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野蛮生存:创业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9 > 07 信息:信息战争决定未来

07 信息:信息战争决定未来

    用情怀与颜值赋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再做一遍

    信息——信息是未来最大的战略资源

    毛大庆:创业关键在于先人一步,造风者生,追风者死

    许多创投圈的老人都在说,当下正是中国创业者们的黄金时代,各种创业机会层出不穷,国内几乎每天都能诞生上千个创业点。而身处这个“黄金时代”中,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始阶段的痛苦就是都会经历“选方向”的痛苦,创业机会多如“弱水三千”,但人在岸边持瓢,究竟该取哪瓢饮呢?

    就像现代人的生活中有许多苦恼一样,要在无限的资讯和概率中找到一个稳定明确的选择,其实是个十分煎熬的过程。毕竟,第一次的选择就像一颗种子,在播下之后就意味着一个既定的方向,日后的产品、服务人群定位、问题和相关竞争者的认知,团队和战术战略选择,都要基于这个种子去生发,而恰恰是如此关键的第一步,多数创业者却往往选择了忽视或潦草择之,以至于大多数人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为自己日后的失败埋下了雷,至死也是不明不白。

    ◎“风口”是个陷阱,追之者死

    前几年雷军在一次“移动互联网”的讨论会上提出了“飞猪理论”,意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至此“飞猪理论”成了创投圈的一个流行话题。一旦某个模式刚刚火起来被炒热,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前途一片光明,便会出现大批创业者,招朋呼友满怀热血激情地撸袖子开干,高峰期的时候,可能某个领域在一个月内就会涌进几十家创业公司。

    其实,之前一直作为创投圈的潜在风向标存在的“飞猪理论”并不是雷总的原创,只是雷总在归纳点明后,追风口变成了许多人做创投的一个明确捷径。

    因为风口是现成的,种种投资前景和市场需求都已明确,人们要做的,就是在当中埋头往前冲。但是,这些年追风口的结果却又证明了另一个残酷的现实——追风口本质上是一场持久而残酷的淘汰赛,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成了陪跑的炮灰。

    一条捷径上横尸百万,这是什么情况?是“追风口”这个方向错了,还是绝大多数人用错了方法,以致捷径成了一个被千军万马挤爆的独木桥?要回答问题,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风口是怎么来的

    风口不是大风刮来的,它源于需求。简而言之,几个“慧眼识珠”的人通过对社会趋势、用户需求的发觉,看到了痛点所在,并找到了解决痛点的方案,于是开始率先领跑。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反馈的效果与公司发展的速度让资本嗅到味道,便开始下注加持,这样一来,一个有着“广阔市场”和巨大“发展潜力”的“风口种子”便应运而生,随后,便是一大拨新型创业公司和各路资本的竞相追逐,最后“新风口”冉冉升起。这就是一个风口诞生的来龙去脉。

    二、追风口者死,造风口者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对一个字的细琢磨便能发现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就像“追风口”的“追”字,可以说是一字定生死。从上一个问题中我们已经知道,风口是人为创造的产物,而在“追风口”的过程中,人们与其说是在追风口,不如说是在追逐着最初创立“风口”的那一小撮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独角兽”)。这一撮人领先于起跑线,有着巨大的先手优势和资源经验,他们是不追风口的,因为是他们带来了风。

    那么他们在研究什么呢?他们在专注研究用户需求,研究市场趋势,力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后来者还在寻找产品切入点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研究如何对产品进行进一步完善。所谓一步先,步步先,从利润分配的角度来看,带来风的这帮人占据了绝大部分红利,而在后面追的那帮人就只能苦哈哈期望着前者能从嘴边漏下一点儿汤,同时因为后者的存在,这个风口也变得愈发壮观,投资前景愈发光明,资本便愈发涌入。后来者无形中成了前者的一个资源输送渠道,资本因为风口而将资金注入头部那一小撮人中,而追风口的人最后便不可避免地成了炮灰。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从滴滴、小红书、映客,到饿了么、ofo(小黄车),这些市面上价值百亿美金的独角兽,看看他们的成长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当中没一个是靠“追风口”获得的成功,而无一不是带来风的人。在最早的时候,他们的想法甚至不被人认可,但经过自身的努力,他们成了引领一个新领域崛起的“造风人”。

    最后,创业者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任何被发掘出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路,本质上都是一片红海,红海无捷径,你只能做好死战的准备,别做“追风”的猪,猪是给人吃的。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创业要大胆试错”,这也是创投圈里流行的一个观点。短短7个字说得豪气干云,但背后却有太多因为陌生而彻底摔倒在坑里的案例。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或多或少都积累过一些行业相关的经验和资源。可一旦辞职准备创业,这时人就跟要出家了似的,跟过去种种彻底告别,辛苦数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一朝尽断,然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抱着创业就要大胆试错的想法去重新开拓。

    这种精神的确是好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种断绝过去、迈步未来的精神换来的,往往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浪费,导致最后一事无成。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在一些青年创业者和一些对过去工作极度不满的人身上。

    前者更多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找方向时陌生领域的神秘感和与之伴随的兴趣刺激着创业者的荷尔蒙,于是他们开始“大胆试错”。等到该犯的错都犯了,该蹚的坑也都蹚了后,回过头可能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工作的领域竟然跑出了一两家明星级的创业公司。而后者则更类似一场豪赌,放弃原本平淡安稳的生活,去到一个陌生的领域为自己的人生做另一番规划。

    这种“冒险精神”有利也有弊,利处在于,外行经验有时或许能帮助创业者们更加全面独立地看到这个领域存在的机会,另辟蹊径地去探索。但弊处则在于,你更可能会不符合实际,从头到尾整个过程都大错特错。这就是外行创业比内行创业要困难的原因。

    许多创业者因为对之前熟悉的领域的长期浸润而导致热情的消磨,也因此很难跳脱原有思维框架的束缚,这是人们在选择创业后就不愿再跟过去有联系的原因。但从理性角度来看,在熟悉的领域创业,经验往往能帮创业者避开深坑,做到事半功倍,而前期积累的行业人脉资源也可能会在某些关键节点上发挥重要作用。

    当下许多创业者都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因为一些顾虑和对环境的观察不到位而遭遇了不少失败,有些公司甚至要经历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换方向后才能使公司发展步入正轨。所以,究竟是断绝从前,还是在原有基础上起步,都要求创业者有个先期认知——创业并不是一个适合“大众”的游戏,它有很高的风险,也有很高的机会成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是正途,但绝不要凭感觉去做事。客观分析、审慎思考、独立判断,了解社会趋势、市场情况、竞争态势,分析用户需求、切入点、增长潜力、成本结构、盈利情况,综合评估这个领域是否适合自己发挥优势再去搏一把。要避免感性的冲动行为,不要等到失败了回头复盘时再去感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