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晚清危亡录:战争,以鸦片为名 > 第十七章 不该忽略和遗忘的乍浦之战

第十七章 不该忽略和遗忘的乍浦之战

    1.扬子江战役的设想

    英国人从宁波撤军,给扬威将军奕经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吹牛机会。奕经趁机奏报,自己运筹帷幄,指挥得当,在定海一番火攻,烧得英夷“灰飞烟灭”;英国佬首尾不能相顾,所以才撤离定海。而且奕经还表示,自己将再接再厉,计划收复镇海。

    扬威将军打仗不咋样,在奏报里“扬威”倒是一个高手。道光皇帝被奕经一番忽悠,立刻来了精神,下旨令耆英带钦差大臣关防,赴任广州将军,浙江军务大权继续交给奕经。

    英国佬撤军可不是无缘无故的。这就如同打架的时候,一定要把拳头先收回来,攥紧了,然后再打出去,这样才有力量。英军这次撤军,就是收回拳头,为继续暴捶清廷做准备,是一次更大的军事行动的前奏。

    英军这次军事行动是有渊源的。

    早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当时的全权代表义律就提出发动扬子江战役的设想。扬子江战役的战略设想是控制长江,封锁京杭大运河,从而切断清政府内陆水运交通,使清廷漕运受阻,南北物流阻断,以迫使清廷屈从,尽快达成英国的战争目的。

    义律不愧是个中国通,他这招要比占据舟山,封锁海岸的做法狠得多。可惜的是,义律没能实现自己的设想,他于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中旬(1841年7月底),得知英国政府撸了他的官职,征召他回国。空怀侵略中国的“伟大理想”的义律只能黯然退场,将建功立业的机会让给他的继任者——璞鼎查爵士。

    英国政府撸了义律的官,但却批准了他提出的扬子江战役的设想。英国政府训令,在印度调集军队,务必于道光二十二年三月(1842年4月)集结军队于新加坡,准备开赴中国,支援英国远征军,实施扬子江战役。

    到了道光二十二年四月(1842年5月),英国政府的援军还没有按照原计划抵达中国,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也尚在香港,不在浙江前线。而此时,正是中国沿海东南季风盛行的时候,风向和气候非常适合英国舰队北上进攻。

    身处浙江前线的英国海军司令巴加、陆军司令郭富不想坐失这个绝佳的进攻机会。所以他们决定,不等援军的到来和璞鼎查的返回,提前集结军队,发起进攻。

    问题是,英国远征军本来舰船和兵力就不多,而且还散布在广东的香港、广州,以及浙江的定海、镇海、宁波等地。要发起进攻,兵力确实不足。

    这咋弄呢?那就放弃占领地,集中兵力,揍清廷一个出其不意吧。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廿七日(1842年5月7日),英军撤离宁波。

    四月初四日(5月13日),英军集结完成,此时,英军有战舰7艘,轮船4艘,陆军2000余人。所集结的部队已经是英军在浙江的绝大多数兵力了。

    扬威将军奕经忽悠了道光皇帝,却无力阻挡英军进攻的脚步,也无法改变大清被揍得灰头土脸的事实。靠吹牛“扬威”,终究是不靠谱的。

    2.乍浦之战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初八日(1842年5月17日),英军兵临乍浦。

    乍浦,位于浙江省平湖县(今平湖市)东南部,滨临杭州湾,历来为海疆要地,江浙咽喉。清军入关后就一直派八旗兵驻防,由正二品的副都统统领,副都统以下设协领、佐领、防御等八旗军官若干,八旗兵1000余人。后来又在此派驻海防同知(正五品)、理事同知(正五品)等,统御绿营兵。从这样的驻军级别可以看出,乍浦虽然是个小城镇,但它的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鸦片战争开战以后,就曾有英军舰船数次窜入乍浦,和当地驻军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秋冬时节,浙江沿海定海、镇海、宁波失陷后,乍浦就成为浙江驻军最多的地方。其中八旗驻军1700人,另有浙江本省驻防军、陕甘援军、本地雇勇、山东雇勇等数千,整个乍浦驻防士兵、雇勇总计约7000人。

    乍浦虽然驻军数量不小,但城防工事远不及定海、镇海等大地方。唯一的防御依托就是城墙,而且火炮仅有60位。保卫乍浦,就全靠驻军的力量了。可是,八旗兵、浙江绿营兵、陕甘援军、本省和外省雇勇,各自互不统属,难以协同。乍浦的防御,真的有些悬。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初九日(1842年5月18日),英军开始发动进攻。

    英军进攻还是采用军舰正面炮轰,陆军侧翼包抄的老办法。他们派三艘大军舰正面轰击乍浦各炮台,另派四艘小型军舰掩护陆军登陆。英军陆军兵分三路:右路攻击天妃宫方向;中路攻击观山南坡方向;左路攻击唐家湾方向。

    抵御英军右路攻击的是乍浦海防同知韦逢甲,他率领本地兵勇奋力反击,先后两次击退登陆英军。激战中韦逢甲不幸中弹,弹片穿透左胁。韦逢甲重伤,部下将他抬离战场抢救。不久,清军兵勇难以抵挡英军攻势,纷纷溃散。韦逢甲因伤势严重,于次日不治身亡。

    迎击英军左路的为千总李廷贵、张淮泗所率陕甘援军,另外还有山东雇勇。开战之初,陕甘援军打得还是比较生猛的,曾挫败英军前锋。可是英军不断派来后援,而且武器装备远远优于清军。很快,山东雇勇全数退却。千总李廷贵、张淮泗所率陕甘援军顿时成了孤军。他们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下,苦战不退,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陕甘儿郎力战殉国,后来乍浦百姓收殓壮士尸骨,统一安葬于小观山下,并立“陕甘兵烈士义冢”石碑,以志纪念。

    英军左右路登陆成功,清军中路三面受敌,不久溃败。三路英军全部登陆成功。

    英军登陆后,一路向乍浦八旗军驻防的观山保安城发起进攻。驻防此地的是乍浦副都统长喜,他指挥八旗兵奋勇还击。激战中,长喜部下协领、佐领、骁骑校等多名军官力战殉国,八旗士兵伤亡惨重。长喜力战亦难挽败局,于是投水自尽。

    另一路英军涌向乍浦城,城内驻防八旗兵二百人,由佐领隆福统率。福隆集结部众于城南天尊庙内,试图突围。但英军很快就包围天尊庙,八旗兵以庙内门窗为掩体,殊死抵抗。英军两次强攻,皆遭受重创,英军上校汤林森被当场击毙。

    恼羞成怒的英军调来野战炮轰倒天尊庙外墙,然后再次发起猛攻。佐领隆福率部突围时,力战不屈,壮烈殉国。隆福部下除少数突围成功或受伤被俘外,大部分抵抗到最后一刻,阵亡殉难。

    3.乍浦军民誓死抵抗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初十日(1842年5月19日),英军攻入乍浦城。和以前入城后,英军和老百姓基本相安无事的境况不同,这次,英军遭到了乍浦城内老百姓和残存士兵的抵抗。城内满、汉军民宁死不屈,以墙壁、建筑物为掩体,坚持抗击。

    英军军官柏纳德(W.D. Bernard)在其《荷尔舰长日记》(又名《“复仇神”号轮舰航行作战记》)中写道:“在乍浦城内,我们无法辨认旗兵、汉兵、百姓,随时遭到袭击,吃亏不少。”

    驻防乍浦的八旗兵,在战斗中展现了女真铁骑的铁血雄风。他们拼死作战,决不后退。因为他们无处可退,驻防乍浦的八旗兵在此生活了近二百年,乍浦是他们祖宗坟墓所在,父母妻儿所在的家园,他们唯有誓死捍卫。八旗兵除50余人被俘外,其余全部战死。他们的家属也纷纷从容就死,悲壮自杀。

    晚清同光年间,曾在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服务的美国人马士,在其所著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记载:

    这是英国人和满洲人以干戈相见的第一次,满洲人的顽强抵抗很使英军惊异,这是他们在中国从来没有看到的;他们对于满洲兵的那种不是死在敌人手里,就是自戕的甘心情愿的精神也很惊异。“当他们不再能战斗时,他们能够死;疯狂自戮的事例是十分可怕的。”家眷也不能免于杀戮——“妇女们杀死她们的子女,先把他们溺毙在井里,然后自己也跳下去;丈夫们勒毙或毒死他们的妻子,然后从容自刎。”

    英军在此役中死亡9人,伤55人,这是英军历次作战中损失比较严重的一次。

    有关中方伤亡,马士的说法是:“中国人方面有1200~1500具尸体被他们的敌人掩埋。”英国人不可能掩埋所有的死难者,八旗、绿营、雇勇加上城内的百姓,死于此役的应该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英国侵略军对乍浦军民表现出的血勇和决绝,既感到无法理解又心怀敬意。

    亲历这场战争的奥茨特伦尼(John Ouchterlony),在他的《中国的战争》中如此描述:

    我们进攻兵营后目睹的却是大多数比较高档的房子里的悲惨景象:女人及儿童或横躺在地板上,或吊死在椽子上,有的尸体因中毒而肿胀发黑。排外和优越感成为他们生活和政府的惯例,这种情感驱使乍浦的鞑靼即使在战败时……也从未想到过举家撤出城外以逃脱我们的追击……尽管我们斥之为野蛮,但面对此举我们仍然肃然起敬。

    英军军官柏纳德在《荷尔舰长日记》中说:

    凡亲眼看到中国的士兵,以那种顽强的斗志和决心来保卫他们阵地的人,没有一个能对中国的勇敢拒绝给予充分尊重的,迄乍浦战役为止,中国派来抵抗我们的军队,以这次最为精锐。

    英舰长利洛在他的战时日记中写道:

    在乍浦,曾有一位老军官带着他的士兵,两次勇敢地和我军肉搏,每次被击退后,他都纠合士兵再度前来,最后他被击中腰部倒下。当他被俘抬到后方时,我军翻译官看到他在淌眼泪,就劝他不要惧怕,并对他说:“你将受到怜悯和善待。”“怜悯!我不要你们怜悯,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英海军上尉宾汉也在日记中承认:

    我们这次损失超乎寻常,伤亡不少,虽然后来攻下了天妃宫炮台,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4.英军烧杀淫掠

    英国侵略军痛恨乍浦军民的誓死抵抗,于是,他们对乍浦进行了野蛮的烧杀淫掠。

    英军自乍浦东门窜入,沿途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粮食与财物被洗劫一空。除焚烧全部满营外,自南门吊桥至萧山街海关及总管街万安桥一带,计焚毁商店、民居2000余间,居民不及逃避者均遭惨杀,居民和旗人家属共死难2000余人。

    时人朱翔清在其《乍浦之变》一书中说:“英夷破乍浦,杀掠之惨,积尸塞路,或弃尸河中,水为之不流。妇女先奸后杀,受害者更惨。”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1842年5月27日)下午,英国侵略军在乍浦大肆劫掠后,英舰陆续撤离。

    四月十九日(5月28日)上午,最后撤离的英军再次纵火,自天妃宫起延烧数里,火神庙、关帝庙、潮阳庙、军工厂、葫芦城及普照禅院,尽为火场。百年经营,毁于一旦。英军还毁坏了火药库和铸炮所,劫走500架抬炮和8门黄铜大炮。

    英国侵略军在乍浦据扰十日,乍浦官仓以及民间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古物珍玩悉被盗空,军营储备全遭洗劫,一无存留。甚至庙中佛像,也被砍了头颅挖了眼睛。石狮都被击碎,丢弃池中。

    更可恨的是这些侵略者无耻野蛮的奸淫。他们在乍浦大肆奸淫妇女,老幼皆不放过。在干这不要脸的事时,他们还等级清楚,分工明确。白夷奸淫年轻漂亮的,黑夷对年老丑陋的下手。

    乍浦,在侵略者的蹂躏肆虐下,已是人间地狱!

    当初,懿律担任英国对华全权代表时,从广东一路将军舰开到天津,又从天津返回广州,期间还占据了定海。在此阶段,虽然不排除个别英军士兵的抢掠行为,但没出现过集体烧杀淫掠的事件。懿律因病回国,义律继任,此段时间,义律和琦善忙着谈判,虽说后来在广州有过交战,但也没有此类事件发生。

    璞鼎查继任后,迅速重新占领定海,又拿下镇海和宁波。此时,在宁波发生了英军入城大肆烧杀淫掠的事情,乍浦入城后,更是变本加厉。

    这说明英国侵略军的军纪已经开始败坏。作为英国远征军的最高统帅,璞鼎查难辞其咎。从璞鼎查继任后,英军开始出现集体性烧杀淫掠的现象看,这个英军统帅似乎有意纵容士兵的暴行。他希望由此给予清政府和中国人民残忍的打击,借以实现英国的战争企图。

    璞鼎查这个所谓的大英贵族,在道貌岸然的绅士衣冠之下,具有极其残暴的侵略者本性!

    说起第一次鸦片战争,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常常被提及,而乍浦之战却鲜为人知。从战争的惨烈程度、清军的战果、英军的残暴、英军的战略目的等诸多方面看,此战都不该被遗忘和忽略。它应该为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