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语言表达的艺术 > 第05章 悉心倾听,抓住他人话语间隐含的深意

第05章 悉心倾听,抓住他人话语间隐含的深意

    倾听的艺术让人受益良多

    在西方有一句谚语:倾听是最高的恭维。英国学者约翰阿尔代说:对于真正的交流大师来说,倾听和讲话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块布的经线和纬线一样。当他倾听时,他是站在他同伴的心灵的入口;而当他讲话时,他则邀请他的听众站在通往他自己思想的入口。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一个遭遇烦恼的朋友找自己倾诉时,我们只需要认真听他讲话,当他讲完了,心情就会平静很多,甚至不需要我们做任何事情来帮助其恢复平静。

    一次,乔·吉拉德拜访了一个有趣的客户,一开始,客户就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儿子,他十分自豪地说:“我的儿子要当医生了。”乔·吉拉德惊叹道:“是吗?那太棒了!”客户继续说:“我的儿子很聪明吧,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相当聪明。”乔·吉拉德点点头,回应道:“我想,他的成绩非常不错。”客户回答说:“当然,他是他们班上最棒的。”乔·吉拉德笑了,问道:“那他高中毕业打算干什么呢?”客户回答:“他在密歇根大学学医,这孩子,我最喜欢他了……”话匣子一打开,客户就聊起了儿子在小时候、中学、大学的趣事。

    第二天,当乔·吉拉德再次打电话给那位客户时,却被告知他已经决定在自己手中买车,而客户的原因很简单,他说:“当我提起我的儿子吉米有多令我骄傲的时候,他是多么认真地在听。”

    或许,有人误认为多说话才能把握沟通的主动权,其实,多说话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如说得多了,有可能会使他人对你产生戒心,认为你有某种企图;说得太多了,他人会对你敬而远之,因为他没有义务当你的倾诉桶;况且,说得多了,难免会出错;有时候,说得太多,暴露的信息也多,就会被别人看穿。

    1.倾听会让你受益

    布里德奇说:“学会了如何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倾听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随声附和,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可以从说话者那里获取大量的信息,赢得对方的喜欢,达到打动人心的目的。

    2.掌握倾听的技巧

    倾听是有技巧的,除了听之外,需要适时地重复对方话语中的关键字眼。当然,倾听比说话更需要毅力和耐心,假如你只是埋头玩自己的手机,或者把头瞥向一边,这样无疑会打击说话者的积极性。

    3.倾听是沟通的前提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先听懂别人的意思,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更有效地沟通。同时,听懂了别人的意思,我们才有机会掌握沟通的主动权,如此,才更容易打动人心,达到办事成功的目的。

    卡耐基说:“对和你谈话的那个人来说,他的需要和他自己的事业永远比你的事重要得多。”所以,做一个懂得倾听的人,并将这样的美德沿袭在自己身上,你会赢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获取更多的信息,把握沟通的主动权,能够更加有效地打动人心。

    倾听的同时要仔细观察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人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小动作能够反映出他的真实性情,或者对别人所保持的态度以及意见。例如,在日常交流中,对方看起来很认真地在听,但是,在桌子的下面,他的手指却在不停地反复敲击着。这样的小动作表示这个人实际上与他的表面是相反的,他一点儿也没有将心思放在倾听上,心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他人的小动作,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真实的性情。

    小白是一个话很多的人,经常逮着机会就与同事大侃起来,也不管对方愿不愿意听。对此,坐在他旁边的小李可就遭殃了,每次小白都会转过身来,兴致勃勃地说些自己碰到的趣事,小李虽说表面不好拒绝,但他总是不安地用笔杆敲打桌面,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思。小白却是一个马大哈,他不明白小李为什么喜欢敲桌子,不过,他没有多想,还是自顾自地说话。

    有一次,小白碰到了学心理学的朋友。在聊小动作的时候,小白突然想到了小李,他问道:“当一个人总是用笔杆敲打桌面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朋友回答说:“这样的小动作大多表示他对你所讲的话已经感到厌烦了。”“啊?”小白恍然大悟,后来,在办公室里,他收敛了自己的个性,不再经常缠着小李说话了。

    小白通过向自己学心理学的朋友询问,发现同事的小动作是想告诉自己:我对你所讲的话并不感兴趣。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常见的小动作,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一些小动作来发现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另外,一些心理实验表明,如果你与一个你很讨厌的人在一起,只会出现两种相对的反应:一是太随便,根本不在乎对方的想法;二是太拘谨,看起来无所适从,甚至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里。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特别是这种情绪是别人的原因造成的,会表现得更突出,显得烦躁不安。这些情绪除了通过面部表情及口头语言表现出来以外,还会通过一些小动作显现出来。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人们常见的小动作。

    1.喜欢用嘴咬住一些物品的人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喜欢用嘴咬眼镜腿、铅笔或者其他一些物品。这一类型的人喜欢我行我素,不喜欢受人管制。他们做出这样的动作,是想掩饰自己恶劣的情绪,不想让别人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你千万不要上前搭话,以免加重其恶劣的情绪。但有时候,这样的小动作也无法克制他内心的不满情绪,还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在突然之间爆发出来。

    2.习惯用手拢头发的人

    有的人喜欢用指尖拢头发、轻掻面部,或是把食指放在嘴唇上。这一类型的人性格比较开朗、乐观,虽然在面对生活或工作中的困难时也会出现失望、沮丧的心情,但是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并致力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做出这样的小动作,那就表明他对你的谈话没有多大的兴趣,显得有点儿左顾右盼,漫不经心。他们或许正在思考自己的问题,并且认为你是在打扰他,但他们会碍于情面而不表露出来。

    3.习惯两手互相摩擦的人

    有的人习惯两手不停地摩擦。这一类型的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喜欢挑战自我,并且在成功的路上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一旦他们决定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而不会轻易改变主意和行动方向,所以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比较固执,而通常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是他们烦躁不安、心情郁闷的时候。

    4.习惯用手抚摸下巴的人

    有的人习惯于用手抚摸下巴或者抓着下巴。做出这种小动作的人大多比较世故圆滑,有较深的城府。他们这样不断地抚摸下巴只是想使自己镇静下来,克制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以免自己在冲动之下做出什么不好的举动,同时,他们也在思考下一步的对策。

    在日常沟通中,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其特别的小动作,而这些不经意表现出来的小动作恰好能直接反映其真实性情。实际上,每一个人的小动作都隐藏着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和他们内心想要说的话并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小动作了。

    悉心倾听是高效沟通的前提

    沟通是双方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来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因此,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说话,也需要适当的倾听。是否能够通过语言来影响其心理,就决定于你是否悉心倾听了。良好的倾听会为你捕捉到许多有效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将决定你是否能够成功地掌握他人心理。说话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把话说到位,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在于自己的思想是否能被对方接受并产生共鸣。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地倾听,让对方尽可能地传递出更多有效的信息,以听出对方的兴趣点,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把话说到对方心坎儿上,从而影响其心理,最终赢得对方的信任。

    1.表示理解

    有时候,即使我们不能认同对方的做法,也需要表示出理解,“您说的很有道理,我非常理解您”“谢谢您,如果我站在您的位置,也会有与您一样的想法”。对对方的话表示理解,把话说到对方心坎儿上,他会不自觉地受你影响。

    2.维护对方的自尊心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当对方的表述有些偏颇的时候,我们需要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尽量以委婉的表达方式传递这样的信息“您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我相信,每个企业,毕竟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3.具体而新颖的赞美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赞美与认同,当我们察觉出对方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的时候,需要给予具体而新颖的赞美之词,如“您的声音真的非常好听”“听您说话,我就知道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跟您谈话我觉得自己增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您了”。这些恰到好处的赞美会触动对方内心,继而赢得对方的信任,最终达到影响对方心理的目的。

    换句话说,把话说好,关键在于把话说到对方心坎儿上,以此影响其心理。那么,如何把话说到对方心坎儿上呢?这就需要我们善于通过聆听来洞悉对方的心理需求,再利用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对方,满足其心理需求,以达到影响他人心理的目的。

    兼听则明,切忌仅凭一家之言主观臆断

    小汪想给自己买一台电脑。但他对电脑一窍不通。为此,他特意叫了自己的好朋友小华一起前往。小华是专业搞设计的,所以对电脑要求非常得高。在他的建议和参谋下,小汪买了内存为8G的设计师专用电脑。

    可是,买了之后,小汪就有些后悔了。因为他买电脑并不是搞专业设计,不需要大内存。大内存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作用。而由于他在做销售,需要经常出门,台式机根本用不上。电脑买了之后,一直在家当供品,没有起到一点儿作用。

    为此,小汪非常后悔。他觉得当时要是再咨询几个朋友的话,或许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每一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也不相同,可能从你的立场和角度上看是正确的,是最好的。但从别人的角度上看有可能是最糟糕的。所以,在你倾听别人意见的时候,最好多找几个人,多听听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出发的各种想法和看法。然后综合利弊,再做决定。这样一来,你做的决定会比较理性化。如果仅仅听一个人的建议,那么可能最后的决定对他来说是好的,但是对你来说并不是最好的。在倾听不同人的意见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态度一定要谦逊

    在向别人征求意见的时候,态度一定要谦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这时候你是在请求别人。别人说的对还是错,好还是不好,都要认真地听。对于对的看法和想法要及时地吸收,好的建议和意见要及时地采纳。即使别人给的建议对于你来说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也要真诚地表示感谢。毕竟对方给你建议就是尊重了你的请求。千万不要因为对方没有帮助到你而心生怨气,更不要因为对方说话不好听而打击和抱负。说不定对方所提的建议和意见正是你需要的呢。

    2.综合利弊做决定

    别人给予了你建议和意见,究竟该怎么抉择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没有人的意见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人的意见可能是利大于弊,而有些人的意见可能是弊大于利。甚至有时候,站的角度不同,利弊还会相互转化,这就需要你综合利弊做决定。例如,上大学到底是去大城市好,还是在小城市好呢?大城市高消费,但是将来找工作的机遇大;小城市消费低,而且更加现实。如果你想要实现宏图大业,那么去大城市利大于弊,在小地方弊大于利;如果你更加趋向于过安稳的生活,那么大城市弊大于利,小城市利大于弊。所以,要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然后做综合的利弊考虑。

    3.多听听不同的意见

    人有趋众的心理,当某一个意见支持的人稍微一多,为了避免自己被孤立,就会放弃自己的观点,附和别人。所以,在倾听别人意见的时候,要多留意那些发表不同意见的人。多听听他们的声音,多考虑一下他们的建议。他们之所以有不同的想法,是因为其站在独特的角度上看问题,或许这些角度正是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尽管他们的见解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却能帮助你在抉择的时候考虑得更加全面。

    博采众长,筛选重点为我所用

    小宁是销售铝材的业务员,他一开始接触业务的时候什么也不会,常常被客户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小宁做事非常认真,公司的业务会议从来没有缺席过。事实上,他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在一次业务会议上,销售经理给他们讲解如何通过秘书联系老总。这对小宁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在做销售的过程中,常被秘书卡得死死的,根本找不到具体的负责人。经理讲解的很多要点,他都认认真真地记在了本子上。同时,他还记下了同事们的一些经验。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小宁在业务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不但能成功地通过秘书关,而且能在关键时候找到负责人,拿下单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式方法,或许这些方式方法并不全部适合于你。但是,你可以从中汲取各种观点中的闪光点,把别人的优点集中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这些优点和重点为你所用。当然在倾听别人陈述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弄明白对方的真正意思,让对方的闪光点凸显出来。那么,在博采众长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扩大意见采集的群体

    在采取别人意见闪光点的时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提供看法和想法的群体。如果这个群体只是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那就谈不上什么博采众长。所以,在做决定的时候,不妨多听听家人、朋友,亲戚和同学的意见。从这众多的意见中,经过挑选和汲取,选择最适合自己走的一条路。在顾及各方面的得失之后,做最后的评估。所以,足够量的意见来源是做出良策的前提和保证。

    2.仔细聆听,抓住重点

    别人提供了建议和意见,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有些意见可能听起来滑稽可笑,实用性并不强,这就需要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对方的真正意图挖掘出来。在倾听的时候,要认真考虑每一个人的意见,不要因为对方是你的舅舅,你就认真聆听;对方是你的弟弟,你就不屑一顾。事实上,那些身边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可能会给你真正的帮助。

    3.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采集了众人意见的闪光点之后,还要注意将这些想法和看法应用到实际当中。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提的建议和意见都有局限性。把这些有局限性的意见集合起来应用,也有很大的弊病,或许并不适合你。例如,在结婚这个问题上,有的人会建议你多考虑感情,有的人会建议你多考虑身世,还有的人会建议你考虑金钱等。那么你如果把三个人的意见综合起来,就是既要考虑感情,又要考虑身世,还要考虑金钱,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多。所以,在广集了众人的意见之后,还要考虑采取的建议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就会失去实用性。

    倾听过程中的必要回应显示对他人的尊重

    当你激情澎湃地演讲时,当你痛不欲生地发泄时,当你饱含深情地告白时,当你慷慨悲愤地倾诉时,你的沟通对象却从头至尾面无表情、沉默木然,即便他真的一直全身心投入地倾听着你所有的话语,试问,你会相信他在倾听吗?你有耐心与他继续交谈下去吗?你有勇气与这样的听众再次交流吗?因此,我们可以说,学会倾听很重要,但学会回应更重要。

    这天傍晚,小云刚回到家中就把自己关进屋里大哭了一场,直到深夜才肿着眼睛走出房间。

    父母都担心地不敢睡觉,一直等着小云。见她出来了,妈妈忙着去给她热饭,爸爸则给她泡了一杯热茶,与她促膝长谈起来。

    “乖女儿,什么事这么伤心?在单位里被人欺负了?别怕,告诉爸爸,爸爸给你撑腰。”

    “没有人欺负我,是我自己犯了错误,理应受到批评。可是,主任批评了我一会儿,就说我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意识,让我好好反省反省。我真委屈。我知道自己犯错了,也很认真、很虚心地接受了主任的批评,他怎么还说我态度有问题呢?”

    “你和主任争辩了?”

    “爸爸,你知道,我从来不和人争论。”

    “你从头到尾说话了没有?”

    “没有,一句话都没说。”

    “你低着头不理主任?”

    “没有,我一直抬头看着他。”

    “一直抬头看着他?只是看着他?没有其他表示?”

    “没有。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跟别人说话时看着别人的眼睛是一种尊重,所以我的眼睛一直盯着他的眼睛。”

    “傻孩子,你这不仅是生搬硬套,而且一点儿交际常识都没有啊!孩子,和人说话时看着别人的眼睛表示尊重,这没错,但是也要分具体的情况。一个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且正在接受批评的人,应该是羞愧的,不自然的,这种心态的人,还会盯着对方的眼睛一直看吗?即便没有犯错,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看,对方也会感觉心里发毛,让人觉得你要么是想从他眼神中窥探出什么,要么就是在逼视他,和他较劲。”

    “一个眼神,居然有这么多学问?”

    “那当然。还有,别人跟你说话,你愿意倾听是好事,但不能只听不说,尤其是在这种需要你表态的情景中,哪怕你只是轻轻地垂下脑袋,咬咬嘴唇,都能让主任知道,你有些懊恼了,你知错了。抛开这一次,如果每次别人和你讲话,你都只是瞪着眼睛盯着对方,别人说什么你都无动于衷,那么别人还有什么兴趣和你继续聊下去呢?孩子,关于这一方面,你真的要好好修炼一下了。来,拿出纸笔来,老爸给你推荐几本书……”

    懂得倾听,是一种品质,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学会回应,是一种智慧,是人际交往中助你升华的垫脚石。在倾听中,以你们的冰雪聪明,去体察倾诉者的内心吧;在得体的回应中,来展现你们的蕙质兰心吧。

    那么,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可以用哪些方式回应对方,来表明你的专注呢?

    1.适当借助肢体语言

    研究表明,肢体语言在信息的传递量中占有高达55%的比例,因此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借助肢体语言,向对方做出回应,表明你此时专注的状态。例如,赞同对方的观点时,可以轻轻点头;听到有趣的事时,回报笑容;感受到对方哀伤的情绪时,微锁双眉;当对方讲到精彩之处时,我们不妨将上身略微探向对方,表明自己对于谈话内容很感兴趣等。这些肢体语言,能够让人不置一词,而直抒胸臆。

    2.适度重复对方的话

    例如,偶尔打断对方,问他,“您是说……”“您刚才的话,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样的重复和发问,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话十分重视,想要将他的每一句话都充分理解。当然,这种回应方式不能频繁使用,否则对方会怀疑你的专注度甚至理解能力,从而对这次沟通大为扫兴。

    3.适时表达你的意见

    你的意见,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并不需要一味地迎合对方。你赞同他的观点,他自然兴高采烈,谈兴更浓,彼此间更添惺惺相惜之感。你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说明你在认真倾听并思考了他的讲话,你脑中的思想之炉在他的感染下燃起了火苗;即便你们的观点完全相悖,也不过是双方在良好的交谈氛围中探讨、交换意见,略做讨论,无伤大雅,且能从更多的角度彼此熟悉、深入了解。当然,既然是倾听,那么重点仍旧是在听,而不是说。你的表达是一种回应,而不是为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