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314页

第314页

    埃及人教给了我们许多东西。他们是出色的农夫,他们对灌溉一清二楚。他们建造庙宇,后来被希腊人效仿,庙宇如今成了礼拜教堂的最早模型。他们创立了一种历法,事实证明对测量时间十分有用,经过一些修正,一直沿用至今。而最重要的是,埃及人掌握了为后代保留话语的方法:他们发明了书写艺术。

    我们对书籍报刊已经习以为常,始终觉得世人会读书写字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书写作为一切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其历史并不久远。没有书面文献,我们就会与猫狗无异:它们只能教会幼崽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且由于不会书写,就没办法利用前辈猫狗所取得的经验。

    公元前1世纪的时候,罗马人来到埃及,发现河谷中到处都是奇特的小图画,似乎与该国的历史相关。但是罗马人对“外国的东西”了无兴趣,没有对希腊庙墙和宫墙,以及用纸莎草制作的无数纸张上的奇妙图画的本源予以探究。懂得使用这种神圣的图画艺术的最后一批埃及祭司已于多年前辞世。埃及丧失了主权,成为装满无人能识的历史文献的大仓库。人也罢,动物也罢,都不能从中得到现实用途。

    1 700多年过去了,埃及依旧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但在1798年,一位叫拿破仑的法国将军来到东非,准备对英属印度殖民地发动进攻。他没有越过尼罗河,打了败仗。然而,那次著名的法国远征却十分偶然地解决了古埃及绘图文字的问题。

    一天,一名年轻的法国军官对位于罗塞塔河(尼罗河的一个河口)小要塞中的枯燥生活感到厌烦,便打算花上几小时到尼罗河三角洲的废墟中搜寻一番。嘿!他看到了一块令他大惑不解的石头。如同埃及的所有东西一样,那块石头上也满是小图。不过,那块黑色玄武岩与已经发现的别的东西不同:上面有三种铭文。其中一种是希腊文,是为人所知的。于是他推断:“只要把希腊文本和埃及图画相比较,就会立刻揭示出全部秘密。”

    这一念头听起来简单,但是却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把谜语解开。1802年,一位名叫商博良的法国教授着手比较那块著名的罗塞塔河石块上的希腊铭文和埃及铭文。1823年,他宣布已经破解了14种小图像的含义。不久他就因过劳而死,但埃及文字的主要原理已昭示天下。如今,我们对尼罗河谷的故事比对密西西比河的故事还要清楚,我们掌握着涵盖4 000年编年史的文字记录。

    由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一词原意为“圣典”)在历史上起着如此伟大的作用,其中几个文字的改进一直发展成我们自己的字母,因此我们理应对5 000年前用来保存口语,以便为后代所用的这一精妙系统略知一二。

    我们都懂得什么是表意文字。美洲西部平原上的所有印第安故事都有一章用小图画形式书写的奇怪信息,记载着杀死了多少野牛,多少猎手出席了某次聚会。通常,弄懂这种信息的含义并不困难。

    然而,古埃及文字并非表意文字。尼罗河流域的聪明人早已超越了那个阶段。他们的图画包含着指示对象以外的更多的含义。现在我就尽量给大家解释一下。

    假如你是商博良,正在琢磨一叠莎草纸上画满的象形文字。你突然看到了一个男人握着一把锯的画面。“好极了,”你会说,“这当然指的是一个农夫出去伐树。”你随后又拿起另一张莎草纸,上面的图画讲述了一位82岁去世的女王的故事。在一个句子的中间出现了那个握锯人的图像。82岁高龄的女王是不会拿锯的。看来这幅画应该另有深意。那是什么意思呢?

    那个法国人最终解开的正是这个谜。他发现埃及人是最先使用我们所说的“表音文字”的——就是用一种文字系统重现口头语言的“声音”(或“语音”),使我们只要借助几个点、线、勾就得以把我们的口头语言转换成书写形式。

    我们再回到那个握锯的小人身上,待上片刻。“锯”(saw)这个词既是你在木匠作坊里看到的那种特定的工具,也是动词“看”(see)的过去式。

    下面便是该词在数百年间演变的过程:起初它只表示那件特定的工具;后来,该意义消失,变成了一个动词的过去式;历经数百年之后,埃及文字中的这个词已经丧失了上述两种含义,而那幅图就只表示一个字母,即“s”。一个短句将向你们表明我的意思。这里有一个假定用象形文字写出的现代英语句子。

    指的是你脸上的两个圆圆的让你能看东西的眼睛(eye),或者指的是“我”(I),即正在说话的人。

    指的是一种采蜜的蜜蜂(bee),或者代表“存在”的动词“是”(be)。同理,它可以是动词“成为”(be-come)或者“举止”(be-have)。在本例中,其后是,意思是“叶子”(leaf,复数leaves),“离开”(leave),或者“欣然”(lieve)——这三个词发音相同。

    第二次出现的前面已讲过。

    最后是一幅的图,是长颈鹿。它是象形文字的源头——原始表意文字的一部分。

    现在你就可以毫不吃力地读出这个句子了:

    “我相信我看到了一头长颈鹿。”

    (I believe I saw a giraffe.)

    埃及人在发明了这一系统之后,经过了上千年的改进,终于能够写下想要表达的任何事情了,他们使用这种“表音文字”给朋友发送信息,记下生意账目,写下国家历史,让后人从过去的失误中获益。

    5

    尼罗河流域

    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

    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的生灵寻觅食物的记录。哪里有丰盛的食物,人们就奔向哪里建造家园。

    尼罗河流域的名声早已传遍四方。人们从非洲腹地、阿拉伯沙漠和西亚来到埃及,分享那里的沃土。这些外来的人组成了一个新的族群,自称“雷米”,即“人群”,和我们有时称美洲为“上帝的领地”是一个道理。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感谢命运把他们带到这块狭长的土地上。每逢夏季,尼罗河谷就成了一片浅湖,河水退去之后,田地和牧场便淤积了厚厚一层最肥沃的土壤。

    尼罗河流域

    在埃及,一条“益河”造福了上百万的人口,足以供养有史以来最早的大城市中的众多居民。当然,并非全部可耕地都集中在河谷里。但是,(人们)借由小型水渠和戽斗组成的系统,将水从河面引到河岸顶部,再由一个更加精密的灌溉系统,将水分配到四处的农田。

    当史前时期的人们要在一天的24小时之中花费16个小时为自己和部落成员搜寻食物的时候,埃及的城乡居民却拥有余暇。他们利用空闲时间为自己制造了许多仅供装饰却毫不实用的物品。

    不仅如此,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头脑可以用来思考与吃饭、睡觉、为子女找寻住处无关的各种问题。埃及人开始面对并钻研许多奇怪的现象。星星从哪里来的?谁制造了骇人的雷声?谁使尼罗河水如此有规律地涨落,从而使他们可以根据汛期的出现与消退制定历法?他们自己——被疾病和死亡四处包围着,然而依然活得愉快,充满笑声的奇妙的渺小生物又是怎么回事?

    他们提出许多这类问题,有些人站出来尽其所能做出答复。埃及人称这些人为“祭司”,祭司用他们的思想指导人们,在人群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们学问高深,遂被委以文字记载的神圣重任。他们清楚,人们只想着眼前利益是不可取的,于是他们便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来世,届时亡灵将居住在西方的群山之外,向执掌生死和依照功过评判人们行为的大神奥赛里斯[1]汇报他的一生。事实上,祭司们对伊西斯[2]和奥赛里斯治下的来世描述得极其周详,使得埃及人开始认定,人生只是后世的一个短暂预备期,并把富饶的尼罗河奉献给死者安身。

    修建金字塔

    奇怪的是,埃及人逐渐相信,若是不具备在今世赖以栖身的躯壳,他们的灵魂就无法进入奥赛里斯的冥界。因此,一个人死后,其亲属当即将其尸体涂上防腐香料,经过几周的碱液浸泡之后,再填上树脂。由于波斯人称树脂为“木米埃”(mumiai),防腐处理过的尸体就叫作“木乃伊”(mummy)。尸体包裹在极长的、特制的亚麻布之中,放置于专门准备的棺木之内,准备运往最终居所。不过,埃及人的墓室倒是个地道的居所:尸体周围摆满了一件件家具和乐器(以消磨等待的无聊时光),还有厨师、面包师和理发师的塑像(以便这座黑暗家园的主人能够体面地得到食物,外出时不至于不修边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