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金字塔原理1 >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是列入同一组中的所有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这条规则可以确保你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确实属于这一组,还可以防止遗漏。也就是说你已经将一些思想归集在一起,并用“步骤”之类的名词描述它们的共性,接下来你还必须将这些思想按照第一、第二、第三的顺序排列,否则就不能确定这些思想确实属于同一过程,也不能保证这些思想是该过程的全部。

    在演绎性的思想组中,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出该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即演绎推理的顺序。而在归纳性的思想组中,你可以自主“选择”一种逻辑顺序。因此,你必须掌握选择逻辑顺序的方法,以及判断你的选择是否正确的方法。

    有一点必须理解,从理论上说,组织在一起的思想绝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的,你是因为看到了其中的某种逻辑关系,才将它们“挑选”出来并组织起来。举个例子,请看以下3组思想:

    ? 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

    ? 某公司成功的3个关键因素。

    ? 某公司存在的3个问题。

    为了明确以上3组思想的内部逻辑关系,大脑必须进行一系列逻辑分析,你最终选择的逻辑顺序应当能够展现大脑在分组时进行的分析活动。大脑的分析活动可归为以下3种,如图6-1所示:

    图6-1 3种将思想分组的方式

    1. 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当你在文章中告诉读者采取某种行动时(比如,辞退销售经理、将盈利指标分解到各个销售分区),必定是认为通过这种行动会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那么你首先要确定希望获得什么结果或效果,然后指出为此必须采取的行动。

    必须采取多种行动(比如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时,这些行动就构成了一个过程、流程或者一个系统,即共同导致某结果的原因集合。构成该过程或系统的行动只能按时间顺序进行。因此,代表一个过程或系统的一组行为必定是按时间排序,而对该组行为的概括必定是采取这些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2.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

    绘制组织结构图或行业结构图时,通常需要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合成整体。例如,如果要找出“在其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首先必须画出该行业的结构图,然后确定在各个部分取得成功的必需要素。这些必需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此前画出的行业结构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互相对应,这种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

    3. 将类似事务归为一组。

    严格地说,“某公司存在3个问题”这样的表述并不准确。该公司肯定存在许多问题,你只是从所有问题中挑出了3个相对来说更值得重视的问题。问题之间具有某种共性,使你能够将其归为一类,比如,每个问题都是因为不愿意授权造成的。

    这3个问题的共同点就在于此,区别则是程度不同。(如果这3个问题的共性在程度上是相同的,你就不可能在这一点上区分它们。)正因为存在差异性,你才可以就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的某种共性,按照“重要性”或“程度”从高至低,即从重要到次重要,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就是程度顺序,也称为比较顺序或重要性顺序。

    以上3种逻辑顺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但每组思想都必须至少存在一种逻辑顺序。换句话说,如果一组思想是通过以上3种分析框架之一得出的,那么这组思想就必须按照相应的逻辑顺序组织。因此,在写作时,必须有意识地检查每组思想是否存在某种逻辑顺序。如果该组思想不存在任何逻辑顺序,显然分组有问题,你应该运用逻辑分析框架的相关知识找出问题所在。

    下面我们会进一步介绍逻辑顺序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检查自己的思路。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逻辑顺序,因为在对思想进行分组时,这种顺序最常用。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一组思想中,要按照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实际的行动步骤或关于行动的想法(比如建议、目标等),也可以是大脑中潜在的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逻辑不清的现象:前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在罗列思想时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后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考采用了某一过程,这正是他的思维基础。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写作时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无法区分原因和结果。前面说过,同一组行动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结果。但是,如果过程较长,且包括许多步骤,就会存在多个层次上的原因和结果。为了说明这一点,请看看下面的例子,这是一名咨询顾问建议某公司采取的措施,用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第一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与主要管理人员及监管人员谈话。

    2. 跟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

    3. 确定所有关键业务环节。

    4. 分析组织结构。

    5. 理解服务和绩效措施。

    6. 评估业务职能的绩效水平。

    7. 找出问题和原因。

    8. 发现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在可能。

    首先,这个过程步骤太多,读者难以掌握。请回想一下前面关于神奇数字“7”的内容,人一次最多记忆7个项目,超过7个,就应当归类分组。(事实上,我建议每组思想最好不要超过4个或5个。若一组思想超过5个,其中一些思想之间就有可能缺乏紧密的联系。如果不指明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部分思想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例如,说明“十诫”中的一部分是“对上帝之罪”,另一部分是“对人之罪”,将比逐条列出“十诫”更容易让人理解。)

    此外,虽然上述8个步骤是按照顺序罗列的,但它们并不处于同一个抽象层次上,采取其中一些步骤是为了实现另一些步骤,也就是说,在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具有完整结构的子过程。如果不将这些子过程提取出来,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思想就会模糊混乱。在上面的例子中,咨询顾问实际想表达的大概是:

    在第一阶段,我们将确定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领域:

    1. 确定企业的关键业务环节。(3)

    -与主要人员沟通。(1)

    -跟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2)

    2. 找出在开展业务时存在的弱点。(7)

    -调整组织结构。(4)

    -制定并实施服务和绩效管理措施。(5)

    -评估绩效水平。(6)

    3.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8)

    经过这样组织,作者就能检查该过程中的各步骤是否适当、是否有遗漏。例如,为了确定可能提高生产效率的领域,这3个步骤是否够全面?如果我与主要人员进行了沟通,并且跟踪和记录了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是否足以确定企业的关键业务环节?

    为避免出现因果关系错误,可以假设自己采取了文中提到的各项行动,并想象之后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判断必须采取的某项行动仅仅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一项行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行动。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考虑思想分组是否合理的时间。请看这个例子:

    战略规划涉及对时间周期的认识。

    1. 了解需求。

    2. 制定能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战略。

    3. 实施该战略。

    4. 市场接受期、快速增长期。

    5. 缓慢增长期、进入成熟期。

    6. 高现金增值期。

    7. 衰退期。

    检查思想分组是否合理的第一步是看能否理解它所描述的过程。假设你自己就是执行者,并开始行动:“首先,了解市场需求;其次,制定战略;然后,实施该战略;再然后……”你会发现,这里出现了问题。

    上面的例子似乎将3项由企业采取的行动,与4项由这些行动产生的结果放在了一个组里。仔细看看这些行动产生的结果就会发现,这4项行动结果反映的是正常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如图6-2所示。

    第四步的意思应该相当于“评估市场反应”,而图6-2中的几个时期就是市场反应的各个阶段。(我们似乎漏掉了一点——高现金增值期。但是,这一点通常属于进入成熟期的一个特点,根本不属于战略规划周期的一个阶段。)原文可以按以下方式改写:

    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了解时间周期:

    1. 了解需求。

    2. 制定能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战略。

    3. 实施该战略。

    4. 评估市场反应。

    5. 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反应。

    图6-2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你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基于某个隐含的逻辑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对明确表达真实思想很有帮助。很多时候,人们得出结论时并没有说明其实际上想表达的思想,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关于企业性质的定义:

    1. 主要依赖创造性过程。

    -按需求细分。

    -按供给细分。

    2. 随时间变化。

    -生命周期的早期和晚期。

    -竞争动态。

    3. 在某行业中不必独一无二。

    4. 受自身优势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虽然在这组思想的最高层次上没有明确给出概括性思想,但我们不难假设这组思想在传达一些信息,因为这组思想的语言不难理解,并且每一项都有明确意义。但如果你试着按顺序检查作者的思路(首先进行市场细分,其次回应变化,然后评估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会发现作者传达的信息与如何确定企业性质有关。因此,可以用更清晰的方式来表达这组思想。

    确定企业的性质,需要认真分析:

    1. 对市场进行细分。

    2. 评估企业在各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3. 长期跟踪竞争地位的变化。

    然后作者可以检查是否忽略了确定企业性质所需的某一步骤,并做出合理判断。在这个例子中,步骤是完整的,但是像这样强迫自己重新思考整个过程,能让你知道如何通过提问检查其他人的思路。举个例子,假设你的一位员工对你说:“这是我打算明天在会上说的,你看行吗?”

    传统的投资评估重点——比较未来的收益和可能的成本:

    1. 通常在技术上不可靠。

    2. 基于简单化的概念。

    3. 结果可能误导投资。

    检查一下其逻辑顺序,你会发现时间顺序可能才是他思想的根基,第三点应列为主题思想,因为这是其他两项行动的结果。

    传统投资评估的重点可能误导投资,因为它:

    1. 基于简单化的概念。

    2. 通常在技术上不可靠。

    此外,在检查从第一点(组)到第二点(组)的逻辑顺序时,还应当想一下作为思想分组基础的逻辑过程,例如:

    我们看到,这位员工考虑了这一逻辑推理过程的第一个步骤和第二个步骤,但是没有提到第三个步骤,这可能是因为企业在应用该技术的方法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但也可能是这些员工遗漏了。我们认为遗漏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检查作者的思路时,如果要逆向追溯其思考的源头,就应该问一下:“企业应用该技术的方法是否有问题?”

    有时你会发现时间顺序只是被用于已有的思想结构中。这时,这组思想的结构本身决定了步骤的数量和顺序。关于这一点,请继续阅读解读结构顺序的内容。

    ? ? ?

    提示

    时间顺序: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主题句是要达到的结果,表述思想的顺序与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致。

    ? ? ?

    结构顺序

    什么是结构顺序?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你想象的“某事物”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某事物”必须被合理地划分成不同的部分。

    创建逻辑结构

    在将某个整体(不论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还是概念性的抽象化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个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具有排他性。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这两个要求简称为分组的“MECE原则”。绘制组织结构图时,你一定会不自觉地使用这一概念,如图6-3所示。

    相互排斥的意思是轮胎部的组成与硬件部不同,而体育设备部与其他两个部门也不同,即各部之间没有重叠。完全穷尽指的是3个部门合起来就是阿克伦轮胎橡胶公司的全部,没有遗漏任何部分。

    如果你在将整体划分为部分时应用了这两条原则,那么划分出来的结构肯定包括所有需要说明的部分。最简单的结构顺序就是按图6-3中各部分出现的顺序,对其进行说明。

    人们在绘制组织结构图时经常会问,应以怎样的顺序将各部分放入示意图?在图中填写各部分时的顺序就反映了你的划分原则。

    通常有3种划分组织活动的方式:根据活动本身(如研发、生产、市场营销),根据活动发生的地点(如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根据针对特定产品、市场或客户的活动的集合(如轮胎部、硬件部、体育设备部)。

    图6-3 各部分“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组织结构图

    ? 如果划分时强调活动本身,那么各部分展现的就是一个逻辑过程(流程),应采用时间顺序。

    ? 如果划分时强调地点,那么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应采用结构顺序。

    ? 如果划分时强调与某一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活动,那么划分就是一种归类。各部分思想应采用重要性顺序,而你所采用的重要性判断标准就决定了思想的排列顺序(如销量、投资额等)。

    假设在重组市政府时,你要筹建负责以下各方面工作的部门:

    1. 住房。

    2. 交通。

    3. 教育。

    4. 娱乐。

    5. 个人医疗。

    6. 环境卫生。

    在你看来,这些都是市政府应当负责的领域,假设该市所有建设都要从零开始,以上排序是由市政府的关注程度决定的。在创建新的组织机构时,强迫自己采用结构顺序,可以帮你对分组进行检查,以确认对于你的目的来说,各部分组合之后是否完整。

    但是,在划分组织结构以外的事物时,通常是为了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因此应当按照功能划分,各部分按其可起到的预期作用排序。例如,如果准备讨论雷达装置,就应当以雷达工作时各部分起作用的顺序来组织:

    1. 调制解调器。

    2. 射频振荡器。

    3. 带扫描装置的天线。

    4. 接收器。

    5. 指示器。

    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是吸收能量,射频振荡器能够发射能量,天线将能量聚集在天线杆上,接收器用于接收天线扫描装置传回的信号,指示器的功能是显示数据。

    ? ? ?

    提示

    “MECE原则”可以保证划分出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相互排斥,没有重叠。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 ? ?

    描述逻辑结构

    建立起结构后,就可以按照自上而下、从左向右的顺序来逐一描述各个部分了。在上文的事例中,对雷达装置进行技术性描述就应当采取这样的顺序,对其他机械装置进行技术性描述也应当遵循同样的顺序。

    但是,在描述各个部分时,有时也可以采用过程顺序(时间顺序)。举个例子,图6-4是一张西奈沙漠的地图,后面的文字描述了地图中的各个部分。

    图6-4 西奈沙漠地图

    在任何一张中东地区的地图上,西奈半岛都位于正中间。西奈半岛近似一个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像一枚楔子插入非洲与西亚之间。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关于西奈半岛有多种说法。有人说,西奈半岛是埃及东部领土的延伸,是神圣的埃及领土,只是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因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而与本土割离;有人说,西奈半岛是以色列南部领土的自然、合理的延伸,是内盖夫沙漠的主体;有人说,西奈半岛是沙特阿拉伯北部的附属地区,与本土仅被狭窄的阿卡巴海湾隔开;还有人说,西奈半岛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部的大陆桥,是商队通行和军队入侵别国时的便捷通道。

    上文列举了人们对于西奈半岛的不同看法,作者叙述的顺序就是人们观看地图的顺序,从左上角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进行。首先,人们看到的是西奈半岛与埃及之间的运河,其次是以色列南部,然后是沙特阿拉伯北部,最后,自东向西,再回到西边。这说明,原文作者在写作时考虑到了读者看地图的顺序,因而在描述地图时采用了同样的顺序。

    修改逻辑结构

    人们在处理逻辑结构时经常会想象一下与之相关的逻辑过程,尤其是在对已有结构提出修改建议时。例如,假设图6-5是一份市政府的组织结构图,其中包括25个部门,它们分别向23个委员会汇报工作。

    图6-5 市政府原组织结构图

    你建议将原有组织结构中的25个部门进行合并,调整为由6个部门,它们分别向6个委员会汇报工作,外加一个行政管理分支,如图6-6所示:

    图6-6 修改后的市政府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调整需要在4个方面进行改革。写报告时,应当用什么顺序提出你的改革建议呢?这些改革同等重要,因此不能按重要性顺序排列。理论上,这些改革也必须同时进行,因此也不能采用时间顺序。

    在这种情况下,最合适的顺序,就是你在白纸上依次画出各个部分并呈现给读者时使用的顺序。在这个例子中,第一步就是将众多委员会合并改组为6个委员会,由政策与财政委员会统筹管理(如图6-6左侧所示)。第二步是将所有的25个部门合并,分别与6个委员会一一对应。第三步是成立两个为政策和财政委员会提供支持的委员会。最后一步是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管理团队,管理行政工作。

    组织结构调整报告的具体要点可参见下文:

    为了完善市政管理体制,提高市政府的工作效率,市议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 将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职责赋予政策与财政委员会下辖的6个委员会。

    2. 将原有各部门组成6个项目管理部门,分别由一名项目负责人领导,并分别对6个委员会负责。

    3. 组成行政及其他内部事务管理机构。

    -成立常务委员会。

    -让人事委员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激励市政工作者。

    4. 任命一名行政长官,管理市政府在编人员。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与时间顺序概念的作用一样,你也可以用结构顺序的概念检查在分组过程中是否有逻辑错误。假设你是某大城市的交通局局长,现在有一份文件在等你审批。

    我们认为,此项工作的目标包括:

    1. 评估和分析维修区域及建筑区域的现场施工情况。

    2. 了解现场工程师是否具有足够的组织和管理灵活性,以便对公众提出的日常使用问题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回应。

    3. 评估和分析初期工程、道路和桥梁设计、环保问题、用地许可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4. 评估和分析交通局的组织结构。

    5. 找出在每一研究领域的优势和劣势。

    这些思想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表述的?它们又是从何而来的?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第五点与其他几点不同,因为它是针对前面4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将第五点剔除,暂不考虑,然后来看另外4点要表达的主题:

    1. 维修及建造。

    2. 日常运营。

    3. 初期工程。

    -道路和桥梁设计。

    -环保问题。

    -用地许可。

    -交通管理。

    4. 组织结构。

    若从道路建设过程的角度看,可以假定以上思想包括4个步骤:

    1. 设计。

    2. 建造。

    3. 运营。

    4. 维护。

    因此,作者的意思也许是这样的:

    该项工作的目的是检查交通局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助于其履行职责。其职责包括4个方面:设计、建造、运营、维护。

    下面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比较复杂,因为其中各项思想之间的联系非常随意。其实,作者在写作之前确实构思过文章的结构,但是作者对这种结构不是很了解,因此无法用来指导自己的思维。

    这是一家饮料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写的分析报告。这家饮料企业决定将其产品的包装由玻璃瓶改为塑料瓶。在产品包装的来源上,企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从外部购买塑料瓶,另一个是自行开发塑料瓶生产。报告作者反对自行生产塑料瓶。

    投资生产塑料瓶将面临一系列内部与外部的风险和限制:

    1. 技术风险——不成熟的设计。

    2. 环保风险——法律可能禁止生产不可回收的塑料制品。

    3. 优惠风险——在通货膨胀时期,顾客不一定欢迎所谓的优惠包装。

    4. 非独家经销:(1)外部销售将降低营销作用;(2)因所有权问题难以向其他企业销售。

    5. 投资多——投资回收期过长。

    6. 对每股收益造成负面影响(因杠杆作用加大)。

    7. 近期研发费用。

    8. 公司现金流问题——现有业务发展需要资金。

    9. 玻璃制造商们大幅降低产品价格,而塑料制品的通胀率比玻璃制品低。

    10. 在我们进入塑料制造行业时,其他塑料制造商可能会大幅降低产品价格,因为它们对投资利润率的期待更低(大多介于7%~10%)。

    11. 容器行业的典型特征是低利润,进军该行业的关键是低成本生产。进入该行业可能会导致公司股价收益率下降。

    你是不是看得有点头晕?对于这段文字的检查过程与其他文字一样。首先,依次检查作者的每一条反对意见,了解其反对的原因。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问题是不利因素?我们将作者反对的原因逐条列在下面,希望你能够找出一些线索。

    1. 高成本。

    2. 法律限制。

    3. 被迫降低销售量或价格。

    4. 低销售额。

    5. 高投资、低投资回报率。

    6. 每股收益率下降。

    7. 高成本。

    8. 必须贷款。

    9. 被迫降低价格。

    10. 被迫降低价格。

    11. 毛利低、股价收益率下降。

    商界人士在谈论成本、销售额、价格、投资和投资回报率时,都假定对方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6-7所示。如果你按照此树形图将相关因素一一填入,就比较容易了解作者的思想了——此项目将对投资回报率造成负面影响。

    关于每股收益和股价收益率,涉及另一幅树形图,如图6-8所示,传达了另一个信息——此项目将对每股收益造成负面影响。

    图6-7 标准的投资回报率树形图

    图6-8 股价树形图

    我们还剩下两点没有处理,即“必须贷款”和“法律可能禁止生产不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其实,如果在“利润”这一因素下增加“税额和利息”,“必须贷款”就可以纳入图6-7了。前面没有列入这一项,是为了使树形图更容易理解。

    我们试着将所有因素组织在一起即可看出,作者是想表达:

    ? 我们在进入塑料容器生产行业之前应该慎重考虑:

    ? 如果法律禁止生产不可回收的塑料制品,我们可能根本没办法上马该项目。

    ? 即使未出台类似法律,该项目也将降低我们的盈利能力。从近期看,会降低每股收益。从长期看,会降低投资回报率。

    了解了作者的想法后,你就可以仔细思考其中的每个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我想,肯定有站不住脚的,因为我知道这家饮料公司不但进入了塑料容器生产行业,还取得了巨大成功。显然,有一个因素作者没有考虑到,即评估塑料容器可能对产品销售产生的有利影响。

    在此重申一点,写作时必须首先构思文章的结构,否则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写得一塌糊涂。按照结构写作,便于及时发现错误和遗漏。

    ? ? ?

    提示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 ? ?

    程度顺序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程度顺序,也称重要性顺序。这是你对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特点而聚集在一起的事物进行陈述或分析时采用的顺序,比如3个问题、4个原因、5个因素等。表达者常常会将思想简单罗列出来,缺乏深入思考。

    创建分组

    进行分组时,当你说出“这家公司存在3个问题”时,大脑就已经自动将这3个问题与该公司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区分开了,形成如图6-9所示的分支结构。从名称上看,这两个组已经完全穷尽,按照分组的意图,它们也应当相互排斥。

    图6-9 通过分组将思维集中于某个范围内

    为了证明这两个组相互排斥,首先必须明确每组中的问题具有共同特性,要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问题列入一组。然后,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该特性最明显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很多人曾问我,确定了各要点的相对重要性(某特性的相对程度)后,是否必须将最重要的列在第一位。他们认为,如果将重要性最低的放在第一位,重要性依次增加,将最重要的思想放在最后,会更具戏剧性效果。的确如此,但是戏剧性是出于情绪的考虑,而不是出于逻辑性的考虑,因此这是一个写作风格的问题。

    有时,你完全可以按先弱后强的顺序排列,以对读者的情绪产生更大的冲击力,但在多数情况下,还是应该将最重要的思想放在第一位。举个例子,假设你列出了以下要点:

    设计电信计费系统时,应当注意让其适用范围更广:

    1. 能够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

    2. 符合内部管理的要求。

    3.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虽然电信计费系统必须满足以上3种功能性要求,但是上述顺序表明,满足客户的需求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更重要。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基于如图6-10所示的分组方式。

    在商务文章写作中,基于重要性分组排序远比时间顺序或结构顺序应用得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进行分组。为事物分组是人类普遍的习惯。人们看到任何事物都会为其命名或说出其名称,这就是一种分组。但是,人们不会仅仅因为一些思想具有某个共同属性而将其归为一组,还会考虑这些思想是否源自同一个过程或来自同一个结构,并据此将相似的思想分组。

    图6-10 按重要性分组的例子

    清楚了解分组的原则后,就完全可以按照过程或结构顺序组织思想。例如,下面列出了支持某一观点的3个“理由”:

    不应该采取用仓库空间换取销售商专营权的策略:

    1. 你们的仓库既不宽敞,位置也不好。

    2. 即使既宽敞、位置也好,该方法还要求双重管理。

    3. 即使能接受双重管理,在周转上节约的成本也很有限。

    以上顺序暗含了一个前提,即这些思想属于某种已经存在的结构(有仓库,在仓库中采用该方法,由此计算节约的成本)。

    ? ? ?

    提示

    程度顺序:

    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一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该特性表现最鲜明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 ? ?

    辨别、调整不恰当的分组

    一个假定的分组,辨识其正确的分组基础,可以帮助你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段话:

    传统投资评估的财务重点误导了企业的行为:

    1. 企业应当在所有收益可能超过资金成本的领域投资。

    2.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及风险进行完善的量化处理,是更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的关键。

    3. 计划和资本预算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资本预算是一种财务行为。

    4. 最高决策层应根据数据而不是思路做决定。

    这4种“误导”似乎呈现的是很多公司信奉的“经验法则”。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思想将会产生的结果重新进行表述,简化措辞。

    财务重点是:

    1. 鼓励公司投资。

    2. 强调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量化处理。

    3. 区分计划和资本预算。

    4. 引导最高决策层关注数据。

    除了第3点,其他3点都可以看作决策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决策过程要求采用时间顺序,这能够使主题思想更明确。

    传统的投资评估的财务重点可能导致错误的资源分配决策,原因如下:

    1. 强调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及风险进行量化处理是选择项目的关键。

    2. 使最高决策层只看重数据,不看重思路。

    3. 鼓励在所有的收益可能超过资金成本的领域进行投资,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这个例子中的思路比较容易理顺,因为只需多读一遍,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需要处理的思想种类(决策过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你可能会遇到一长串被列为“原因”或“问题”的思想,很难看出这些原因或问题还可以归为一些小的类别。让我们回顾一下第113页提到的例子:

    客户对销售报告和库存报告不满意:

    1. 提交报告的周期不恰当。

    2. 库存数据不可靠。

    3. 获得库存数据的时间太迟。

    4. 库存数据与销售数据不吻合。

    5. 客户希望能改进报告的格式。

    6. 客户希望去除无意义的数据。

    7. 客户希望突出说明特殊情况。

    8. 客户希望减少手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应首先整理出大致的问题类别,再仔细检查作者的思路。你可以根据每一项所涉及问题的类别,先将问题归纳成几类。比如,“提交报告的周期不恰当”属于“时机不对”,依此类推,如表6-1所示:

    表6-1 正确归类分组的例子

    经过分类可以看到,此前的销售和库存报告存在3类问题:时机、数据和格式。那么这3类问题应当怎么排序呢?这取决于你讨论的是编制报告的过程、阅读报告的过程,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换句话说,逻辑顺序反映的是过程,而过程取决于需要回答的问题,如表6-2所示:

    表6-2 需要回答的问题

    这个例子说明,要了解某一组思想真正想表达的观点,必须遵照以下流程:

    1. 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类别)。

    2. 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

    3. 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为了说明这一流程的具体应用方式,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纽约衰退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包括:

    1. 工资高于美国其他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

    2. 能源、房租和土地成本高。

    3. 交通拥堵使运输成本增加。

    4. 缺少建立现代化工厂的空间。

    5. 税收高。

    6. 技术的变化。

    7. 美国西南部和西部地区与之竞争经济中心的地位。

    8. 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心向郊区转移。

    这又是一个简单罗列要点而缺乏思考的例子。我们可以采用归类、分组的方法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首先,找出这些要点之间的相似之处,如表6-3所示。

    然后,找出逻辑顺序和作者的真实思想。在这个例子中,逻辑顺序应当是重要性顺序。

    我们很容易找出纽约衰退的原因:

    1. 成本过高。

    2. 工作条件差。

    3. 来自其他城市的竞争。

    表6-3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我想用前面这些例子说明一点:检查逻辑顺序是判断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当你遇到一组归纳性思想,需要找出其真实意义时,一定要先快速浏览一下该组中的所有思想。从中能否发现某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如果不能,那能否发现这样分组的基础(过程或流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进行梳理?如果某一组中罗列的思想过多,你能否发现它们的共同特性,并根据这些共同特性将思想进行细分、归纳,然后用一种逻辑顺序组织起来?

    如果你确认某一组思想的划分既合理又完整,就可以从逻辑上推导出一个结论。具体细节请见第7章“概括各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