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 > 6 “屁”的学问

6 “屁”的学问

    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记得在2008年美国大选时,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在电视辩论直播现场,就错误估计了自己的控制能力,在快忍不住或者以为自己能忍住的情况下,很不自在地扭动身体,然后,掷地有声地,放了一个响屁,引得场面十分尴尬,造成了10秒的冷场,就连奥巴马都愣了半晌不知道怎么应对。“放屁”的响声和令人掩鼻的臭味无论如何都是件令人尴尬的事。

    屁的成分复杂,毒物不少

    屁,可不是一种气体,而是混合了多种气体。有人检测过里面的成分,59%氮气、21%氢气、9%二氧化碳、7%甲烷、4%氧气,还有不足1%的其他微量化合物。从屁的成分可以看出,其中99%的物质都是无味的,而屁的臭味来自剩下的那1%,里面可能含有氨、硫化、吲哚和粪臭素等。

    这些臭气含量那么少,为什么这么臭呢?那是因为我们人类的鼻子对它们很敏感,空气中哪怕含有一亿分之一的此类气体,人就可以闻到并且立马捂住鼻子躲开。之所以对它们这么敏感,是因为闻起来恶臭的气味大多是有毒的,能闻到臭味,说明人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还在发挥作用。著名的臭鼬、臭虫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喷出臭气(低级硫醇、醛和氰化物等)来降低对手的抵抗力。

    甲烷会抑制肠蠕动导致便秘,而硫化氢会抑制肌肉收缩,损伤肠壁,可能与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有关。这些臭气的毒性很强,能够腐蚀肠壁引起“肠漏”,还可以毒死细胞,引起基因的突变,增加患癌风险。肠道通透性增加更容易让毒性物质进入人体,进入血液系统,最终,危害全身健康。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屁”

    屁的形成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要产生气体,就像动物在生命活动中会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一样,不同的是微生物的种类众多,产生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和氧气之外,还有氢气、甲烷、氨和硫化氢等,前面提到的能引起口臭的气体,很多都可以由肠道微生物产生。

    即使肠道微生物不参与产气,肠道里人体和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种类众多,这些化学物质相互反应也会产生气体。前面提到过,胃酸里有盐酸,呈酸性,胰液中含的碳酸氢盐,呈碱性,它们在十二指肠里一碰面就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

    按照屁的量来说,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气体占的比例并不高,屁中的主要气体其实是我们吃饭、说话时吞入的空气,这个可以占到屁的70%以上。人可以不吞入空气吗?你可以尝试一下,当你咬一口比萨时,进入嘴里的食物其体积一定比张口的嘴巴空间小,在嘴里还需要咀嚼,这个过程需要搅拌翻滚食物的空间,空气就这样无法避免进入了人体。虽然无法避免吞进空气,但是可以减少,比如控制进食速度,细嚼慢咽,要知道吃饭太快,狼吞虎咽式的进食方式会把大量空气吞下去,屁就会比别人多。

    当然,除了屁,人体还有其他释放空气的形式。空气进入胃之后,胃液会将空气包裹起来,形成气泡,气泡较轻会慢慢地积攒在胃上部,积攒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压力,刺激胃的壁丛神经以及膈神经,肚子和胃一起收缩,喉咙和嘴巴同时张开,“嗝”的一声,打了一个嗝,空气就这样从胃中排出来了。很多人吃饭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打个嗝,这是胃在排气,也称饱嗝。

    这些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加上人说话和吃东西吞下肚子的空气,在肠道中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排出体外形成所谓的“屁”。据统计,一般健康人每天放屁6~20个,平均起来要放14个,每次约有100毫升,总产气量可达约1.7升,放屁的次数会随着纤维类食物的摄入量增多。如果放屁的量和次数过多或过少都是身体健康出现状况的一个信号,很有可能是身体哪个部分出了问题。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健康人放出来的屁气味比较清新,并且量也比较大,声音也大。屁里的成分很合理,99%的无臭气体加上1%的臭气。而如果出现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长期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问题,这时候放出来的屁成分就不同了,臭气的成分就不止1%了,并且屁的量比较少,响声也不会大,但是频率会多一些,毕竟都是毒气,肠道一定不愿意让它们在肠道里多停留。臭气成分含量高,量又不多,浓缩的臭屁那就真是奇臭无比,能熏死人了。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屁味”

    如果有兴趣闻一闻不同人的屁,你会发现每个人屁的气味差别还是挺大的。这也难怪,毕竟每个人吃的食物不一样,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不一样,肠道环境也不同。

    有的人屁气味很小,甚至还有点香味。你没看错,屁中确实可以检测到香味物质,比如α-蒎烯和β-蒎烯、柠檬烯等。还有一些物质,比如二甲基硫醚,本身就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玉米、番茄、土豆、奶制品、菠萝和橘子类果香及青香型。在浓度比较高的时候,比如超过30 ppb它闻起来像烂海带的腥臭味,浓度比较低的时候就是香味了。

    粪臭素也是一样,吲哚浓度高时具有强烈的粪臭味,而浓度低时有香味,可以作为香料使用。不过闻起来香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人就是闻着香。因为每人感受气味的受体不一样,同样的气味,有些人觉得好闻,而有些人则无法忍受。对于一些人来说,男性汗液里的雄烯酮闻起来像花朵或香草的味道,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的味道像汗臭或尿液,很难闻,还有的人根本就闻不到它的气味。

    研究发现,不同人对这种气味的感受差异是跟一种名为OR7D4的基因密切相关的,携带OR7D4基因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对雄烯酮气味的感受不同。女士们可以闻一闻你的男友或老公的汗衫,看看是感觉难闻还是好闻,据说感觉好闻或者可以接受的话就是天生的一对。

    屁味的差异跟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更密切。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相同的指纹一样。只有1/3的人肠道中有能产生甲烷的细菌。产甲烷的细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细菌,早在人类出现的几十亿年前就存在地球上了。我们做饭使用的天然气就是20多亿年来地球上的产甲烷菌持续生产甲烷的结果,农村里制作的沼气池也是利用产甲烷菌分解畜禽粪便和秸秆产生的。这种菌是完全厌氧的,动物肠道是它们的理想生存地,在肠道里它们可以把氢气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氢气也可以由肠道微生物产生,厚壁菌门的一些细菌可以将每克碳水化合物转化为1/3升的氢气,这样一算每天大约会产生13升。所幸的是这些氢气可以成为某些细菌的“原料”而被利用。

    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样同属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以上。那么,甲烷的来源呢?有一半来自水里面的厌氧发酵,如水稻田里产生的气泡,另一半则来自有机垃圾分解和反刍类动物的肠胃,如牛的打嗝和放屁,白蚁分解木头也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上面提到的,无论是甲烷、氢气,还是氧气、硫化氢等其他肠道气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可燃气体。没错,实际上屁确实是可燃的。2014年,据路透社报道,德国一家奶牛场因静电引发了一场火灾,原因是90头奶牛放的屁在牛棚里积聚,使里面的气体浓度达到了可燃的程度。

    饮食与屁

    饮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屁的组成和气味。吃肉多了,蛋白质摄入过多,人体消化起来比较慢,蠕动较慢,细菌会对食物发酵的时间较长,则会产生较多的硫化氢和氨,屁会比较臭。

    如果吃大豆、黄豆、豌豆、栗子等含低聚糖较多的食物经肠道微生物分解后也会产生较多的屁,但是一般不臭。人体缺乏分解低聚糖的酶——α-半乳糖苷酶,所以低聚糖即使过了小肠也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到了大肠就不同了,这里的细菌非常喜欢低聚糖,特别是一些有益菌更容易利用它们。比如刚才提到的大豆,里面就含有大豆低聚糖,这是一类可溶的糖类,主要是棉子糖和水苏糖。大豆低聚糖在肠道内可以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梭状芽胞杆菌数量,并且会刺激肠道免疫细胞增殖,提高抗体产生能力,增强免疫力,还可以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等。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它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由于豆类经常引起人们胀气和放屁,在西方国家,爱开玩笑的人们将豆类称作“音乐水果(musical fruit)”。除了豆类,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卷心菜、红薯、菜花、南瓜、萝卜以及洋葱、生姜、蒜等有特殊气味的辛辣食物也容易产气。

    还有一种情况是喝了牛奶放屁不停,这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据说,93%的黄种人成年后大多不再分泌乳糖酶,喝下牛奶后乳糖吸收不了,只能跑到大肠里供那里的微生物利用,于是就会使人产气。

    除此之外,吃的食物的量也会影响屁的组成和量。如果赶上哪天心情好,吃了顿大餐,食物中不仅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高,肉和油炸食品吃得太多,肠胃就会负担太重,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消化分解,经过小肠后仍有很多食物还没来得及分解,这就会给大肠里的细菌机会了,等它们消化分解之后,产生的气体会让你臭屁连连,而且还会比平时的屁更臭。

    屁的组成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由于屁和人的饮食,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甚至人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科学家们也对它越来越关注了,研究发现根据屁的组成可以大致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胃肠道存在问题的人,经常存在消化不良,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及肝胆胰疾病等,会有更多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细菌利用后,产生胺类物质较多从而出现酸臭味;如果出现腥臭味,有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如痢疾、溃疡、肠炎等,这是肠道微生物代谢血细胞引起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屁也很特殊,可能是其中的癌肿组织糜烂,脱落细胞被肠道微生物分解后产生了特殊的气味物质。

    已经有研究人员开发了可以分析屁里成分的“电子鼻”,希望以此作为疾病早期预警与胃肠道癌症筛查的工具。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只需要在家里马桶上或者内裤上安装一个传感器,通过探测屁里的成分就可以快速地对身体健康做一个评估,然后计算机通过数据库计算出你得一些疾病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实,也许不用等到这个传感器的研发成功,参考上面的介绍,你只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屁,如果太臭的话就需要提高警惕,关注一下自己的饮食,把动物性蛋白和脂肪的量控制好,适当降低食物的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类的食物。如果屁的次数增多了,那就少吃点豆子。

    如何制造理想的屁?

    如果几乎没有屁产生,那可比多屁、臭屁要危险得多,就得考虑尽快去看看医生了。如果长时间不放屁,腹部发胀,可能是直肠有问题,如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便秘或痔疮等,也可能是消化道穿孔引起的腹膜炎。接受过手术的人应该都知道,从手术室出来后,医生和护士都会密切关注患者是不是放屁了或者排便了,只要有了就说明胃肠道正常,医生和护士也就放心了。这是由于手术过程需要麻醉,而麻醉剂有可能造成肠麻痹或肠坏死,导致肠道蠕动出现问题,能放屁了就代表胃肠功能没有问题,不会要命,“一声响屁报平安”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碰到特殊情况,需要严格控制屁的量,比如要进入密闭的空间,参加重要的聚会或需要长时间地与他人相处并避免尴尬,那该怎么办呢?碰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好好地设计你的屁了。

    首先,要尽量减少屁中最多成分的量,也就是吞下的空气数量,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说话,不交谈,专心吃饭,以免把空气带入胃肠道,在食物的选择上也尽量避免“发物”,也就是气孔比较多,容纳了太多气体的食物,比如看起来比较蓬松的食物和碳酸饮料等。

    其次,控制饮食的量,不要吃得太饱,控制肉类和比较油腻的食物的量,最好不吃那些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淀粉类、纤维含量高的蔬菜水果等。

    最后,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悦,因为压力和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让肠道神经跟着紧张,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提前排便,把肠道中的物质排出来就减少了气体的产生。

    切记,不可憋着屁不放!一旦有屁意,如果不能优雅、巧妙和不动声色地把它给放出来,也不要憋回去,忍住屁不放就会在肠管内积存,时间长了会跟肠黏膜的血液进行气体互换,特别是在肛门附近,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不经过肝脏代谢,跑到肺里和口腔里引起口臭,实际上憋回去的屁不是没有了而是从其他部位放了出来。

    如果放屁问题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说不定未来会出现一个新的职业——“屁”设计师,专门帮人设计屁的成分、数量和排放时间。

    知道了“屁的学问”,需要明白的是放屁是肠道正常运行的表现,放屁有利于身体健康。对待他人放屁我们要宽容一点,毕竟谁都不是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高手;对待自己也从容一点,该放屁时就放屁,可以大方一点和主动一点,可以让人知道咱的屁不臭,肠胃非常好。

    特别要记得,我们在每天吃饭时,一定要清楚意识到我们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不仅仅是满足我们自身的需要,还在喂肚子里的微生物们。我们自己需要的食物基本上在小肠都分解吸收了,留到大肠里的食物才是肠道微生物的。

    因此,把多少食物留给自己,多少食物留给肠道微生物,不仅决定了你的体重,还决定了你养的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了身体的健康,千万不要在肠道里培养那些产臭气的、能致病的“恶狼”一样的坏细菌,否则,遭殃的就是你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