  奶茶店吗?不能。因为熹熹做完了这个商业计划书,才发现自己  感兴趣的不是做奶茶,而是做烘焙。

假如你发现自己跟周围的人都不一样,你首先要问自己的是:  我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美国作家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里  写道:“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同伴,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不同  的鼓声。让他踏着他所听到的音乐拍子走吧,不管节奏如何,或  是能走多远。”  |

先让周围的世界安静下来,你才能听到自己内心的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