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不是谁都能创业 > 5.8 别急着过老板瘾,能不能先快速验证你的想法?

5.8 别急着过老板瘾,能不能先快速验证你的想法?

    很多人眼中的“创业”就是先注册一家“自己”的公司,自己做老板,然后招兵买马,拓展业务,将公司做大做强。

    实际上,对于创业者来说,“注册公司当老板”不是第一步,而应该是最后一步!合理的创业步骤是:首先提出产品和市场渠道的假设,对客户及潜在客户进行深入的调研,逐步验证前期的产品假设和市场假设,收集足够的市场信息,并对前期假设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发现和寻找创业合伙人,逐步配齐团队,最后一步才是成立公司,将前期的工作装进“公司”。商业模式验证成功之后再成立公司,而不是先成立公司再验证商业模式!

    秋叶老师一开始也是带着一些小伙伴利用业余时间测试,发现的确有可能做大后才正式注册公司开始运营,公司运营上轨道后才扩大经营规模招募更多的成员,商业模式也是在公司一步步发展过程中逐渐做清晰的。

    5.8.1 需要验证哪些问题?

    ◆是不是发现了一个客户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定是客户的“刚需”,而且一定愿意掏钱解决的“重要又紧急”的问题。只有大企业才有可能去长期跟踪客户的“潜在问题”,提供“点到点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而创业型企业因为财力有限,要找客户“短、平、快”的需求,致力于提供“稳、准、狠”的方案。

    ◆我们的产品能不能解决客户的这个问题?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初期产品的功能不可贪多求全,能解决目标客户的最急迫的、愿意埋单的问题即可。至于新的功能,可以在后期用迭代升级的方式逐步完善,万不可追求“毕其功于一役”。

    ◆商业模型是否切实可行、保证盈利?

    创业者务必要会算经济账,保证企业能挣钱、客户能满意。这种账要有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不一定是一次性投入的经济账。

    假设你的产品就是帮助用户节能,如果用户现在每年的电费是100万元,用了你的产品之后每年只花费50万元的电费,产品生命周期是8年,8年一共可以为客户省400万元的电费。那么产品的定价定在不低于成本、不高于400万元的区间是合理的。事实上,这种节能类的产品方案已经有很多种有效的商业模式,称之为“合同能源管理”,可以让各方都在最低风险的情况下,实现整体的节能增效。◆准备好开始销售产品了吗?

    凡是不能立即销售的产品,都不能拿出去见客户。很多的创业者激情四射地谈理想、谈抱负,但是一旦真要买他的产品,他又支支吾吾说“还没准备好”云云,这样既浪费有效客户的时间,也浪费自己的产品研发时间。

    拿着没有准备好的产品去见客户,不能成交就很难有第二次机会。

    做过销售的人都知道,客户愿意表露“想买”的心理活动的机会很可能只有一次。你应该时刻准备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完成成交,而不是“回去商量”。

    ◆找到初期目标客户了吗?

    创业公司初期的目标客户,往往不会是很“主流”的市场。创业公司应该先考虑“少数”客户的需求,避免广种薄收。好的目标客户具有两大特征:第一,有极其迫切的需求;第二,有足够的金钱。这样的客户,哪怕给我们带来“第一杯金”也是蛮不错的,至少能给我们带来现金流,支撑团队的继续运转。

    5.8.2 少开会,多去见客户

    创业初期,团队的骨干成员应该多见客户、跑市场,技术开发负责人也应该多去市场一线。话题不要“分散”,摸清客户需求、心理价位、成交方式、资金充裕度,迅速判断并找出最“合适”的客户。

    创业团队要严格控制内部开会的次数和时间,提高开会效率,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尽快把项目/产品变成钱来考虑。

    虽说要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情怀和“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但是作为创业者来说,在家面壁十年不如出去撞壁十天。市场是跑出来的,空间是谈出来的。公司开会时,应该讨论的是“A客户怎么说、B客户怎么说”以及我们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讨论“我认为应该如何、你认为应该如何”。

    有些公司销售岗位的名称是“客户代表”,也就是说他的观点代表着客户的观点,这样安排是非常有道理的。

    5.8.3 无论想法是否验证成功都是好事

    无论想法是否验证成功都是好事。要么坚定了你的信心,要么告诉你“此路不通”,需要绕道或者干脆回头。既然决定创业,就应该有果断的决断能力,坚持还是放弃,和面子无关,“放弃”也可以说是规避风险。成功地规避风险和成功地运作项目同样值得庆幸。只要人在,钱在,信用在,就有翻盘机会。刘邦也经历过多次失败,最后得了天下!

    5.8.4 船小好掉头,学会“以退为进”

    当你的想法被验证失败(比如找不到目标客户、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的差别很大等),那么就要停下来反省之前你的假设是否正确。如果是你的产品过于超前,超出客户的即时需求,那就适当停一停;如果你的产品特性跟客户需求南辕北辙,那就要重新包装,甚至放弃该项目。

    有的人从成立公司到盈利乃至上市看似只用了3年,但是在他成立公司之前可能准备了5~8年!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在最后事业方向找到之前都是在不停地尝试、不停地改变方向、不停积累各方面的资源,最后才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一击而中”。我们所看到的那“三年”,不过是人家多年积累的“冰山一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