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晚清危亡录:战争,以鸦片为名 > 第九章 马桶战术与弥天大谎

第九章 马桶战术与弥天大谎

    1.果勇侯杨芳的马桶战术

    虎门一战,英军连破虎门三道防线。英舰已开到黄浦江上肆意游弋,广州危在旦夕。此时,关天培战死,琦善被锁拿进京,广州大局无人主持,所有官绅士民人心惶惶。就在此时,大清战功赫赫的一等果勇侯、湖南提督杨芳抵达广州。

    果勇侯杨芳的到来,立刻平息了广州城里的恐慌。群龙无首的广州官方,终于放下了心,总算有了挑头负责的人,面对危机局面,也有了主心骨。恐慌的广州民众也感觉心里踏实了,朝廷派来战功赫赫的沙场老将,广州城一定可保平安无虞。

    杨芳,字通逵,号诚村,土家族,生于贵州松桃厅(今松桃苗族自治县)。杨芳是穷苦人家出身,幼时念过书,练过武,参加过科举。但穷人家的孩子,没有继续读书应试的经济实力,他只能放弃四书五经,另作打算。杨芳父兄都在军营当兵,在军中算是有点门路。于是,年仅16岁的杨芳,便投军入伍,在军中做了个小书吏。

    在军中一群大老粗里,读过几天书的杨芳,如同锥在囊中,很快就脱颖而出,受到当时军中名将杨遇春等人的赏识,经推荐补任为把总。其后,杨芳随军四处征战,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一路升迁,历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嘉庆十一年(1806年),杨芳曾暂时署理固原提督。嘉庆二十年(1815年),时年46岁的杨芳正式被擢升为甘肃提督,站在了大清从一品的高位上。

    道光六年(1826年),新疆张格尔叛乱,杨芳随大军出征。次年,生擒逆首张格尔。平定叛乱,生擒逆首,杨芳迎来了人生新的辉煌。道光皇帝赐封杨芳为三等果勇侯,加太子太保衔,绘像挂到了紫光阁上。不久又因平定四川等地彝族起义,晋封一等果勇侯,成为道光皇帝十分倚重的功臣良将。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十三日(1841年3月5日),果勇侯杨芳赶到广州,全城百姓欢声不绝,“官亦群倚为长城”。

    果勇侯杨芳时年71岁,从16岁从军算起,至此进驻广州,他已戎马倥偬五十五载。有这样的疆场宿将,何愁广州不靖,英夷不灭。有果勇侯在广州城就啥事没有,英国佬就等着挨揍吧。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十四日(1841年3月6日),英军攻陷猎德、二沙尾炮台。猎德、二沙尾距当时的广州城东南角仅三公里,广州已是危在旦夕。杨芳急忙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面和义律谈判,要求停战。英方暂停攻击,广州获得几日的安宁。杨芳上奏道光皇帝,绝口不提猎德、二沙尾炮台失陷,仅说英军前稍探至省城外十里处游弋。

    不久,杨芳又隐匿乌涌炮台失陷的实情,反而奏报称乌涌一战,清军砍毙逆夷四百多人,并准备诱敌深入,予以全歼。远在北京的道光皇帝被杨芳忽悠得十分高兴,在他的奏折上朱批道:“朕日夜引颈东南,企盼捷音之至。”

    在几日停战的间隙,杨芳拜访林则徐等广州官员,了解战况。通过了解,杨芳发现清军的火炮在陆上,坚固平稳,却打不中英国军舰;英国军舰火炮在海上,波浪摇撼,却能击中清军炮台。这是为什么呢?实在不合理啊!

    事有反常者,必有妖。

    经过分析研究,杨芳老将军得出结论: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就是说,英军里肯定埋伏着邪教的人,是他们使用法术,让清军的大炮打不着英国的军舰。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破除英夷的邪教法术。

    咋破除邪教法术呢?这得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方法,来个以邪制邪!

    中国民间传说,污秽之物可以让邪术显形失灵。啥是污秽之物呢?与女人月经相关的东西,在民间说法里,就算是污秽中的极品,人一旦沾上就会终身倒霉。破解邪术,这些和月经相关的东西,功效和狗血一样,据说十分灵验。

    于是杨芳就命人在广州城里大量收集女人使用的马桶,并将这些马桶放置在炮台四周,置于木筏之上。等到开战的时候,将这些木筏横在前面,马桶对准英夷军舰,这样就可以破解英军的邪术,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杨芳命人扎草人、建道场、祈鬼神,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寄希望于鬼神,乞求老天保佑清军战胜英夷。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廿一日(1841年3月13日),战火再起,英军攻陷了大黄滘炮台。杨芳费尽心力,寄予厚望的马桶战术并不能克敌制胜。女人的月经对付英军的大炮,基本啥作用没有,反而白白浪费了许多马桶。清军被英国军舰一通猛轰,纷纷落荒而逃。英舰长驱直入,杨芳急忙将部队撤回广州内城。

    军功卓著的沙场宿将,广州官民倚为长城的果勇侯杨芳,竟以如此荒唐的办法抵御敌人,这岂不正说明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大清,其实已愚昧无知到令人惊异的程度。欧洲凭借科技,高歌猛进,天朝依靠迷信,蒙昧昏聩。既是如此,被人家暴捶一顿,确实一点都不冤枉。

    2.撒谎欺君,杨芳革职留任

    果勇侯杨芳的马桶御敌战术失败了,他急忙将部队撤回广州内城,又赶紧派人和英国人商谈休战的事。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廿四日(1841年3月16日),义律派出一艘打着白旗的小船,向广州送去新的停战照会。船行至凤凰岗炮台时,刚刚进驻炮台不久的江西兵不懂白旗规则,发炮轰击,英方送信的小船只好退回。杨芳上奏道光皇帝,继续撒谎,将此事吹嘘成打了一个大胜仗,并说英夷被击毙多名,再也不敢进入省河。

    送信船在凤凰岗被炮击,义律决计报复。

    二月廿六日(3月18日)上午,英舰一路攻克凤凰岗、永靖炮台、西炮台、海珠炮台和一座沙袋炮台。下午四点,占领广州城西南角的商馆。广州城岌岌可危。

    仗一直这样打着,可就苦了远涉重洋的洋商们,他们不远万里到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做生意赚钱,现在广州打得热火朝天,这生意还怎么做呢,弄不好他们会人人赔个底朝天的。于是,他们就找曾经的驻华商务监督,现任大英全权代表义律,要求想办法让他们继续做生意。

    义律对广州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因战争影响贸易,让英国商人蒙受损失。

    二月廿七日(3月19日),义律通过行商向杨芳提议,休战通商。杨芳和怡良、林则徐碰头商量了一天,决定答应义律的提议。

    次日(3月20日),英军退出广州,通商恢复。

    果勇侯“果勇”成这个样子,也只好靠谎言来继续忽悠远在北京的道光皇帝了。英军占领商馆,杨芳等迫于英军威势同意广州通商。对此局势巨变,杨芳不敢据实上奏,继续粉饰遮掩,谎话连篇。

    杨芳隐瞒了广州内河各炮台失守和英军占领商馆的事实,轻描淡写地说英军窜入内河,因清军防守严密旋即退走,并诡称为了将来彻底剿办英夷,奏请皇帝批准恢复广州通商。道光皇帝被杨芳忽悠得十分兴奋,命令杨芳在靖逆将军奕山、参赞隆文抵粤后,将英夷四面包围,一网打尽,进而收复香港。

    如此弥天大谎,把远在北京紫禁城的道光皇帝彻底忽悠傻了。他傻傻地兴奋着,傻不拉唧地发号施令,还真以为大清在广州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胜利呢。

    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初九日(1841年3月31日),广州恢复通商已十天,杨芳上奏说,美国商人进入广州贸易引起英国商人羡慕,英夷希望通商,姿态驯服;以此试探道光,希望道光批准恢复中英贸易。

    三月十二日(4月3日),杨芳、怡良上奏皇帝,声言已经批准英属印度商人在广州贸易,并请求道光皇帝批准英国通商,“暂作羁縻,以便从容布置,可期计出万全”。

    道光皇帝终于有一点点明白了,杨芳、怡良在忽悠他。他在杨芳、怡良的奏折上朱批训斥道:“朕看汝二人欲蹈琦善之故辙”“若贸易了事,又何必将帅兵卒如此征调?又何必逮问琦善?”

    气恼之余的道光皇帝将杨芳、怡良“交部严加议处”,后来给了个革职留任,以观后效的处分。

    果勇侯杨芳戎马一生,见惯大风大浪。他立过大功,也闯过大祸。褫花翎,摘顶戴,经历过好多次,革职发遣戍边的滋味也尝过。这次在广州隐瞒军情,撒谎欺君,只挨了个革职留任的处分。这对啥事都经历过的杨芳而言,不过是毛毛雨,根本就不是个事。

    据时人所著笔记《夷氛闻记》《粤东纪事》等书记载,杨芳在广州休战期间,并不积极备战,而是白天购买西洋钟表等洋货,“夜则买俏童取乐”。

    广州城里的老百姓,对杨芳彻底失望了。当时就有人写诗讽刺他道:

    杨枝无力爱南风,参赞如何用此功。

    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长播粤城中。

    芳名果勇愧封侯,捏奏欺君竟不羞,

    试看凤凰冈上战,一声炮响走回头。

    3.皇侄奕山的火攻计划

    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廿三日(1841年4月14日),深得道光皇帝器重的皇侄、大清新任的靖逆将军奕山,在车马仪仗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广州城。此时的广州在杨芳和怡良的主持下,和英方停战通商,一派祥和。

    奕山一来,杨芳就解脱了,他再也不用挑头负责,辛辛苦苦靠编造谎言过日子了。广州这个烂摊子,现在就由道光皇帝的侄子、堂堂的靖逆将军奕山负责了。

    爱新觉罗·奕山,字静轩,满洲镶蓝旗人。他是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的玄孙,正儿八经的大清皇族。爱新觉罗·胤禵就是大名鼎鼎的“十四阿哥”,是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儿子。道光皇帝的曾祖父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的四儿子,和胤禵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按照大清宗室辈分,道光皇帝是奕山的叔叔,奕山是道光的族侄。

    康熙晚年,康熙的儿子们为了争储位,个个斗得像乌眼公鸡,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之间友谊的小船也是说翻就翻了。后来,皇四子胤禛胜出,成了雍正皇帝。皇十四子胤禵不服气,曾大闹灵堂,拒不向新皇雍正下跪。

    雍正也不客气,将胤禵先来个幽禁,后来又改成圈禁,关了十几年。直到乾隆继位时,胤禵才被放出来。

    到了道光皇帝继位后,那些皇族旧日恩怨已经成为陈年往事。道光对他这个族侄奕山也是信任有加,大加提擢。奕山先由四品宗室充任三等侍卫,历任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镶蓝旗汉军副都统、伊犁参赞大臣、正红旗护军统领等职。

    道光十八年(1838年),奕山授伊犁将军,道光二十年(1839年)被召回北京。琦善在广州软弱投降,私许香港;道光一怒之下撸了琦善的官,抄了琦善的家,把他打发到边疆扛枪充军去了。奕山这时候就被他的皇帝叔叔任命为靖逆将军,赶赴广州,为大清平定逆夷。

    奕山到来,英国全权公使义律即刻照会广州方面:奕山来了,以前说好的休战通商还算不算数?

    奕山初来乍到,情况不熟,于是他召集杨芳、怡良等广州大员会商。所有人一致认为英夷不好对付,开战是占不到便宜的。奕山决定从善如流,继续执行杨芳、怡良和义律达成的停战通商协议,等待圣谕。

    可问题是,奕山是朝廷任命的靖逆将军,开战剿贼才是他的职责。你不打仗反而和英夷停战通商,这算什么“靖逆”呢。

    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二日(1841年5月2日),道光皇帝的谕旨到达广州,命令奕山“迅速督饬兵弁,分路兜剿,务使该逆片帆不返”。

    此时,从湖北、四川、贵州、河南、广西、江西六省调集的一万七千多名士兵也陆续抵达广东。奕山没有了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准备开战。他制定了一个用木排、民船装载易燃物逼近英军战舰实施火攻的作战方案。尔后的事实证明,学习火烧赤壁的办法来对付英国军舰,这招根本就行不通。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一日(1841年5月21日),奕山下令发起火攻,结果英舰一艘未损,而清军的木排、民船却损失殆尽。

    四月初二日(5月22日),英军反攻,分兵两路进攻广州城,广州失陷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奕山的火攻计划明明失败了,但他却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里扯谎说,烧毁英军大小兵船若干,英国士兵被烧得哭爹喊娘,惨叫声传遍好几里地。

    十多天后,道光皇帝收到奏报,心里乐开了花,朱批道“甚属可嘉”,将奕山、杨芳等人交部优叙。

    四月初三日(5月23日),集结于香港一带的英军抵达广州,和先前进攻广州的英国海陆军一起形成对广州东西夹攻的态势。

    四月初五日(5月25日),英军占领广州城北越秀山上的六处炮台,清军全部溃逃到广州城中。英军就势架起大炮,居高临下,将广州城置于炮火射程之内。

    四月初六日(5月26日),英军准备开火攻城,却意外地发现广州城内升起了白旗,广州要投降了。各位注意,白旗啊!大清终于知道白旗是干啥用的了。这说明在这场战争中,天朝上国还是学到了一点点东西的。

    4.撒谎撒出新高度

    广州城里升起了白旗,奕山算是学会了认怂的正确方式。

    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面告诉义律:打不过,不打了,咱们停战议和吧。这余保纯也是倒霉,每次打不过要派人去议和,都是他出面。没办法啊,谁让他官小呢。在大员聚集的广州城里,这种出力不讨好的活儿,也只能是他这个小小知府去干了。

    义律开出停战条件五条:

    一、清军退出广州城,至城外二百里驻扎;二、赔偿英军“使费”600万银圆;三、赔偿英国商馆被焚劫和先前林则徐误烧西班牙船的损失;四、清方如期付款后,英军可退出虎门口外;五、以上须由奕山、隆文、杨芳、怡良等以联衔公文授权广州知府办理,方为有效。

    奕山一点都没讨价还价,立马同意了英方的要求,同义律订立停战条约,史称《广州和约》。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七日(1841年5月27日),急于求和的奕山先支付英方“使费”100万银圆。剩余款项承诺于四月十一日(5月31日)前,全部付清。

    奕山是真着急,只要英方答应退兵,区区600万银圆不算个事。如果让他的皇帝叔叔知道了英军将要攻陷广州城的消息,这可是要撸官、掉脑袋的。四月十二日(6月1日),双方按照义律开出的停战条件,开始各自退兵。广州开始停战通商,一切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唯一不同的是,清方这次一折腾,600万银圆没了。不过这是毛毛雨,小意思啦。不就是一点钱嘛,而且这钱由行商们掏腰包,又不用朝廷和皇上的银子。

    处理完了英国人的事,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向皇帝汇报的问题。咋汇报呢?继续撒谎呗!

    这次编谎话,奕山可是编出了水平,编出了高度,编出了绘声绘色的动人情节。我们且看奕山是如何奏报清军神勇获胜的情节的:

    据守剁兵丁探报,城外夷人向城内招手,似有所言,当即差参将熊瑞开埤看视,见有夷目数人以手指天指心。熊瑞不解,即唤通事询之。据云要禀请大将军,有苦上诉。总兵段永福喝以我天朝大将军岂肯见尔,奉命而来,唯知有战!该夷目即免冠作礼,屏其左右,将兵仗投地,向城作礼。段永福向奴才等禀请询问,即差通事下城,问以抗拒中华,屡肆猖獗,有何冤抑。据称,英夷不准贸易,货物不能流通,资本折耗,负欠无偿。因新城之外,两边炮火轰击,不能传话,是以来此求大将军转恳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俯准通商,立即退出虎门,交还各炮台,不敢滋事……

    且看“夷人向城内招手”“以手指天指心”“免冠作礼,屏其左右,将兵仗投地”,这些细节是多么生动;“转恳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俯准通商”“交还各炮台,不敢滋事”,这些言辞又是多么恭顺。

    将谎话编得这样天花乱坠,精彩纷呈,这皇侄奕山可真是有水平!可以想象道光皇帝看到这样的奏报,内心该是如何的喜气洋洋。大清要啥?面子!只要英夷俯首认,其他的事情都好说。

    有前面奏报的铺垫,一定会把自己的皇帝叔叔哄开心,然后奕山明确地汇报,为了不让双方因为“误会”再起战火,他同意了夷人通商的请求。对于支付给英方的600万银圆“使费”,奕山奏报为“商欠”,由行商马上“还”给英国就是。说法一换,一切就顺理成章,况且这600万银圆自有行商们支付,又不用掏皇上的腰包。至于撤军城外的事情,奕山奏报说:为了避免清军在城内滋事,于是撤兵城外驻扎。

    啥是水平,这就是水平。为了不给自己的皇帝叔叔添堵,奕山把谎言编得内容充实,细节生动,真不愧是爱新觉罗氏的“优秀”子孙!

    5.奕山的“高明”之处

    紫禁城里的道光皇帝,当然不知道大清东南一隅的广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更不知道自己信任有加的皇侄编造了一个弥天大谎。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廿九日(1841年6月18日),道光皇帝收到了奕山的奏报。经过一番折腾,道光也是倦了,既然英夷只是为了通商,而且言辞如此恭顺,那就准了吧。道光皇帝当日就下谕旨:“该夷性等犬羊,不值与之计较”,“朕谅汝等不得已之苦衷,准令通商”。

    五月廿六日(7月14日),奕山再次上奏,“粤省夷务大定”,建议撤退外省援粤兵勇。道光大喜,以为战争彻底结束了,于是命各省调防广东的清兵撤退。一万多士兵一天要花多少钱啊,这让抠搜的道光皇帝心疼了。各位士兵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吧,给咱大清节省一些粮饷军费。

    如果说奕山靠谎言蒙混过关了,那真是小看这位皇侄了,他还有下一步动作呢。

    奕山奏请,广州夷务大定,有文武官兵554人立功,请求朝廷奖赏。朝廷允准,分别给予这554名“有功人员”优叙、升官、补缺等奖赏。广州官场喜气洋洋,互相祝贺荣升。大家都得了好处,谁还会戳破奕山的谎言呢?这就是奕山的“高明”之处,大家一起来说谎,共同把官升,一起进退,结成死党,这岂不妙哉!

    有趣的是,大家都升官了,有个人却受到了处罚。这个人就是林则徐。林则徐本来被革职,在广州等候处理。后来道光又起复了他,让林则徐以四品职衔协助办理广州事务。现在粤省夷务大定,道光皇帝就开始赍恨林则徐了。在道光看来,这一切乱子都是林则徐惹的,不处罚他处罚谁呢!于是道光皇帝一纸谕令将林则徐革去四品职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和林则徐一起发配的还有的他的铁杆儿搭档邓廷桢。两老头儿都被发配到伊犁,扛枪为国保边防了。这样他们好歹还是个伴儿,也算不那么寂寞。

    主战的林则徐和主和的琦善,结果都一样,发配流放。你说大清的事情咋就这么难办呢,咋弄都是错的,这叫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