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生活需要自律力 > 自律是生活里的仪式感

自律是生活里的仪式感




接受世界多元需要包容和理解。包容和理解,这是拥有高接受度者应该有的修为。当然,在我们能选择的时候,还是会自然而然地和同类混在一起,这是天性,就像下课的时候,你会下意识地跑到平时经常玩在一块儿的同学身边,度过那短暂的10分钟,因为同类让人舒服。



同类的遇见,是会有熟悉感的。那是一种说不清楚的东西,这跟你和这个人熟悉与否没有关系,但就是有种感觉,你知道他能听得懂,就像你明显不想和听不懂你的人浪费更多唇舌一样。



有位同学在日本当交换生半年,感觉像去“禅修”一样。回国后,面对一群不理解他的人,他感叹:“为什么聪明又人好的人那么少?”我说:“我们现在的状态,真的没有时间去和始终契合不了的人周旋了,太浪费时间和人生的重点。”正如电视剧《欢乐颂》里那句经典台词: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



我时常感叹自己的幸运,我的朋友都那么优秀,又那么好。虽大多是商人,但留有赤子之心,纵使久战商场,也保持一方清澈,冷眼看浊世纷扰,高洁自在心中。我们分享观念、战略、战术、看法和感觉,偶尔分享喜欢的音乐、电影和不知从哪里来的创意。我们都有骨子里散发出的自信,有一些相似又有许多不同,我们乐于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如今,我们一起行走在不断修炼的路上。



朋友是:听得懂,聊得来,互相看得上。

闺蜜是:听得懂,愿意听,聊得来,愿意聊,互相看得上,互相损得起。

知己是:知道我为何而来,知道我向往何方,一个眼神的长度,便能把我看穿。



我有朋友、有闺蜜、有知己,有良师益友,每每想到这里,即感恩老天,感恩命运。在好几位友人眼里,我怎么样都好,优点被诚挚的眼神赞美,缺点被认为是成长必经的足迹,对我无限包容,对我充满信心,对我由衷欣赏,对我万般肯定。每天忙得吃不上一顿准餐却耐心倾听我的日常琐碎,彼此分享心事、彼此共享音乐,在乎,互信。有些相识好多好多年了,我得意的时候在,我失意的时候更不离开,这大概就是友谊最好的样子。



记得在我最难熬的时光里,长期沉淀、已成背景的情谊充满力量地冒出头来,带给我出乎意料的坚实的感动,顿觉自己其实被上天厚待着。那段时间纵然选择独处,但还是收到好多朋友主动和实心实意的关心,每晚陪着我的还有闺蜜们长长的电话。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铁友墨子攻的一句话:“你别总是怕麻烦朋友。朋友不是互不相欠,朋友是一辈子互欠。”



和墨子攻认识7年,飞机上的邻座,变成了现在的铁友。那时我还在外企当市场部主管,还没写书,还没去台湾,他也还没进那家知名游艇公司当COO(首席运营官),也没开始他的财务集团创业。这些年里,我们互相看着对方在职场和人生路上调整、前行、成长,互相鼓励、支持、尊重、关心,一起没心没肺地吃喝玩乐,聊天、谈心、逛文创园,一起斗志昂扬。他说我们像《笑傲江湖》里的曲洋和刘正风,也因此特别钟爱《沧海一声笑》。

2018年10月,他兴致勃勃地说要来上海,带我去阳澄湖吃大闸蟹。我说其实我对蟹还好,他说其实他也还好。我问那为什么非要来,他说为了仪式感。他回忆之前一次到阳澄湖,在湖中心的船上吃着蟹喝着黄酒;听人抚琴——《沧海一声笑》,那意境太美。可惜这次我们来,绕着阳澄湖找了一圈也没发现湖船,就随缘地找了一家湖边餐厅。我心想,不美啊,要是真正在湖中央泛舟听曲就好了。他似乎看出我的心思,酒上来的时候,他拿出手机,开始播《沧海一声笑》,并且让我听歌、品酒、吃蟹,然后说朗声道:“有蟹、有酒、有歌、有知己,多美。”



我说,《小王子》里的狐狸对小王子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4点钟来,那么从3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4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准备好我的心情,也就缺少了一定的仪式感。”“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墨子攻说:“是啊,蟹这里能吃,那里也能吃,然而10月到阳澄湖吃大闸蟹就是我为生活找到的仪式感。”



《小王子》是他强烈推荐给我的,多看一遍,确实多一分感触。“因为忘记自己的朋友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朋友,如果我忘记了小王子,那我就会变得和那些只对数字感兴趣,对其他事都漠不关心的大人一样了。”



又如某一个平安夜,我发烧到38.5度,头痛,喉咙痛,腰酸背痛,主持完校友会的圣诞派对,瘫软地窝在沙发里。发消息给一位女友,说“生着病的创业狗没有晚餐约”,女友当即便让我去她家,并做了一整桌菜。几年来她对我一直如此,我低潮时,尽其所能地帮助我,我做任何选择,哪怕不符合“正常”观念,她都觉得我是对的并且给予支持。

这天,她儿子在客厅玩“圣诞老公公”早上送的礼物,她先生在房间里加班办公。另一位女友携着她先生也来了,大学三闺蜜在将近4年后重聚。我身体不适,早早地斜靠在床上,她俩进卧室来围坐在我身边,照顾生病的我,像是回到了大学的寝室,聊着生活和情感。

岁月真实发生在我们身上,错落成各自的故事,不同的个性把我们送上不同的人生轨道。然而有些东西是不会因岁月而改变的,那就是无论多久没见,一天或是一年,再见面时还是老样子。

我们还是我们。



再如一位朋友,我和他曾有过这样的对话。我说我有很多缺点,比如自我、毒舌、孤傲、清高……缺点多得甚至可以和清明上河图上的人与物画等号,谢谢你们包容我。他持着他一如既往的温文儒雅,暖暖地说道:“那些是优点啊。自我——能力好的自信表现,毒舌——沟通技巧好,孤傲——优秀人的特点,清高——有本事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盲目的友谊真是让人很难拒绝。因为多以互联网交流,平时忙得很少见面,现实中的样子已经模糊。我印象中的他,就是“白衣出江左,江上清风游”的气质。印象是感受的浓缩,和现实肯定不同,但记住暖心的语言和清爽的气质,也很好。

我认为,友谊在这个层面就是任性的,朋友就是用来帮亲不帮理的。



一般和朋友们聊些肉麻的话我都不会回看,因为那些是当时带有情绪、情感的语言,过了那个时段,再看就显得矫情了。但我的介怀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看民国时那些大家的往来书信,哪封不是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



很多人跟我表达过羡慕,也有人表示不解,傻乎乎的我怎么会有那么多挚友愿意在身边陪伴我、帮助我。一位朋友是这么跟我说的:“其实你不必有心理负担,应该这样理解,你的朋友们本身是不缺朋友的,他们如此待你,不正表明他们也喜欢与你相处吗?有你,没准儿他们更快乐呢。我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朋友在我心中是铁汉柔情的典型,攀登珠穆朗玛峰、徒步沙漠求生,是成功的创业者,有经历,有思想,有洞见,有智慧,眼神里总有故事。

于是,我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大家对我如父如兄般的支持、提携以及鼎力相助,但还是把感恩铭记在心。“在上海这种城市,时间和心是最难的。”忘记是谁发给我的这句话,只记得看到的时候是凌晨,瞬间让夜褪去了好多声音。墨子攻说:“我是搞金融的,对我来说,时间很贵,却愿意让你随便浪费,因为你是我的朋友啊。”反过来,正是因为彼此在友谊上花的时间、精力与真心,才使得友谊更加珍贵。《小王子》中类似的观点是:“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



我无法一一描述那些对我有影响的朋友的故事,他们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翩翩风姿走进我的世界,用智慧、情操、风范、真诚编织友谊。例如狮子座S,年近60岁,精气神却比许多年轻人都好。过去创业,把公司做到上市后卖掉,现在投资一些公司,逻辑缜密、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巧合的是,我们居然都是美国商业最高荣誉协会BGS(Beta  Gamma  Sigma)的成员,尽管我们被选入会的时间相隔几十年。

我在创业路上遇到问题,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向他请教,他都很耐心地倾听并且提出建议。有时也会生我的气,用他的“香港普通话”在电话那头大声地说:“跟你讲的,你有听进去吗?你如果不改掉这点,做不了很大的事业,别怪我这么说。啊,被你气死,虽然这样,但明天你还是我的朋友。”我一看时间,23:10,便幽幽地回道:“哦,那还有50分钟,我们又是朋友了。”



既然是“良师益友”,肯定不乏给我的建议和意见。我以为,这里有个“说不说”和“度”的问题。首先我是支持大家对我畅所欲言的,当然我朋友们的接受度都很高,对于我的个人特质肯定是认可才会成为好友的。所以,前述那些朋友们的夸赞,并不是在“捧”,而是包容和欣赏我的“个性”“独特性”,以及“多元”。但对于我的困惑、迷茫、盲点和可能会犯的错,他们要不要说?当然要。但怎样说,是要掌握好度的。这个“度”在于,他们如实表达想法,但不替我做决定。也就是,他们真实表达,我视情况采纳。他们不真实表达,看我跌坑,那很不够意思,他们也不允许自己对我漠视。狮子座S说我有一点很好,即骂我我不会生气,更不会记仇。



有位复旦大学创投俱乐部的创业导师问过我一个问题:“我们接受了许多创业者的咨询,对于有些明显不适合创业的人,到底该不该实话实说?但我觉得不该替别人做决定,因为我的判断也未必永远是对的。”我的回答是:“当然要开诚布公,实话实说。”如果不真实表达,那何谈“导师”。而听者接不接受,那是听者的事。听者把他们的意见纳入自己的评估,但决定权在自己。一个有主见的人,不会因你的打击而放弃;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更需要指点,因为除了接受指点,他没有主见处世。



我有个微信群,几年来,成员大概维持在20位。一些“老人”赌气离开,一些新人活力加入,都是真性情的人。包括有些年纪的人,或者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或大或小成就的,有时会因为辩论激烈真生气。我称它为“深刻群”,因为群里话题从天文、地理、文学、物理到历史、文化、哲学、法律……无一不包。珍贵在于,他们都是“有趣的灵魂”,不矫揉造作,就算矫揉造作,也坦白告诉大家“我在这个领域有真材实料,可以装一下”。十足像一个精小的班级,舒服地相处,没有人想从彼此身上占什么便宜。他们叫我“小妖女”,说是“小妖女”比“小仙女”更能突出我的特色。“仙”,有能力、有能量,但四平八稳,端庄秀丽,有距离感;“妖”,有能量但不安分,却是可爱的。



世人其实都有一双慧眼,终会辨识华衣、浮夸,抑或粗布、娇柔背后那颗纯净的心和那方纯粹的美好。那不就是精神的意义吗?你要相信,你的朋友们有这种智慧。



我总能从朋友那里获得能量。例如,觉得生活缺乏激情的时候,对着电脑发了几小时呆,心情越发不好,寒冷的天气也显得那么讨厌,突然想唱歌,环顾四周,仅我一人,又不想唱了。“深刻群”群主为我语音清唱了一段山歌,算是很到位了,不高兴一点好像对不起他来自山那头的声音。



学生时代的我们,无法选择谁当我们的同学;上班后,无法选择谁当我们的同事;被分派任务时,无法选择来自其他城市、其他国家的人和商业合作项目,所以,面对这些被送到我们生命中的人和事时,应该包容多元。而当可以自由选择“花最多时间和谁在一起时”,我们终究还是会选择“大体上”的同类,甚至不一定求同存异,“不同存异”也是可以的:在那些相似点上看到自己,在那些不同点上欣赏对方。因为他们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朋友。



正如博尔赫斯在《朋友之树》中所说,我们生命中的每位过客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会留下自己的一些印记,也会带走我们的部分气息。我需要你,我生命之树的叶子,就像需要和平、爱与健康一样,无论现在还是永远。有人会带走很多,也有人什么都不留下。这恰好证明,两个灵魂不会偶然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