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麦肯锡工作法 > 保证内容结构一目了然

保证内容结构一目了然

    在麦肯锡有一套严格的做法,当你在整理情况说明的链条、制作幻灯片的时候,公司内部的专家会认真指导你如何运用文字和图表。就算你是刚刚入职一年的新人,在这件事上也不能马虎。

    麦肯锡内部通行的原则是:不管是谁整理的资料,如果不能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资料想要传达的内容,那么这份资料就绝对不能出现在顾主面前。

    麦肯锡有一套独特的联系整个链条与演示材料的体系,这就是金字塔结构。之所以叫它金字塔结构,就像字面的意思,位于底层的必须是不可动摇的论据,之后在上面一层层搭建,位于顶端的就是由这些论据推导出的最终方案。如果金字塔的基本支柱不够坚实,经不住质疑,那么由此可以推想,上面建立的种种论点和方案都是不牢固的。金字塔结构不但内容清晰,形式上也能让人一目了然。

    有些人非常重视演示的逻辑性,却很难达到目标,所以感觉非常苦恼。这样的人常常会陷入一个怪圈:毫无必要地追求演示的逻辑性,导致演示变得异常复杂,让观看的人摸不着头脑。

    不管是整个事件的链条,还是演示部分的解说词,都要用一段话简明扼要地总结出要表达的内容。重点在于,要把不必要的说明和解释都去掉。有时我们生怕不能准确地把信息传达出去,于是画蛇添足地增加了很多说明和解释,这一点是我们要坚决避免的。

    当我们思考的是该如何增加说明或解释时,就会偏离实际需要表达的内容。实际上,当受众对于最终的解决方案并不明确时,就算提早进行解释,也是没有意义的。一篇好的演示材料,会尽可能不让顾主的理解发生混乱。同时,要注重具体的表达,而不只是描述抽象的概念。比如,你希望表达的内容是“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创造全新的战略”。如果用“全新的战略”这样的表述,就不如把全新战略的含义用具体而凝练的语言概括出来。所谓全新的,既包括原本不在计划范围内的全新顾主群体,也包括全新的销售策略,可能性多种多样。要把全新的含义具体表述出来,否则就不能打动顾主的心。

    “空·雨·伞”逻辑链条

    用一句话把想要表达的内容概括出来后,就可以对链条进行展开了。这里的重点在于,展开链条要依照“空·雨·伞”的逻辑。

    假如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如果要出门,请带上雨伞”。要试图让受众接受这个内容,就要对它进行逻辑上的论证。所以我们要阐明这样做的理由,也就是出门的时候为什么需要带伞。应用的逻辑应该是,天空变得阴沉沉的,雨云出现了,所以应该带伞。也就是说,我们想表达的逻辑链条是“雨云出现了→所以有很大的可能会下雨→出门应当带上雨伞”。

    在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中,不该存在多余的解释,重点在于让对方接受带伞出门这个方案。但是,假如你在开头就做出“以我这些年对天气的观察得出的经验,如果有这样的云出现在空中……”这样毫无意义的解释,那么如果对方空闲的时间不多,就不会听下去了。尽管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本身是有利于对方的,但是因为增加了对方理解的难度,或者让对方产生迷惑,从而导致关键的信息没能表达出去,这样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在对内容做出解释的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不添加任何毫无逻辑的话或者含混不清的说明。“每次我如果出门带着伞,就是晴天;如果不带伞,就会下雨。”当我们在跟朋友闲聊的时候,这种话是没问题的,但是它的逻辑性并不严密。

    表达内容的基本条件是,使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令人信服的理由来满足逻辑上的需要。要满足这个条件,使用“空·雨·伞”的框架是很必要的。所以你想要表达一个内容,就要有意识地使用这个框架来对链条进行整理。

    为什么内容的演示要在逻辑上站得住脚呢?其中一个原因是让顾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个原因,是要弄清楚这个创意是否可行,还是只是冲动的结果。

    既然我们能够通过天空的阴暗判断出可能会下雨,继而得出出门要带雨伞的结果,那么即使眼下还没有顾主,我们也要具备按照逻辑预判未来的能力。

    一图一事的简单原则

    一条通过仔细筛选、认真总结了关键问题的信息,和一张简单明了、数据清晰的图表,都具备打动顾主的能力。如果表达的要点太多,就难以形成一条内容集中的信息。这样的东西我们经常能见到,但结果是每一条信息都没有表达彻底。

    现在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街上走着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公告栏或者宣传栏。但是我们能否回忆出公告栏中都公布了哪些消息呢?显然,其中的绝大多数都被人们忽略了。还有公交车上播放的各种广告,除非正好说到的内容是自己十分关心的,否则也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更不会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但是,也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广告。比如,戴比尔斯钻石的广告就非常打动人心:“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还有雀巢咖啡的“味道好极了”。因为这些广告语传递出来的信息足够精练,把想要表达的内容高度提炼了出来,所以就被人们记住了。

    不单是演示用的材料,我希望当我们试图把信息传达出去,或者是想要利用信息来开展行动的时候,都要记住使用提炼后的信息。

    大家都知道,我们给顾主进行演示,目的是让对方做出有意义的行动。我们的受众应当能从演示中得出简单易懂的结论:“开展什么样的行动才能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所以,如果指导行动的计划中只有些模棱两可的词,那么该计划会被推倒重来。

    例如,要开展行动强化销售能力时,如果不曾仔细考虑过要制订什么样的计划、采用怎样的销售策略、何时开始行动、要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改变等这些问题,就和纸上谈兵毫无区别,也不能根据这些来判断销售能力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加强。

    在演示过程中突出亮点

    好的演示能够给顾主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像字面上所说的,这些好的演示是对想要传递的信息进行反复提炼的结果。反之,如果应该传递的信息表述不清,演示又无法吸引顾主的注意力,就会让顾主感到沉闷。

    出现这样信息不清楚、演示也毫无特色的原因,就是没有明确问题的核心,只是把各种数据与分析罗列出来,没有表达出真正重要的内容,这也能说明信息并没有经过提炼。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没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怎样才能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呢?我觉得关键在于使用母语的能力。不管在哪个国家,使用哪种语言,多使用母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能够更加快速地接近问题的核心。如果记住的只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或者思路,应用的时候就无法感同身受。想要熟练应用麦肯锡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首要的需求与前提就是优秀的语言能力。

    鉴于这个原因,希望大家能够多阅读经典名著,增加接触美妙母语的机会,提升常用词汇的储备。比如,朗读用母语写成的典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吸收书中包含的信息,对我们深入思考很有帮助。

    当然,并不是只有读书这一种途径,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能帮助深入思考。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应用很多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把想要传递的信息提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