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生活需要自律力 > 自律的人,拥有两倍人生

自律的人,拥有两倍人生




选择出去深造,是为了充电,为了沉淀,也为了再回到属于我的地方,听到那些鼓掌声,我能心安理得地受着。对一切人事物的淡定,就是让我最舒服的状态。自信自立,是因为有底气。



回头看,30岁前,我有意无意地涉猎了两个领域:商界和文艺界。商界,主要是在我国台湾和法国巴黎念完了MBA,大学主修也是管理学,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总部负责一个部门(市场部)到独立担任品牌策略营销顾问再到创业,时代在奔腾,我算是“什么阶段,什么酷,做什么”。文艺界,除了写书之外,还担任过MV的女主角,也上些台湾的文化交流类电视综艺、脱口秀。

有机会就把握,何况丰富人生体验能带来许多惊喜感受。一次去电视台录影,一位新嘉宾跑到我面前说:“你们都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人,现在居然看到真人,感觉好奇妙。”我愣了一下,想我难道不是吗?小时候看电视剧、听音乐,特别特别喜欢的偶像,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当他们对我说“学姐,如何如何”的时候,我虽然表面假装淡定,心里早已激动不已。我才要说,人生真的好奇妙。

因为“跨界作用”,两个领域互相助力发酵,让我比同龄人更快速地成长与收获。但30岁是一个关键点,不大不小的年纪,需要更长远的规划。我不希望自己死于套路——走两个领域但最终两个领域都没走好。所以,30岁生日的当天,我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在两个领域中都打造出王牌。



在第三本书尚处于酝酿期的时候,天上落下另一个契机——成为一名音乐作词人。机缘是这样的:我的一位铁哥们儿(他自己喜欢这么称呼)是台湾的美食大亨,却拥有非常多的文艺界的人脉,有一次我跟他讲:“我帮你做你的连锁面店的宣传,你帮我介绍一个经纪人,如此可好?”就这样,我们达成了共识。由他做东,在他自家的居酒屋,他介绍给我一位在台湾蛮资深的经纪人,主要在模特和歌手领域。而这位经纪人当天带来了一位资深的音乐人Mike老师,他是台湾人,目前在北京工作,担任太合音乐集团旗下大石音乐版权的总经理。几杯清酒下肚,我说:“我是写书的。”他说:“作家?不错哎,那你愿不愿意尝试一下写词?”

对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新的领域,但尝试一下又何妨?没准自己真行呢!在他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我主动联系他,说我已经写好了一首词,他惊讶于我对此事居然如此上心,虽然我的词非常不成熟,但觉得很有潜力,于是叫了他的一位得意门生,指导我写歌词要注意什么。我本身特点是:创意、毒舌、鬼灵精,Mike问我:“你知不知道二次元?要不要尝试虚拟歌姬的曲子?”一开始,其实我有点抗拒,因为我以为歌词应该是作者本身心情的表达或者是曾经的感悟,但他说先了解再做决定,别轻易拒绝。



那段时间,我正好在研究中国的创投领域,注意到了“消费升级”,二次元市场充满魔力,是一群人的小世界,不,应该说是一群人的全世界。决定尝试写几首,让曲作者们把适合二次元音乐的曲子找出来发给我,同时我查阅网上各种宝典,了解二次元的世界。爱因斯坦说:“逻辑可以带你从A到B,想象力可以带你到任何地方。”就这样,一个月以后,我提交了4首歌,被洛天依的版权公司从所有人提交的曲子中选择,他们选定两首官方发布,而这两首的词,都是我写的。

“音乐作词人”这个身份,也正是我在两年后创立“奕颗贝壳”音乐IP孵化器及MUSINESS商用音乐聚合与变现平台的基石。

曾听一位EMBA教授说,IBM发明了一个词,叫作Flexiposive,是flexible及responsive的结合字。讲现在的人才需要具备如此特质:够弹性、够快,还要能贴近客户。

人生命的长度终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无限拓宽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拥有自律,你就拥有了两倍的人生。



我过去在企业上班,面试过一位实习生,普通大学毕业,简历本身也没有亮点,甚至连没有亮点的简历上所列的社团经历,她也答不上来几句具体的话。我问她:“不好意思,十分冒昧地问,请问你是哪里人?”

“新疆人。”

“因为是面试,可否方便问一下你父母是做什么的?不方便也没关系。”

她答道:“父亲在老家当公务员,母亲不工作。”

“你是希望毕业后留在上海发展还是回老家?”

“留在上海。”

听到这句话,我感到一丝心酸,看她的简历,我以为她来自小康之家,或是父母在老家已帮她安排好毕业去向……我跟她说了心里话:“很遗憾,作为面试官,现在其实我只需说一句‘谢谢你来’就可以结束今天的面试,但我想分享几句。上海的竞争非常激烈,500强企业门槛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本身这只是一个实习岗位,你的简历哪怕有一丝亮点,或者让我看到你愿意学习的强烈心愿,我也可以让你来实习,我愿意教。可是,我帮你对你简历的每一条抽丝剥茧,很遗憾没有找到。能否告诉我,哪一样,你觉得自己比别人行?英文?Photoshop?PPT?”

她回答:“没有。”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我们愿意辛苦在前面还是辛苦在后面,我们愿意快乐在前面还是快乐在后面?如果我们选择快乐在前面,能快乐多久?我们快乐地进入菜市场,菜市场能让你快乐多久?出来的时候,惊觉离高楼大厦很远了,除非有阿Q精神,不然其实不得不承认,往后是很多很多年的辛苦。

有人说:“我不会啊。”

我想说:“完全没经验?学啊!”

机会是怎么来的?多试试就有了。拿我来说,好多机会是来自无心插柳的尝试,随后发酵成为生活或事业的惊喜。

机会不会主动告诉你去把握它,它会“易容”成其他模样,有时是细节、有时是尊重、有时是大局观……机会靠近你,直到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不屑地走开,它才找到了自己的主人。而那些当时有太多理由走开的人,他们内心总在抱怨——为什么机会从来没有眷顾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