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变量2: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 > 贫穷动力和嗨动力

贫穷动力和嗨动力




到底有没有代沟?这取决于你是站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期  看的。

代沟像云也像雾。如果你远远地看,能够看到白茫茫的一片,  一旦走近,却又好像看不见了。每一代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他  们都会有关于自己成长的那个年代的共同记忆。这些集体记忆让  同一代人更容易产生共鸣。有些微妙的事物,带着不起眼的岁月  痕迹,能让同一代人彼此递个眼色,会心一笑。但是,走近了看,  同一个年代的人,性格差异也会很大,兴趣爱好各有不同。我们  所看到的,其实是同样的岁月在不同的人身上留下的不同烙印。  当然,打下这个烙印的时间是大体相同的。虽然人在一生中总是  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自我修炼,但大部分人的性格和价值观都  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俗话说,三岁看老,这有点夸张,但如  果我们说,17  岁看老,就要靠谱很多。代沟问题,归根结底是青  少年问题。

在过去30  多年,我们讨论过很多代沟问题。中国的社会变  化太快,以至我们会把每  10  年视为一代:  60  后觉得和  70  后有代  沟,  70  后觉得和  80  后有代沟。其实,这都是一代人,这都是经  历了高速经济增长的“被挤上车的人”。  60  后和  70  后的代沟,无  非像是美国短毛猫和加菲猫的区别;  70  后和  80  后的区别,最多  像是加菲猫和暹罗猫的区别。但是,  90  后、  00  后和之前的人们  差别就大了。代际差异并不像鸿沟那样,在一个分界线截为两  段,泾渭分明、一目了然。代际差异更像是一个渐进变化的坡度,  在不知不觉中从高原进入平原。出于叙述的方便,不妨让我们以  1990  年为界,分出  “90  前”的上一代人和  “90  后”的下一代人。  为什么  1990  年是个坎儿呢?因为  2008  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这是世界经济的分水岭。出生于  1990  年的孩子,恰好在  2008  年  完成了他们的  “  成人礼  ”  。  90  后和  00  后应该算是  “  衰退的一代  ”  ,  他们虽然也坐上了车,但坐的是  “  慢车  ”  。一步慢,步步慢。坐  “  慢车”的人,很难赶上坐  “  快车”的人。机会越来越少,生活越  来越难。代沟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增长速度问题。

为了理解这种代际差异,我先来介绍两个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拉斯蒂涅规律”  。拉斯蒂涅是法国作家巴尔  扎克在《高老头》里写的一个人物。拉斯蒂涅是个很有野心的外  省青年,到巴黎想学法律。他最初的人生规划是通过学法律出  人头地。拉斯蒂涅住在一个破旧的客栈里,有个坏人伏脱冷引诱  他。伏脱冷说,你就算是当上了法国最有名的律师,又能挣多少  钱呢?我告诉你一个发家的办法吧。伏脱冷说,你看到没有,我  们这个小客栈里有个姑娘,她家里很有钱,可是她继承不了遗产,  因为她还有个哥哥。伏脱冷说,咱俩合作吧,你负责勾引那个小  姑娘,我负责把她哥哥做掉,咱们就能分钱了。这种伤天害理的  事情,拉斯蒂涅当然不肯干了。但小说里写道,拉斯蒂涅在巴黎  混的时间长了,目睹了各种社会阴暗面,当拉斯蒂涅看到高老头  临死的时候亲生女儿都不去看他,拉斯蒂涅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他不去钻研法律著作,而是改为勾引高老头的女儿。  I  】

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1  世纪资本论》这本书里就讲过拉  斯蒂涅的故事。皮凯蒂为什么要提拉斯蒂涅呢?他告诉我们,每  一代人之所以想法不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经济问题,最重  要的就是收入分配问题。每一代的拉斯蒂涅,站在他人生的关键  时刻,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是靠自我拼搏,还是走别的道  路呢?是跟这个世界同流合污,比如去“拼爹”、抱富人大腿,还  是没爹可拼,走向跟社会对抗的道路呢?  12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收入不平等程度其实也在加剧,但丰  厚的增长红利给人一种希望。人们会感激经济增长为个人成长提  供了更多的机会,人们也相信这些机会将公平地提供给每一个想  要努力的年轻人。但是,正如皮凯蒂所说的,如果没有适时适度  的干预,仅仅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贫富差距  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从长期来看,资本的收益率会超过经济增  长率,而依靠劳动获得的收入,最多能够保持和经济增长率在同  一个水平。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赚钱很难,钱赚钱很容易。于  是,当贫富之间的落差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去了上升的机会时,  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退出力争上游的游戏。

第二个规律可以被称为“  钟摆规律”。这是艾伯特•赫希曼在  《转变参与》这本书里讲到的。赫希曼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经  济学家,他是一位少有的亲身经历过真实世界且知道真实世界复  杂性的经济学家。赫希曼在《转变参与》这本书里说,一个社会  会像钟摆一样,在关心私人利益和关心公共行动这两极之间摆动。  换言之,一个社会的风气,会在一段时期里推崇私人利益,人人  关心的都是赚钱这件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很可能是过了一代  人的时间,人们就会不再关心赚钱,他们很可能会转为关心公共  问题,热衷于参与集体行动。13

赫希曼举了一个例子,他讲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  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当然原因很多,但赫希曼注意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经历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结果呢,  人们反而产生了厌倦心理,开始讨厌物质繁荣,甚至讨厌和平。  当战争爆发的时候,很多人不是感到恐惧害怕,相反,他们兴高  采烈地上街游行去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钟摆式的变化呢?  一个原因是“拉斯蒂涅  时刻”,也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这会引  起社会不满。但赫希曼的思考要更深刻,他告诉我们,还可能有  另一种情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新增加的财富可能会流入原本  社会地位较低的社会阶层。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原来的既得利  益集团就会不高兴,他们最看不上这些“暴发户”。收入差距虽然  缩小了,但相对的收入水平改变了,也会引起社会不满。赫希曼  还讲道,物质消费本身难以让人们一直感到满足。你现在坐上飞  机,两三个小时就能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这和原来的骑  马、走路比起来,绝对是天壤之别。可是,要是飞机晚点,让你  在机舱里多坐了一个小时呢?你很可能一肚子怨气。物质繁荣本  身难以带来长久的幸福,物质繁荣甚至会带来更多的失望。用赫  希曼的话讲,这种失望跟塑料垃圾一样,是“不能降解”的失望。  经历了从贫穷到丰裕社会的人们,很难理解这种经济增长带来的  反作用力,但在年轻人中发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微妙变化提醒  我们,钟摆可能要朝回摆了。

总结来看:由于有“拉斯蒂涅规律”,上一代人看到的是经济  增长带来的个人成长机会,于是,相信每个人都能通过个人努力  实现财富自由的人越来越多,而下一代人看到的是与经济增长结  伴而来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剧,于是,相信每个人都能通过个人  努力实现财富自由的人越来越少;由于有“钟摆规律”,上一代人  更珍惜在社会稳定条件下努力赚钱的机会,于是,相信经济增长  能够自动带来社会进步的人越来越多,而下一代人看到的是财富  积累导致的社会僵化和庸俗化,于是,质疑经济增长能自动带来  社会进步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不了解这种代际差异,我们就总是会想拿着已经过期的  船票去登下一趟渡轮。

很多成功的创业者是60后和70后。在这一代人看来,资  本家天生就是要赚钱的,市场经济是完美而公平的。我付钱给  你,就是要买你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不愿意在我这里干,那  就去别的地方干。这种建立在傲慢与偏见之上的管理模式一定会  强调员工的奉献精神。而强调员工的奉献精神,不过是为了占  领道德高地、降低员工和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这种管理模式真  的管用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员工找到了消极怠工的方  法。他们的屏幕上看起来都是密密麻麻的代码,实际上却在斗地  主——反正老板也看不懂。在这种僵化呆板的管理模式下,那些  最有创造力的员工会最早离场。

这就是让60  后和  70  后企业家非常困惑的地方:为什么能够  激励他们的东西,却激励不了年青一代呢?时代变了。能够激励  上一代人的是  “  贫穷动力  ”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努力工作,就没  有钱赚,妻儿老小就要过着窘迫的生活。上一代人穷怕了,时时  刻刻会有忧患感。上一代人又是幸运的,他们恰好赶上经济高速  增长时期,在赚钱的同时,他们也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所  以,他们已经习惯把金钱作为衡量世间万物的尺度。

下一代人不一样。他们不像上一代人那样看重物质。生存对  他们来说不再是天天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个年代,想把自己饿死  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2019  年一度红得发紫的上海流浪汉沈巍就  说过,现在的社会,食物是最好捡的东西,也是被浪费最严重的  东西。生存之外,年轻人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是做一些激动人心  的事情。他们评判一份工作好不好,不会只是看薪酬,也不是看  这份工作稳定不稳定,他们会问:这份工作有意思没意思?这个  企业好玩儿不好玩儿?没意思的工作他们不要,不好玩儿的企业  他们不去。他们寻找的是  “  嗨动力  ”  。

难就难在这里。贫穷动力的燃点很低,而嗨动力的燃点很  高。让一个年轻人感到很嗨的事情,对另一个年轻人来说丝毫无  感;今天他们觉得很嗨的事情,到了明天就会觉得无趣。那么,  到底什么才是嗨动力?到年轻人当中,向他们请教,你才能发现  更多的线索:自我表达是嗨,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在一个企业  里,有一次董事长发完言后,一个实习生很兴奋,他站起来说,  你讲得很好,下面我也来讲几句;能够参与是嗨,所以我们才会  看到,像饭圈这样的“云端组织”幵始兴起,乘兴而来,兴尽而  散,何必非要搞一个企业;与人分享是嗨,于是我们才会看到,  任何阻挠或干扰他们自由交流的规则,都会遇到反抗,copyright  (著作权)会遇到  copyleft  (著佐权)的叛逆,  Facebook  会遇到  MaskbooO  的偷袭;虚实混合是嗨,于是我们才会看到,越来越多  的组织在学习游戏的思路,这是因为,对于生下来就是网络世界  原住民的年轻人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