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变量2: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 > 汤敏的故事

汤敏的故事




汤敏老师看上去总是很年轻,他喜欢尝试新的事物。2019  年,  66  岁的汤敏成了得到大学第一期的学员,也是年纪最大的学  员。这一年,他还请了一个游泳教练,打算再从头开始训练泳姿。  汤敏  1953  年出生于广州。他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考入  武汉大学数学系,后来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友成企业  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同时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教育和扶贫,是汤敏最关心的事情。他的奥德赛之旅始于  2010  年的一次同学聚会。汤敏在“文革”的时候当过老师,他读  过南宁师专。弹指之间,同学们毕业  40  年了。他的很多同学都是  当老师的,陆续到了退休的年龄。退下来之后,干点什么好呢?  汤敏在饭桌上说:“哎呀,不如我们去乡村支教吧。  ”

去哪里呢?南宁的附近就有很多山区,龙安、上林、百色、  上法、崇左……这都是红军当年长征走过的地方,藏在大山深处。  山里人鞋也没有,走不出来,那里的办学条件很差,年轻老师根  本不愿意留下来。于是,一批南宁的退休老师,要么是校长,要  么是教务主任,还有一大批一级、特级教师,教数学的、教语文  的、教英语的、教体育的,一拨人马下到了巴马。巴马是中国著  名的长寿之乡,但当地的教育条件奇差,仅有的一所巴马中学都  快要解散了。这支南宁老教师小分队在巴马支教了两三年,家长  们激动得要命。他们从来不敢想,自己的孩子还能考上大学。

受到巴马支教的鼓舞,汤敏在友成基金会启动了一项叫作  “常青义教”的项目:把退休教师组织起来,到贫困地区支教。他  们在全国布下了  13  个点,广西南宁、河北滦平、辽宁鞍山、湖北  武汉和恩施、云南红河,等等。鼎盛时期,有  3  000  多名退休老  师下乡。这些退休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到了乡村,不  是去顶课,而是坐在教室里听课,然后培训乡村老师。当老师的  都有那么一种情结。他们退休之后,早已厌倦了无所事事的生活,  一听说能去偏僻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到各地看看祖国大好  河山,都积极响应。有个退休老师叫谢园园,刚退休的时候查出  来眼睛有点问题,做了手术,后来发现脑子里长了个瘤,又开刀。  但开完刀,她还要到乡村支教。她就是热爱这个。

当然,“常青义教”项目的局限性也慢慢显露。退休教师渐渐  年长,体力不支。每家都有自己的事情,有的要带孙子孙女,有  的要看病。最早的“  常青义教”是汤敏直接动员的,后来由其他  工作人员去动员,参加的人就没有那么大的热情了。那么多的农  村学校需要帮助,靠退休教师支教,只是杯水车薪。汤敏把  “  常  青义教  ”  称为他扶贫教育的  1.0  版本。

那后来“常青义教”项目怎么样了?

汤敏说:“我们做了试点,后来这个模式就被政府拿过去  了。”  2017  年,政府制订了  “银龄讲学计划”,每年动员  100  万名  退休教师下乡讲学,国家给予财政支持。

汤敏说:“教育部做了,我们就再往前走一步。我只做政府不  做的事,我要做政府的试验田。”

到了  2013  年,汤敏的扶贫教育计划升级为  2.0  版本。  2.0  版  本叫  “  双师教学  ”  。汤敏是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的刘彭芝校长也  是国务院参事,两人一拍即合:为什么不把人大附中的课堂教学  录下来,用互联网送到最贫困的山区呢?

人大附中的老师非常热心。先准备的是数学课,数学教研组  组建了一个五人团队——李颖、李晨光、何庆青、杨思思、郭娜。  这件事情工作量很大,相当于每天都要备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做课件、课堂设计,还要考虑到提问和学生的反应。这是整个数  学教研组集体打磨出来的。

教育系统却对这种创新持怀疑态度。有个教育局局长说:“人  大附中是什么学校?中国最好的学校。我们这个学校是什么学  校?我们有1/3  到  1  /  4  的初中生连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好。这样  的学校,怎么可能跟上人大附中的教学进度呢?”有的学校干脆  把最差的班级给友成:你们自己试吧。还有一种反对意见是,这  种远程教学不就是让学生看电视吗?看电视能取代上课?

如果只是放录像,效果当然不好。“双师教学”并不是在课堂  上放录像这么简单。人大附中的老师讲完课之后,还要再花20  分  钟,专门录一个说课视频。说课就是专门给乡村老师看的:这堂  课为什么这么讲,为什么这个地方花  3  分钟讲,那个地方花  5  分  钟讲,今天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友成基金会把人大附中的

课拍下来,放在网上。上课前一天的晚上,乡村老师要先看一遍,  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水平,对人大附中的课程做适当删减,去  掉那些太难的内容。一般来说,45  分钟的课会剪成  30  分钟。其  实不是真的剪,而是乡村老师记下该快进的时间点:比如  3  分  45  秒到  5  分  30  秒快进,  6  分  7  秒到  8  分  40  秒快进。第二天,他们  带着这个小纸条到课堂上,放录像的时候该快进就快进。录像中,  人大附中的老师提问人大附中学生的时候,乡村老师就把录像停  下来,让班上的同学也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发现学生们能回  答出来,那就继续放,如果发现有些学生还有点糊涂,就再讲一  讲。所谓的“双师教学”,就是一门课由两位老师教,一位是远在  北京的人大附中的老师,一位是当地的乡村老师。乡村老师成了  人大附中老师的助教。

效果好得出人意料。桂林朝板山一个初中的数学老师用这样  的方式教学,中考的时候,他班上的学生数学这门课的平均成绩  就比别的班级高出27  分。中考的时候,一分之差就能决定学生  的命运。一门课多考了  27  分,就足以让他班上的学生全部升入  高中。

是因为人大附中的老师讲得好吗?当然是,但还不仅如此。  学生对这种“放录像”的学习方式也很感兴趣,班级里发生了微  妙的变化。他们不仅是在看录像,也是在看人大附中那些优秀的  孩子怎么上课。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上学的时候,我喜欢盯  着班上的“学霸”,看他们干啥,就学着干啥。乡村学校的孩子也  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他们说:“  人大附中的老师教过我!”有  时候,人大附中的学生答错了,他们答对了,得意得不得了。

乡村学校的老师也发生了改变。这是一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乡村学校的老师一堂课一堂课跟着人大附中的老师学,学得久了,  他们自己也会有创新。

汤敏说:“  我为什么会有这个主意呢?因为我就是这么混出来  的。”汤敏的第一份工作是当老师,但他没有上过初中,高中只上  了一年就去插队,回来之后,上学学的东西全忘了。马上就要去  当老师,两眼一抹黑。怎么办?他就找到学校里最好的老师,每  天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听完了现学现卖,第二天就在自己的班上  讲。连续听了一年多,他慢慢就学会了。后来,汤敏当上了教研  组组长。

“双师教学  ”  被推广到全国  20  个省的  200  多个乡村学校,一  共培养了  400  多名乡村教师。看到效果不错,汤敏写了个报告递  上去,又得到了领导的表扬。随后,  “  双师教学”模式得以在全国  范围内推广。

汤敏又开始琢磨扶贫教育的3.0  版本。

中国一共有大约300  万名乡村教师,其中  40  岁以下的青年  教师有  170  万人。很多农村地区衰落,乡村教师后继无人。政府  从  2006  年开始了特岗教师计划。所谓特岗教师,是指政府每年为  偏远地区招聘一批刚毕业的年轻人当教师。这些教师没有固定的  编制,就跟村官一样,要干一到三年。现在每年大约招聘  10  万名  特岗教师,到2019年底,估计共有80多万名特岗教师。这样做,  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乡村地区的教师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缓  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三年之后,如果有空位,这些特岗教师才有  可能转为正式编制的教师。特岗教师的待遇并不高,能拿多少钱,  跟地方财政状况有关。很多特岗教师并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读  师范要四年,但接受特岗教师培训也就两三个月。山东、河南、  云南、西藏、新疆,都是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的大省。

这看起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如果对教育没有兴趣,只是无  奈之下报名,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呢?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上岗头三年是青年教师最关键的三年。但问题就在这  里,几乎所有的培训都忽视了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政府的培训项  目只针对从业三年以上的有编制的教师,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从  业三年以上的教师才会基本稳定下来。就连其他的公益活动,比  如马云的“乡村教师计划”,也规定拥有三年以上教龄的老师才能  参加。有任何培训,有任何好处,学校绝对不会给青年教师,因  为三年之后都不知道你干什么去了,我好不容易有一个培训名额,  为什么给你呢?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汤敏看来,帮助乡村教育,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帮助学生,  而是帮助乡村教师。只要乡村教师留下来,且能有工作积极性,  孩子们自然会被教好。友成基金会从2017年开始了新的尝试,叫  “青椒计划”,也就是青年教师乡村公益知识计划。

简单地说,“青椒计划”就是用互联网建立乡村青年教师的社  群。这些青年教师一人一个账号,跟着上一年的课。每个星期两  次课,星期三晚上一次课,星期六晚上一次课,全部都在手机或  电脑上听课。

那教他们什么呢?

首先是最基础的。比如,第一课就会教如何对待后进学生。  如果一个班上都是捣蛋的学生,该怎么办?怎么写板书?为什么  不能打骂学生?  一些优秀的乡村教师也来现身说法,这会让特岗  教师们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意义重大。在网上参加学习的乡村教师  们在上课之后要打卡,写下自己的感受,跟大家分享成长的心得。  他们建了不同的群,互相激励。你只要写,就有人点赞,就有人  互动。这些乡村教师大多身处偏僻的山区,环境闭塞,十天半个  月都出不来,这会给他们带来一种深深的孤独感。网上社群给了  他们一种支持,孤独感没有了。

到了下半年,“青椒计划”就开始分科,教这些乡村教师如  何教具体的课: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友成基金会邀请到  国内各方面最优秀的老师,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课程,还有很多企  业也来帮忙。乡村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大量的课程资源,比如洋  葱数学、爱课堂、科学鱼、波音项目、编程科创、心理辅导、艺  术普及课程等。有的特岗教师在网上做科研,他们写的论文可以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个专栏里发表。友成基金会还联系到凯迪  拉克,凯迪拉克提供了小狮子奖学金。3  万多名学员里面,有  400  人得了  1  万元奖金,还有  1  000  多人得了  3  000  元奖金。特岗教师  社群还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板书大赛、感恩节活动、蓝丝  带活动、气球宝贝活动等。在网络直播中,你可以向全国的兄弟  姐妹教师展示自己的成果,相互之间还能比赛。

“双师教学”调动了  400  名乡村教师的积极性,“青椒计划”  更是野心勃勃——他们想覆盖全部的特岗教师。当然,不是所有  的特岗教师都很热心。第一年,友成基金会动员了  3  万名特岗教  师,活跃的占  1/3  。第二年,友成基金会只做了  2  万人,其中有  1  万多名老师是活跃的,活跃度上升到  50%  〜  60%  。  2019  年是第三  年了,活跃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这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友  成基金会“青椒计划”的负责人苗青告诉我,他们在做项目的时  候,一般都是按三年来设计的,但希望至少跟进  6  〜  10  年。

苗青说,教育的事情不是当下就能够看到成功的,你要在未  来的某个时刻才能看到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