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高效迭代:高手的自我进化方法论 > 兴趣和职业,究竟该如何处理

兴趣和职业,究竟该如何处理

    到底该如何处理兴趣和职业抉择呢?

    1.尽量选择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工作,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性格

    选择工作的时候考虑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兴趣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可以提升我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我们工作的满足感,也有利于发挥我们的才能,实现好的业绩。

    我们可以借助前面的霍兰德职业兴趣分类进行自我测评与分析,选择那些自己相对感兴趣的职业,或者至少可以排除那些明显与自己的兴趣和性格不相吻合的职业。

    以我为例,首先把C(常规型)排除,我最讨厌按部就班、死板的工作;接下来排除R(现实型),原因很简单,就是懒得动手,各种工具和操作我觉得都挺无聊。

    所以,诸如会计、出纳、行政助理,以及各种操作工种,的确是我不喜欢的,也不适合我。

    如果一个人所选的职业和自身的兴趣、性格严重冲突的话,还是会有些麻烦的。

    明熹宗朱由校酷爱做木匠活,一天到晚各种木匠活做得不亦乐乎,最烦有人在他做木匠活的时候打扰他。可惜偏偏他是个皇帝,这么一个权力和阴谋交织的位置,怎么可能允许他沉迷于木匠活呢。魏忠贤就抓住他这个特点,每次都在他做木匠活的时候启奏禀报,皇帝一听就不耐烦,打发他走说:“我知道了,你们去办吧。”最终,导致大权旁落。

    所以,尽量选择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工作,考虑自己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的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

    一方面,个体本身就是多种兴趣类型的综合体,适合我们的工作不止一种;另一方面,有不少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说也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

    怎么办呢?

    既然没什么特别感兴趣或讨厌的,那就干脆不考虑兴趣,只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优势和专长,另一个是自己和社会的需求。

    如果你连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更简单:27岁以下追求学习和成长,30岁左右找到一个平台或突破点,35岁左右寻求发展自己的事业多挣钱,40岁想方设法晋升发财,50岁之后多保重身体。

    2.职业需求比兴趣更关键

    很早以前,亚当·斯密就发明了大头针生产的分工方法:第一个人负责进料,第二个人负责拉直,第三个人负责切断,第四个人负责装配,第五个人负责打磨。

    工业社会,大多数组织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机制,很多职业都成了繁杂、琐碎或者重复的工作,如会计、出纳、售货员、人事行政等,还有一些是脏活累活或者高难度高要求的职业,如工程师和医生要求就很高,建筑工人、清洁工则是脏活累活多。

    这些职业要么需要经过专业训练,要么不容易让人感兴趣。

    因为感兴趣的活动一般是相对轻松的,并且丰富多变,让你感到舒服和愉悦。

    所以,要问问自己,你的兴趣和爱好有生产力吗?

    更准确地说,要把社会需求与你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喜欢打游戏,可是倘若不能打成世界排名靠前的游戏高手,那就只能是兴趣了。

    在一个社会需求小的职业或领域,只有当你做到出类拔萃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你的职业。

    人活于世,生存才是最根本的,而且,即便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也会有很多不满意、不喜欢的地方。比如,你喜欢设计,可能会遇到各种刁难的甲方,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准确需求,也不懂设计,可偏偏对你指手画脚,让你抓狂。

    3.关键是要能胜任工作

    很多人表示自己对于所学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兴趣,其实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不擅长。

    不喜欢唱歌的多半是因为歌唱得不好,不喜欢打麻将的可能是因为打麻将总是输,既输钱又没面子。当然,总会有那么一些不知分寸的人,明明五音不全,还总喜欢用他的歌声来折磨身边的人;明明社交能力有限,还偏偏喜欢到处社交,以为别人都把他当老大哥……

    我们很难喜欢上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容易给我们带来焦虑和沮丧,严重的甚至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一个人对一件事很感兴趣,所以他成功了;恰恰相反,是因为成功了,有了胜任感、自主感、成就感,以及外界认可,他才会喜欢上这件事情,而后有兴趣,如图1-12所示:

    图1-12 兴趣与成功的关系

    所以,关键是要能胜任工作:一方面,你越是能胜任,工作中你就越能做到游刃有余,也更容易有成就感,也会越来越有兴趣;另一方面,你越是胜任,就越容易得到外界的认可,薪酬和发展也就越有保障。

    想把兴趣当成职业,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就是你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师、导演、咨询顾问、培训师……这些都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学习。

    在你刚入门的时候,不要动辄以兴趣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的不胜任。

    以终为始

    让将来的你感激现在的自己——怎样的职业抉择才能真正通往幸福

    怎样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价值取舍,更好地做出明智的职业抉择呢?

    很多职业规划和指导会强调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审视和澄清,问一问自己,你最希望从工作中获得和拥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比如,列出职业价值观清单,如图1-13所示:

    图1-13 职业价值观清单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审视和澄清:

    1.挑选出其中5条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观,分别写在5张小纸条上(也可以补充其他)。

    2.在反面给每一条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价值观下定义,即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你才满意。

    3.如果你不得不放弃其中的一条,你会放弃哪一条?给出具体的理由。

    4.如果你不得不继续放弃剩下4条中的一条,你会放弃哪一条?

    5.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条。这一条,你是否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

    这种方式当然还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但问题在于,由于个人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不同,需求会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价值观的变化。

    比如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在华为干得好好的,就因为追随自己的“内心和价值观”,跳槽到一个民办独立院校担任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几年之后肠子都悔青了。因为年龄越大才越意识到金钱和职业的重要性。

    所以,我的建议是:跳出岗位看行业,立足长远看短期。

    从人生的目标和价值来看,我们所追求的更多是生活的幸福,这才是更长远的,也才是最根本的。

    帕斯卡尔说过:“每个人都在渴望幸福。无论他采取何种手段、何种方法,他最终的目的都是得到幸福。幸福是他的最终目的,这就是人类全部行为的动机,甚至那些上吊自杀的人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