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麦肯锡工作法 > 第一章 是什么成就了麦肯锡

第一章 是什么成就了麦肯锡

    “麦肯锡人”的由来

    麦肯锡公司成立于1926年,从那时起,围绕着它的名称出现了很多形容词,而且这些形容词还很矛盾,诸如最显赫、最神秘、最高价、最受信赖、最被嫉妒、最被唾弃等等,无论这些称谓怎样矛盾,即便是麦肯锡的对手们也会认可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就是全球管理咨询界的豪门大家。

    在麦肯锡人身上,你会发现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似乎是天生的,这既来源于对于人才的“精英主义”,更因为活跃在政界和商界的很多巨擘,如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IBM的前董事长CEO路易斯·郭士纳,还有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等,都是由麦肯锡培养出来的。

    麦肯锡培养出了无数精英,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他们在政府、企业和研究领域担当着重要的职务,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看到这里,人们肯定要发出疑问:这些精英在麦肯锡有着怎样的经历?麦肯锡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神秘的麦肯锡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它的环境怎样?训练怎样?所有这些对人的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麦肯锡的招聘启事上明确写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良好的沟通技巧、比同龄者成熟敏捷的思维、富有创造性与强烈的求知欲”,从这里可以看出麦肯锡招录的是精英中的精英,许多优秀的人才未必就能被其录用。但我们更希望看清麦肯锡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我们很想弄明白,为什么6名同时进入麦肯锡的管理顾问新人,5年后会只留下1人。

    当然,没有留在麦肯锡并不意味着失败,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那些人的职业生涯出现了转机,有了新的规划。但就“5年存活率”仅仅16.7%的高竞争职场来说,很明显就是要通过巨大的压力将最优秀的MBA培养成顶尖人物。

    无论是工作还是健身,当你无意中发现自己周围的人都在慢吞吞地、不负责任地应付差事,此时你会作何感想呢?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本来对工作和生活一丝不苟的人也会被环境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被拉下水。

    进入麦肯锡,你会感受到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似乎难以理解,这就是“或者继续创造价值,或者立马离开”,这种氛围始终环绕着你。新入职的员工之所以能坚守岗位,就是这种工作环境使然。

    麦肯锡人一心想的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推出更好的创意,怎样将工作完成得更圆满。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能不被他们感染,能不向他们靠拢吗?

    大前研一先生是日立公司的一名核能工程师,据说在转行进入麦肯锡时,在8位面试官中,他只得到了1人的肯定,其余7人都摇头,但最后他还是被录用了。

    很多优秀人才常会得到赞赏,但在麦肯锡,人们更看重的是真才实学,不仅仅既要优秀、富有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麦肯锡人”。

    麦肯锡人还有个特点,就是大家都希望自强自立。想在麦肯锡工作到退休的人可能很少,这样的人在这里会显得怪怪的。

    努力进取,自强不息,争取真正意义上的业绩。麦肯锡人自打入职起就好学上进,力争掌握各种工作技能,经过3~5年的工作后就自立门户,或者从事各类企事业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这几乎成了一种模式,很多人都经过了这样一条成长的道路。

    经过这样的奋斗,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麦肯锡人都会淡定应对。在新的任务面前,在新的难题面前,他们都会积极坦然地接受挑战。

    麦肯锡解决问题有个窍门,就是掌握这种窍门的人在无意间就养成了淡定自若的心理素质,他们具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但如果在新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那么再高超的技巧也是无用的。要让自己强大起来,麦肯锡的方法值得借鉴。

    臻于完美提升价值

    一般来说,咨询公司会将顾主咨询项目提出的方案做成建议书。麦肯锡的内部要求是:不论是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还是结果,都要尽善尽美。

    假如一个项目定于一周后召开相关会议,经理要求在此之前整理出针对这个项目行业的分析资料,由于你出现了一些突发情况,资料只准备了一半。通常情况下,员工会向经理解释,说明情况,而经理也会允许员工将自己已经准备好的部分资料呈现给对方,而没准备的部分先口头陈述,之后再补充资料。但是在麦肯锡,通常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

    那么,假如真的遇到这种突发情况,资料只有一半,讨论如何进行?如果这个项目涉及五个要素,你只准备了其中两个要素的资料,讨论就没有多大意义了。麦肯锡内部上上下下都充满备好全部资料的紧迫感,麦肯锡的独特风格之一就是积极应对。你不能说“怎么办,时间不够用了”“怎么才能完成”诸如此类的话,随时保持积极应对的心态才是根本。而且,这不是让你只准备好数量,质量更为重要。即便你认为自己下了功夫准备的资料特别完美,实际上也不可能完全没有瑕疵,曾有这么一个事例:“大钱先生读完资料直接将它们扔进了碎纸机。”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初入职场的新人很难判断自己要准备到何种程度才算完美,但就算是这样,麦肯锡人也不会拿这个作为借口,他们每个成员都用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努力工作,这样呈现的结果才会使自己满意,也会使对方满意。我认为,正是因为追求完美,才能有好的收获。要么继续工作,要么离开。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残酷?但仔细想想,不论做哪种工作都是如此,原因在于,如果你做的工作顾主不满意,那么你注定要在竞争中失败。这样的话,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创造完美工作的态度,积极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就不会轻易在竞争中被淘汰。

    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希望大家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来工作。

    坚持始终的“PMA”

    要想向顾主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自己首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困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咨询课题都不容易,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支付的咨询费用非常昂贵,并希望得到更高的价值。

    考虑到一种情况,就是新人会对课题难度感到不知所措,所以麦肯锡在一开始培训新人时便会灌输“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放弃”的思想。新人培训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面对问题,绝不逃避。培训最后的案例分析阶段,新人需要自己独立制作演示文件,对于这一点,麦肯锡的要求是做出来的文件能够达到可以给顾主看的水平。他们本身并没有任何此类经验,所以直到截止日期前一个星期,他们还在办公室中孜孜不倦地工作(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培训而已),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完成的文件也会被退回,尽管如此,这些做法里不包含“放弃”这个选项。

    总而言之,我要说的是,无论面临什么情况都不要退缩、不要放弃。这种态度在英文中被称为“Positive Mental Attitude”,意思是“积极的心态”,简称PMA。麦肯锡员工认为,PMA是重中之重。也许大家会觉得要达到这种程度实在很困难,意外的是,一旦我们抱着这个想法,对项目难度有了一个自己的预期,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最终也会完成。相反,如果一开始觉得努力就可以完成,但做到一半发现很难而想放弃,这时候想重新开始就会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