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不是谁都能创业 > 5.7 先有“团队习惯”,后有“团队文化”

5.7 先有“团队习惯”,后有“团队文化”

    有的创业团队动辄说做“团队文化建设”,我认为在创业期的企业,搞“文化建设”,不如先做好“习惯建设”。如果说先打工后创业和从学校直接创业相比,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在一个很好的企业平台上可以学到职业化的工作习惯。一个好的团队习惯,可以让团队中的人逐步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虽然很聪明也很优秀,甚至也有不错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但适合企业(产业化)要求的毕业生并不多,必须要“再加工”。

    这个工作习惯,不仅仅指个人习惯,还有整个创业团队的工作习惯,团队一致的工作习惯和“企业文化”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核心团队的工作习惯、沟通习惯保持高度一致性,才能够快速组建和复制团队,将沟通成本降到最低。有些时候团队核心成员的习惯都不一致,那就像一个车的四个轮子没有调准一样,一走就散架。没有“团队习惯”,哪来的“团队文化”?

    很多企业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而我评估企业是否真的“诚信”的标准之一就是企业内部是否有“邮件沟通”的习惯。无论是企业总裁还是基层员工,无论是上下级沟通还是平级沟通,所有的工作汇报和决策均有白纸黑字或者邮件进行沟通,而非“一言九鼎”或者“QQ聊天”。这样一来,看似降低了点对点沟通效率(本来一句话能搞定的事情非要发邮件),实则大大提升了团队的沟通效率。每个人都不敢胡乱决策,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发的邮件负责,一旦发生决策失误或者执行失误,责任很容易追溯。

    那么,有哪些团队习惯是可以建立的呢?我认为至少有三点:

    1.项目记录的习惯(建立企业资料库)

    2.梳理制度的习惯(人人参与团队管理)

    3.团队分享的习惯(团队的开放性)

    5.7.1 项目记录的习惯(建立企业资料库)

    无论是研发项目、市场项目,还是服务项目,从项目认证阶段就建立资料库。每个项目到最后,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一律可以查询,可以反思,可以复制,可以避免再次失败。这些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提炼成企业内部的培训教材,甚至可以请当时的项目参与者来对其他人“复盘”。这种培训比从外面请老师来培训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每次项目运作之后,都会写项目总结。他至今都还保存着工作以来十几年间所有项目的记录和总结。包括遇到的各种情况,是怎么处理的,后果如何等。看他的项目总结就像看一个个的商业案例,各种突发事件、各种绝处逢生,也有很多“深深的遗憾”,实战性很强。

    好的企业会提供不错的项目分析和总结的模板,这样的模板会让人的成长突飞猛进,会让一个应届毕业生在短期内获得2~3年工作经验的“功力”。下表是一张简易的《客户拜访情况汇报表》,从新员工开始,在拜访客户的前后都要填写这张表格,用此来推动项目进程。

    5.7.2 梳理制度的习惯(人人参与团队管理)

    企业制度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每个人都是建立制度和优化制度的参与者。良好的制度建设会让人工作起来越来越轻松,而非越来越繁重。

    我曾经负责过企业新产品发布会,包括产品的布展、调试、展台的搭建、客户邀请、客户现场接待、专家的演讲、会场的互动等,非常繁杂。我们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开了10场,行程数万公里。第一场发布会我们布展花了十几个小时,一个通宵。后面我们逐步完善展会的制度流程,到了最后几场我们布展只用了不到6个小时(包括十几台电力设备的现场调测)。我们整个团队都感受到了制度优化所带来的“威力”。

    下表就是我们经过几次展会之后总结出来的《展会准备表》,每一项都落实到人,展会前一天的17:00之前签字确认。

    哪怕是一个从来没有办过展会的人,也可以利用这张表来做好一次展会资源的准备。

    很多老板拿着从网上下载的厚厚的流程、企业管理制度对我抱怨,说“流程制度都有了,他们就是不执行”。殊不知流程和制度的建立必须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最好是由企业各个阶层的员工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逐渐摸索和优化,而不能一味地压制和强求。曾经在企业中做过管理的人,会了解推行各种制度和流程的窍门所在,这些窍门会帮助他创业时少走弯路。

    5.7.3 团队分享的习惯(团队的开放性)

    我最怀念在华为的一点就是,每个人从进公司开始就配备“导师”,而且经常有同事(往往是高手)在项目完成以后专门来给大家分享他做项目的心得:有时会开个小会,有时是写篇文章,分享完了还要请大家吃饭,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都一下子让员工充满饱腹感。

    我们部门的考核体系把项目的分享看得很重要:一个人如果只是自己做得好,从不分享经验,那他的考核结果绝对不会是优秀的,更不可能得到升职机会。在这样的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人,心态都很开放,而且成长很快。此外,如果你不能培养出自己岗位的“接班人”,那么你很难得到升职的机会。

    虽然华为很重视信息安全,技术机密和市场机密是不能公开的,但是很多做事的方法是共享的。比如学习某个技术需要看哪几本书?如何高效地进行投标?怎样做竞争对手的价格分析等,不仅有人讲解,也有文档和视频可以随时观看。如果有人新写了一个交流的PPT,只要吆喝一声就能找到几个同事一起进行修正和点评;某个代表处因为在项目中遇到了新对手,他们会及时把这个对手和产品的资料提交到总部,并且能够马上调动研发、售前、售后、商务部门等全公司的力量来进行分析和制定竞争策略。该策略会形成文档,放入公司的资源池,供有需要的同事学习。很多企业想学华为的“管理”,抛开那些高大上的概念和战略不谈,如果你能让公司的员工自动自发地进行工作经验和心得的分享,这已经能让企业的执行力提升一大截了。

    越分享越富有,越开放越强大。俗话说“没有一桶水,拿不出一杯水”,而我的体会是:当你分享了一杯水,就会得到一桶水。当把所学所悟分享出去之后,所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过所分享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开放的社会,“独门绝技”很难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你所想的一定是让伙伴们用最快、最好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始思考更宏观的问题。把产品技术教出去了,才有时间做管理,把管理教出去了,才有精力做宏观判断。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死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人,恐怕一辈子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