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352页

第352页

    从地理上说,俄罗斯是一片广袤的平原。低矮的乌拉尔山构不成拒敌的屏障。河流宽而浅,是理想的游牧之地。

    罗马帝国从建立到强盛再到消亡之际,早已离开中亚家园的斯拉夫民族正漫无目的地游荡于德涅斯特和第聂伯两河之间的森林和平原之间。希腊人曾一度遇到这些斯拉夫人,而3和4世纪时的一些旅行家也提及过他们。不然的话,他们也会和1800年时内华达的印第安人一样鲜为人知。

    不幸的是,一条便利的商道纵贯该国,惊扰了这些原始民族的宁静。那就是从北部欧洲到君士坦丁堡的主路。那条路沿波罗的海直抵涅瓦河,然后穿过拉多加湖,沿沃尔霍夫河南下,再通过伊尔门湖,溯洛瓦季河而上,而后是条不长的陆上联运线,进入第聂伯河,沿河而下进入黑海。

    北欧人很早就知道了这条通道。在9世纪时,他们开始在北俄罗斯定居,恰如其他的北欧人在德意志和法兰西奠定了独立国家的基础一样。但在862年,北欧人的三兄弟横渡波罗的海,建了三个小王朝。三兄弟之中只有一个叫鲁立克的活了多年,他占有了其他两兄弟的领土,在这第一个北欧人来到的20年后,以基辅为首都的一个斯拉夫国家建立了。

    从基辅到黑海距离不远。不久,存在一个有组织的斯拉夫国家的消息就传到了君士坦丁堡。这就意味着热心的基督教传教士又有了一块新地盘。拜占庭的僧侣沿第聂伯河一路北上,不久就抵达俄罗斯的腹地。他们发现人们崇拜的是据说住在树林、河流和山洞中的奇特的神。于是教士们给人们讲耶稣的故事。他们没有来自罗马的传教士与之相争。罗马教士正忙于教导异教的条顿人,无暇顾及远方的斯拉夫人。于是俄罗斯就接受了拜占庭的宗教、字母和最初的建筑和艺术观念,而由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余脉)早已十分东方化,丧失了许多欧洲特色,俄罗斯也就深受其影响。

    从政治上说,这些俄罗斯大平原上的新国家发展不佳。北欧人习惯于在所有的儿子间平分全部遗产。一个小国刚刚建立就分成了八九个子国,然后又会把领土分给人数进一步增加的后代。这些相互竞争的小国必然争论不休。当年就是这样混乱无序。当东方地平线上冒起火光,人们才知道受到一支野蛮的亚洲部族入侵的威胁。这些分散的小国完全无力抵抗这一可怕的敌人。

    俄罗斯的起源

    1224年发生了第一次蒙古人的大入侵,已经征服了中国、布哈拉、塔什干和土耳其斯坦的成吉思汗的游牧民族,在西方第一次露面。斯拉夫军队在卡尔卡河一带惨败,俄罗斯便任凭蒙古人践踏了。他们来得快,去得快。不过,13年后的1237年,他们又回来了。没到5年,他们就征服了俄罗斯大平原的各个角落。直到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依在库利科沃平原上将其击退为止,蒙古人一直是俄罗斯人的主宰。

    总之,俄罗斯人用了两个世纪才摆脱了这一桎梏。这一桎梏是最难以容忍的进犯,使斯拉夫农民沦为悲惨的奴隶,剥夺了广大人民的一切荣誉感和独立性。饥饿、凄惨、虐待和凌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直到每一个俄罗斯人,无论是农民还是贵族,都像丧家之犬一样干活,经常挨打,致使他们精神崩溃,不经获准,连摇尾乞怜都不敢了。

    他们无路可逃。蒙古可汗的骑兵运动迅速,而且毫不留情。一望无际的草原无法越过,没机会逃进安全的邻国。人们只好默默忍受,听凭主人施刑,不然就有生命危险。当然,欧洲可能出面干预,但彼时欧洲正忙于自己的事:在教皇、皇帝镇压一派又一派异端之间彼此争斗。因此欧洲便置斯拉夫于不顾,迫使他们自我拯救。

    俄罗斯的救世主是早期北欧统治者建立的众多小国中的一个。该国位于俄罗斯大平原的腹地,其首都莫斯科位于莫斯科河畔的一座陡山上。这个小公国凭借必要时向蒙古人奉承取悦,在安全范围内又稍事反抗,终于在14世纪中期成为新的民族领袖。应该记住,蒙古人在政治建设上完全是无能之辈,他们只知破坏。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征服新领土以获得财源。为了得到赋税形式的收入,就必须允许某些旧有的政治机构苟延下来。这样,有许多小城镇靠大汗的恩典得以保存,担起收税人的工作,为蒙古人的财库掠夺邻邦。

    莫斯科公国仰仗四邻而富足,终于强大到足以铤而走险,公然反抗其蒙古主子了。起义成功之后,莫斯科公国作为俄罗斯独立事业领袖的声望,使莫斯科自然成为一切仍然相信斯拉夫民族美好前景的人的中心。1453年,土耳其人夺取了君士坦丁堡。10年之后,在伊凡三世治下,莫斯科告知西方世界:斯拉夫国家对已经灭亡的拜占庭帝国和在君士坦丁堡延续的罗马帝国的传统享有实质上和精神上的继承权。下一代的莫斯科大公伊凡雷帝已经强盛到采用恺撒的头衔称作沙皇,要求西欧列强承认。

    1598年,随着费奥多尔一世去世,原先由北欧人鲁立克的后裔建立的古老的莫斯科公国王朝寿终正寝。之后的7年中,一个有一半蒙古血统的鲍里斯·戈特诺夫继任沙皇。就是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广大群众的未来命运被决定了。这个帝国广有土地却囊中羞涩。既无贸易,又无工厂。为数不多的城市不过是肮脏的村落。它是一个由强势的中央政府和大量的文盲农民构成的国家。该国政府混杂着斯拉夫、北欧、拜占庭和蒙古的影响,除去国家利益之外,对一切都拒不承认。为保卫国家就需要一支军队。要收税来供养士兵,就需要文官。要支付这么多官员的薪俸,就需要土地。在从东到西的广阔田野上,有足够的商品资源。但该国的国土上没有一些劳动力耕地、养牛,就毫无价值。因此,原先游牧的农民的权利就一项又一项地被剥夺,直到最后,17世纪的头一年,他们才正式成为新居住土地的一部分。俄国农民不再是自由人。他们成为农奴,而且直到1861年才得到解放,他们的命运曾经那么凄惨,以致难以存活。

    在17世纪,这个新兴国家随着领土迅速扩展到西伯利亚,已经成长为欧洲其余国家不得小觑的力量。1613年鲍里斯·戈特诺夫逝世后,俄国贵族选出一个自己人担任沙皇。他就是莫斯科罗曼诺夫家族费奥多尔之子米哈伊尔一世,住在克里姆林宫外的一栋小房子里。

    1672年,他的重孙彼得——另一个费奥多尔之子——诞生了。这孩子10岁那年,他的异母姐姐索菲亚登上了宝座。这个小男孩获准在首都郊区外国人居住区里度过白天。周围那些苏格兰酒馆老板、荷兰商人、瑞士药剂师、意大利理发匠、法国舞蹈教师和德国教师,给予了这位年轻王子有关那个遥远又神秘的欧洲的初次又非同寻常的印象:那里的人行事完全不同。

    在彼得17岁那年,他突然把姐姐索菲亚赶下皇位,自己成为俄国的统治者。他不甘心做半开化、半亚洲人的沙皇,他要做一个文明国度的君主。要在一夜之间把俄国从一个拜占庭——鞑靼国家变成欧洲帝国谈何容易。这需要强劲的手腕和聪慧的头脑。彼得两者兼备。1698年,把现代化的欧洲移植到古老俄国的大手术启动了,患者没死,但它没能从震惊中康复,此后5年的事情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1] 住在奥地利之西、意大利以北的阿尔卑斯山中该地区的人。

    48

    俄国与瑞典之争

    俄国与瑞典多次作战以确定谁将是东北欧的霸主。

    1698年,彼得大帝开始首次西欧之行。他途经柏林,前往荷兰和英国。孩提时代,他曾在父亲的乡下别墅的一个池塘里乘坐一只自制小船,差一点淹死水中。他对水的这种热衷终生未减。实际上,这表明了他要为地处内陆的国家寻求出海口的希冀。

    当这位尚未广受拥戴又严酷的年轻君主外出期间,莫斯科守旧派的朋友动手推翻他的改革。他的近卫军斯特尔茨因团突然反叛,逼得彼得乘快船匆匆赶回。他自任最高行刑官,将斯特尔茨军团的叛乱者一个不剩地处以绞刑然后碎尸。他姐姐索菲亚是这次叛乱的主使,被关进修道院。彼得的统治开始动了真格。1716年,彼得第二次西行时,这一场面再次上演。这一次叛乱者追随的是彼得半痴呆的儿子阿列克赛。沙皇再次匆匆赶回。阿列克赛在监牢中被杖毙,而固守拜占庭旧法的朋友们经过数千公里的沉闷跋涉,来到地处西伯利亚铅矿的流放地。自那时起,再没有发生过成规模的反抗。彼得得以终生和平地推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