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麦肯锡工作法 > 第三章 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三章 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

    麦肯锡的框架型思考方法

    要提高工作的价值,关键的一点是拒绝徒劳的思考。在麦肯锡,大家使用一种框架型的思考方法,十分有效。

    那么,该怎样使用这种框架思考方法来避免徒劳的思考呢?

    麦肯锡有很多框架式的思考方法,但如果只是为了避免徒劳的思考,那么就算不使用框架本身,只是按照框架的形式进行思考,也会有所收获。

    不管要处理什么问题,开始思考之前先把目标制定出来,明确自己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以及状态的改变。比如,想要跳槽,该怎样进行资格考试的学习。首先,如果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或者想要改变的状态不同,那么为资格考试进行的准备也应该有所区别。如果是想要快速增长工作经验,首选的方式是先进入该领域,在参与工作的同时准备资格考试的事情,用这个方式,还会得到与实际工作相符的建议。如果想要在未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要思考的就应该是这个资格考试的证书是否能在将来的人生和职业规划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重点在于,不要只顾着处理眼前的问题,要着眼长远。这个例子中,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准备资格考试,虽然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就像我在第一节中所说的,如果没能掌握真正的问题所在,那么费尽心思思考的事可能并不是你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

    就好比通过了资格考试并获得证书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的问题是得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武器。拿到了资格证书之后,你想要做什么?想要到达一个怎样的位置?一开始就考虑这些问题,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避免徒劳的思考。

    假如你已经掌握了真正的问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思考该怎样行动才有助于达到最终的目的,也就是怎样拓展思维框架。如果能如此具体地思考问题,那么其实已经在运用框架了。

    如果想要跳槽,自己具备什么优势?想要跳槽的目标公司对员工的能力有哪些要求?别的跳槽者是怎样成功地进入这家公司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就能清楚地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成功跳槽提供帮助。

    有的时候,就算明白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也不能毫无顾虑。

    这时,因为你已经对自身的优势有了明确的认识,知道成功的关键之处在哪儿,就可以拓展其他可能性,也就是说,能否应用到其他方面。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想要做到的事情,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你以前做过营销工作,通过营销经验的积累,你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准确发现对方存在的问题。那么你所能做的可能并不只是营销,你有可能成为一名教师,因为如果你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就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是另一条利用你能准确地发现问题的能力的途径。

    上面的例子是越过自己现有的职业框架,进行扩展思维,找到一种新的可能性。

    但是很多人这时只关注眼前,不会进行发散思维,尽管自身具备独有的优势,但是无法充分利用,最后陷入迷茫与矛盾之中。

    拓展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更多可能,在麦肯锡人们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有很多人想要拓展自己的思维框架,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自己本来的思维框架都一无所知。如果想要对思维框架有所突破,却根本就没认识到自身真正的框架,那么这将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善的是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当他使用“逻辑树”框架进行思考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准确地表达信息。他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对自己不能准确地表达信息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最后他发现,根本的问题在于心中有个十分强烈的想法,就是不愿意造成不和谐的局面。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他因为不想造成不和谐的局面,就认为沉默是金,这才让他没法准确地表达自己。这种情形下,这个人真正的框架就是不想造成不和谐的局面,当他发现了自己的框架所在,才能有希望突破。

    然而,如果没有找到想法和思维的框架,就不能实现突破和拓展。

    即便总是说自己想要成为更好的人,想要取得成功,但是在内心深处却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根本没这样的本事。如果存在这样的想法,那么无论怎样都不会获得成功。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本事”已经成了框架,阻碍了思维,也把成功拒之门外了。

    如果能认识到这样的思维障碍并努力冲破它,就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深层次的框架也能阻碍我们发现新的可能性。

    我们想要找到组织内部的问题时,总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对管理人员进行走访的时候,有时他们会说:“这里的员工都很懒散,一点干劲都没有。”那么,主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但是,这只是从管理者的框架看到的问题。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于是我们又试着对公司的员工进行了走访,结果发现,事实上是员工感到与管理者有沟通方面的问题,对上司并无好感。

    每个人,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都有一套独特的框架,我们要时刻认清自己和对方的框架所在。

    只有对自己的框架有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对框架有所突破,从而找到新的可能性。

    那么该怎样实现框架的突破呢?我建议的方法很简单:有意地对日常习惯做出改变。

    比如,你之前不是很喜欢吃韩国料理,那么要尝试着去找一家料理店吃一次。你会发现,韩国料理店里的筷子并不是常见的木质筷子,而是金属筷子,这时你就可以接着思考,为什么韩国料理要用金属筷子。

    按照这样的方法,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框架进行突破,就能获得新的启发。

    带着问题去思考

    大家都在谈论成功学:怎样才能成功呢?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具体该怎样做?

    要时刻用这些问题提示自己,要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和思考,对这种观念的灌输在麦肯锡是经常性的。我们是否做到了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计划购买一件东西,于是便会经常关注相关的信息,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信息。在比较筛选的过程中,你的思维被激活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仅仅从愿望出发去思考,如果只有愿望思维那么并不能正常运转,并且也不能确定我们是否真的需要。

    所以,我们的组员把愿望转化为疑问:自己是否确定需要这件东西?从这个疑问开始展开思考和验证,正确的判断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是一个问题驱动的过程,从疑问出发,这样就更接近现实。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切思考都从疑问出发,这样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在疑问中包含了“是”与“否”两种情况。对于如何抉择要避免偏颇,做出公正的选择,比如对于一个地区市场开拓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从“是否应该开拓”的疑问展开思考,而不能仅仅从“希望开拓”的愿望出发。这种思维方法有助于对自身的问题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疑问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是重要的,而提出疑问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框架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疑问,即使运用分析框架,也无法搞清楚自己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做演示就很能说明问题。有的演示虽然逻辑严密,也经过了框架式的分析,但仅仅因为没有提出疑问,以致观众如堕五里雾中,不知道演示的目的是什么。

    说到疑问的提出,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疑问要高度概括。

    请看这样的疑问:平板电脑看起来非常流行,但做什么事更方便呢?我关心的是液晶显示器的大小,但我能很好地运用吗?选哪个型号我也拿不定主意,朋友推荐了一种,是选这种还是再等等看是否有新的款式?

    这样的疑问让人看不透他到底想要什么,他最在意的是什么。这样的思维一般都显示了一种焦虑,思维比较分散,最终也拿不定主意。这样的疑问说明思考不得要领,而思维本身一旦清晰,表述起来也就简洁明确。如果不能对疑问进行高度概括,不要着急,对自己的疑问再做详细的审视,从中发现最重要的问题。

    怎样才能抓住疑问的核心?

    对此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借鉴,有一种简便的方式,就是从疑问中发现最关键的地方。比如,当你准备去拜访顾主时,可以考虑一下对顾主公司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样就能在见面时很好地把握问题的核心。之所以说这样的方法简便易行,是因为无须借用任何工具,我们随时都能进行这样的思考。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握问题的核心,就是自己尝试着用一句话对问题做出概括,比如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等。提出的问题是高质量的,就能把握问题的核心。向顾主提出的问题,也反映了你对顾主的真正问题是否了解。

    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于把握问题的核心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问题呢?这个定义随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可以暂时将评价搁置一下,尝试着以学习的态度与对方进行交流。

    如果开始就为事情定性,接着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样做将难以找到问题的核心。避免主观臆断,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和提出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发现一些相关的问题。

    多关注对方的疑问,善于从对方的疑问中得到启发,对事物重新加以认识,这样就会使对方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这将有助于增强工作中的伙伴关系,也更有助于双方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能把握问题的核心,得到的信息价值也更高。

    第二,对疑问真实性的质疑。

    疑问会存在真假之分,所谓虚假的疑问,就是那些无须探讨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疑问。但有些疑问看上去很真实,会迷惑我们的眼睛,因此要格外注意,及时辨别真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有朋友要减肥,向你请教去哪家健身房,是选择甲家还是选择乙家。提出的问题好像就是在两家中做出选择,但问题的核心却是对方非常在意自己的体重。

    这样看来,问题的关键就不仅仅是缺乏运动和如何运动,而是饮食不均衡,是生活没有规律。因此,在解决对两家健身房的选择之前,要首先发现根本的问题,即为什么开始注意体重,具体有什么变化,还有没有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假如在身体健康方面还存在其他问题,这时有必要将对健身房的选择设定为虚假疑问,此时应将问题转移到是否接受全面体检上来,这才是真实的问题。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对真假疑问做出甄别,要养成这样的习惯,面对各种疑问不要草率行事,避免盲目性。

    麦肯锡公司曾为一家消费品生产公司规划食品经营战略项目。公司的出发点是如何重新制定销售战略、超越竞争产品,为了对这一问题做出真假判定,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决定到现场进一步了解销售情况。

    他们拜访了超市合作方,出席了真实的商业谈判现场,接着就去卖场,现场观察顾客的反应。比如,顾客在选择商品时,是货比三家,还是毫不犹豫就首选这家产品?在比较的时候都注意哪些方面?顾客还选购了什么产品?在进行观察时要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过观察发现,顾客关心的还是价格,而对产品的差异并不在意,他们只是首选价格低廉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投入资金开展促销活动,成效也只是一时的,这时倒不如将问题从如何制定销售战略改为如何筹集资金以降低成本,这样就能实现降低销售成本的目的。最初设定的问题如果存在偏差,那么由此制定的解决方案也必定会出现偏差,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疑问做出正确的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