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353页

第353页

    若想按时间顺序将他的改革一一列出,实非易事。这位沙皇动起手来急如风火。他毫无章法。他飞快地颁旨,简直难以计数。彼得像是觉得旧有的一切都是全然错误的,因此全俄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他死时身后留下了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大军和50艘舰只的海军。旧的政府体制一夜之内便被废除。贵族议会“杜马”被解散,代之以沙皇周围的一个国务官的咨议会,称作参议院。

    俄国被分成八块大“政府”或行省,修筑了道路,建立了城镇。凭着沙皇兴之所至,丝毫不考虑原料产地而创办了工业。运河开挖了,东部山中矿区开发了。在这片文盲的土地上,建立了学校和高等学府,以及大学、医院和专科学校。鼓励荷兰造船工程师和世界各国的商人及工匠到俄国定居。印刷所开办起来,但一切书籍要先经帝国审查官的审阅。社会各阶层的职责被仔细写进新法,全部民法和刑法体系被搜集和印刷成一系列的书卷。帝国法令明文废除旧式服装,手持剪刀的警察在一切乡间道路上监视,把长发的俄罗斯农民一下子变成了西欧人剪发刮脸的赏心悦目的模样。

    彼得大帝在荷兰的造船厂中

    在宗教事务上,沙皇不能容忍任何分权,应该是没有机会发生在欧洲那种皇帝和教皇之间对立的情况的。1721年,彼得自立为俄罗斯教会的首领。莫斯科的大主教丧失了职权,神圣的宗教会议从表面上看,成了既定宗教的一切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然而,既然旧俄的保守势力在莫斯科城仍有其集会点,众多的改革就无法奏效,彼得遂决定将政府迁到一座新首都。沙皇在波罗的海的无益健康的沼泽中建起新城。他于1703年改造这片土地。4万农民干了几年给这座帝都打地基。瑞典人进攻彼得,试图摧毁这座在建中的城市;而疾病和苦难又夺走了成千上万农民的生命。但建城的活计仍在不分冬夏地继续,这座人工城市很快就矗立了起来。1712年,官方正式宣布这里是“皇家住地”。12年之后就有了75万居民。全城一年两次遭到涅瓦河的水灾。但沙皇以惊人的意志力竖起堤坝,开通运河,水灾终于停止为害。到彼得1725年去世时,他已是这个欧洲北部最大的城市的主宰。

    彼得大帝建设他的新都

    当然,陡然崛起这样一个危险的对手成了所有邻国忧心忡忡的根源。彼得关注着他的波罗的海对手——瑞典王国的一举一动。1654年,三十年战争中的主人公古斯塔夫·阿道夫的独生女克里斯蒂娜,放弃王位前往罗马,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终其一生。古斯塔夫·阿道夫的一个侄子继承了瓦萨王朝最后一位女王的王位。在查理十世和查理十一世治下,新王朝将瑞典带到了其发展的顶峰。1697年,查理十一世猝死,继位的查理十二世是个15岁的孩子。

    莫斯科

    这一时刻正是许多北方国家盼望已久的。在17世纪的宗教大战中,瑞典依靠消耗邻国得以发展壮大。债主们觉得时机已到,该平衡账单了。以俄国、波兰、丹麦和萨克森为一方,瑞典为另一方的战争马上爆发。彼得未经训练的新军于1700年11月在著名的纳尔瓦战役被查理打得惨败。查理这位那个世纪引人瞩目的军事天才随即挥师对付其他敌人,在9年之内,他在波兰、萨克森、丹麦和波罗的海各行省的城乡各地长驱直入,一路烧杀,此时彼得则在遥远的俄罗斯操练他的士兵。

    结果,1709年波尔塔瓦一役中,莫斯科的大军摧毁了瑞典的疲惫之师。查理仍是极其生动的人物和神奇浪漫的英雄,但他妄想复仇,却毁了自己的国家。1718年,他偶然死亡或遇刺(我们无法断定),1721年在尼斯特兹城签订和约时,瑞典丧失了芬兰之外的全部原先在波罗的海的领土。由彼得缔造的新俄国成为欧洲北部的霸主。然而一个新的对手已经上路。普鲁士王国正在形成。

    49

    普鲁士的崛起

    在北德意志一处阴暗地区,一个小国异军突起,叫作普鲁士。

    普鲁士的历史就是一个边境地区的历史。在9世纪时,查理大帝把旧的文明中心从地中海迁到了西北欧的蛮荒地带。他的法兰克士兵把欧洲边界一再向东推移。他们从信奉异教的斯拉夫人和居住在波罗的海与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平原上的立陶宛人手中夺取了许多土地。法兰克人管理这些边缘地区的方式犹如美国立国前用来管理其领土的办法。

    边境省份勃兰登堡原是由查理曼建来保卫他的东部领土,防止野蛮的萨克森人入侵的。居住在那一带的属斯拉夫部落的文德人在10世纪时被征服,他们那个叫作勃兰纳博的市场,成为这一新行省的首府,故该省即取名勃兰登堡。

    在11至14世纪期间,一系列贵族在这个边境行省行使帝国总督的职权。最后,在15世纪,出现了霍亨索伦家族,作为勃兰登堡的选帝侯,着手把一片沙荒的边疆领土改造成现代世界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

    刚刚被欧美联军逐出历史舞台的霍亨索伦家族,来自德意志南部。他们出身卑微。12世纪时,霍亨索伦家族有个叫腓特烈的攀上了一门走运的婚姻,当上了纽伦堡城堡的主人。他的后人利用一切机会和机遇加强自己的实权,经过几个世纪的谨慎攫取,居然爬上了选帝侯的高位。所谓选帝侯,指的是那些有权选举旧日德意志帝国皇帝的王公贵胄。在宗教改革中,他们站在新教徒一边,到了17世纪初,他们已经跻身德意志北部最有权势的王公之列了。

    在三十年战争中,新教和天主教双方都以同样的热切之心掠夺勃兰登堡和普鲁士。但在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的领导下,很快就弥补了损失,依靠巧妙而精心地利用国家的全部财力和智力,一个精打细算的国家建立了起来。

    现代的普鲁士是一个将个人及其智慧和抱负完全集整体利益于一身的国家,追溯起来应归功于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之父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个勤恳的普鲁士军人,酷爱酒吧间的道听途说和浓烈的荷兰烟草,而对一切炫丽的服饰——尤其是来自法国的,则深恶痛绝。他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职责。他对自己严格,对属下的缺点绝不容忍,不管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他和儿子腓特烈的关系至少是不亲密的。为父的粗鲁作风使感情细腻的儿子大受伤害。儿子热爱法国的做派、文学、哲学和音乐,这些在父亲眼中则是女里女气的表现,遭到竭力反对。两种特异的个性导致了可怕的冲突。腓特烈设法逃往英国。他被捕后受了庭审,并被迫现场观看帮他出逃的挚友被问斩。随后,作为惩罚的一部分,这位年轻的王子被送到外省一处小要塞中学习未来当国王的种种细节。这却让他因祸得福。当他于1740年登基时,已经懂得了如何治理国家:从穷人儿子的出生证到复杂的年度预算的具体细节无一不晓。

    腓特烈作为一名作家,尤其在他那部题为《反马基雅维利》的书中,表达了他对那位古代佛罗伦萨历史学家的执政观的轻蔑,马基雅维利曾经劝导他的王子学生们,只要符合国家利益,谎言和欺骗便是必要的。腓特烈在书中阐明的理想君主是其人民的第一公仆,是以路易十四为楷模的开明专制君主。而事实上,腓特烈在一天工作20小时的同时,并不容许身边有任何一个咨议官。他的幕僚仅仅是最高级别的秘书。普鲁士是他的私人财产,他可以随心所欲,对国家利益不准有任何干扰。

    1740年,奥地利皇帝查理六世去世。他生前曾尽力依靠写在一大张羊皮纸上白纸黑字的条款保障他的独生女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地位。但先皇刚被安葬在哈布斯堡王族的祖茔中,腓特烈的大军就开赴奥地利边境,占领了西里西亚的那一部分以及中欧的全部,而普鲁士所宣称的权力既古老又可疑。经过一系列战争,腓特烈攻取了西里西亚全境,虽然他曾时常近于被击溃,但他还是守住了新得的领土,打退了奥地利人的反攻。

    欧洲自然注意到了这个新兴的强大国家。18世纪时,日耳曼这个民族惨遭宗教大战的蹂躏,为人所藐视。腓特烈像俄国的彼得大帝一样,以突然又惊人的励精图治,把这种藐视变成一种畏惧。普鲁士的内部事务也治理得有条不紊,臣民们比起别国的人更少抱怨的理由。国库年年增收而无亏损。废除了酷刑。改进了司法制度。修建了良好的道路,建立了优秀的学校和大学,还有审慎诚实的管理,使人们有了俗话所说的“出力就讨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