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聚焦:高压环境下精准决策的行动指南 > 把采取行动设为你的默认模式

把采取行动设为你的默认模式

    有一个源于心理学的短语,“对采取行动的偏好”(a bias for action),常常被用在商业经营领域。我认为,这个短语完美描述了海豹突击队士兵的精神状态。如果让海豹突击队士兵在采取行动和坐着不动中进行选择,我们总是会选择采取行动。

    我需要澄清一点:“对采取行动的偏好”并不意味着,无论具体情况如何,你都必须选择扣下扳机。这只是冒进和顽固。有时,静静观望才是明智之举。(再强调一遍:观察和侦察。)有时,得等时机成熟,你才能看清状况并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所以,对采取行动的偏好并不意味着随时随地妄下断语,或者每看到一个悬崖峭壁就跳下去,也并不意味着冲动地做出决定。

    它仅仅意味着把采取行动设为你的默认模式;意味着当你面临一系列选择时,你的第一选择总是采取行动,而非坐着不动。采用这种行动模式会让你成为少数派,因为大多数人都更偏向于不采取行动(不行动=平庸=大多数定律)。如果你具有对采取行动的偏好,那你就自然而然地领先了他人一步。

    尽管我和我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但他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启迪,他那无师自通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其中一项,而他对采取行动的偏好则是另外一项。好几年来,他一直和我母亲说他要带全家人一起坐船环游世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人都会这样说。但他并没像其他人一样光说不练。他是这么说的:“我可不想没完没了地念叨我要去航海,我要去冒险,但永远不采取行动。我要解开缆绳,立刻开船踏上旅途。”他真的这么做了!突然之间,我们一家人就航行在广阔的太平洋上了,我们的船正朝着塔希提岛的方向进发。

    这就是我从我父亲那里学到的:解开缆绳,立即开船出发。

    对采取行动的偏好还意味着,你更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在做中学,而不是先学后做。我在本章第一节中提到的我们飓风集团推出的每一个项目,从每周更新的博客、每月更新内容的装备订购平台,到我们的付费电视频道,都是在我们还完全摸不着头绪的情况下就开始启动的。这并非因为我们过于冲动、决策草率,也并非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准备、考虑周全,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很高的预期。

    在海豹突击队中服役的那段经历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在团队中,你很快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对于完成标准和自身可能性的设定都相对较低,这显然是受到了他们自己的思维的局限。而实际上,大多数人能取得的成绩往往是他们自己预期的三到四倍。

    我猜,鉴于你拿起这本书并读到了这儿,你一定也是其中之一。

    打造聚焦于行动的工作习惯

    2000年6月26日是我的26岁生日。那天,我收到了一个宝贵的礼物,直至今日,它仍然是我最珍爱的收藏:一张证明我已成功通过海军特种作战部队(海豹突击队)狙击手训练的合格证书。证书下方的军官签名来自威廉·H.麦克雷文上校,麦克雷文上校当时还在担任狙击手训练项目的总教练。

    14年后,麦克雷文已经是四星海军上将了,他被邀请在得克萨斯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致辞。这篇题为“如果你想改变世界”的演讲稿流传甚广。在演说中,他分享了自己从海豹突击队训练中学到的10个经验教训,他认为,掌握这10点,一个人就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其中的第一点就是:每天早上都要铺床。

    他就是那个策划并执行了“海神之矛”行动的军官。就是在这次作战行动中,海豹突击队六队击毙了奥萨马·本·拉登。在发表演讲后的一个月,他被任命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因此,当这个人谈到改变世界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坐下来认真听一听。(整段演讲都值得一看,搜索“麦克雷文,铺床”,你就能找到演讲视频。)

    那么,他说的第一点究竟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如果我见过你家的卧室,去过你家的厨房,那我不需要弄清你的财务状况就能对你的生意经营情况有一个相当准确的了解。佛家有云:“因小见大。”你处理日常生活中最细枝末节之事的方式,将通过累加不断放大,影响你一生的成败。

    “二战”期间,温斯顿·丘吉尔曾在一个后来被命名为“内阁战时办公室”的伦敦地下掩体中指挥战事,运筹帷幄。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供游人参观的战时内阁博物馆。你能在这里看到他办公室中的那张书桌。书桌上放着一个类似信箱的铁盒,上面贴着一个标签:“今日行动”。注意,这个铁盒并不是一个收件箱,而是一个“今日箱”,其中的文件涉及的都是今天就要采取行动的事项。他当然也不会在每天下午5点打卡下班。无论是午夜时分还是凌晨2点,这个男人都不会离开办公室一步,除非他已经处理完毕那个铁盒中的最后一桩事务。

    养成马上行动的习惯,别让自己继续拖延下去了。

    别把钱(或缺钱)当借口

    我经常听到人们说,他们有一个很棒的点子,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实施这个点子的话。这是我听过的最糟糕、最扯淡的借口,没有之一。这个陈腐的托词最具破坏性的一点是:他们不仅这样说,而且真的这样想。

    钱,或者缺钱,从来都不是问题。它是人们用来逃避真正问题的借口。真正的问题总是同一个:他们不愿采取行动。

    说到创业融资,最让我惊讶的一点就是:融资太容易了,容易得不可思议。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小型企业管理局就能提供低风险的政府贷款,供创业者购买商业计划或者自主创业。

    几年前,我需要筹集一些运营资金,用以聘请几个重要的专业人士,我相信他们能让我的生意更上一层楼。我找到了我在这个城市中的一位朋友,一个亿万富翁,并告诉他我想做什么。

    在听我吹嘘了一番我的生意后,他点了点头说道:“听上去挺好的,去找银行贷款吧。”

    “什么意思?贷款?”我说,“我不想借钱,我想筹募资金!”(当然是向他筹募,尽管我当时还没有开口。)

    他看着我说道:“布兰登,如果你能问银行借到钱,为什么要筹集资金呢?”

    见鬼,我想,他说得有道理。

    于是,我去了一趟小型企业管理局,拿了一张接待申请表,强迫自己坐下来,耐着性子填好并提交了表格。90天后,我借到了25万美元。

    是的,我也和你一样讨厌填表格,但我克服了这一点。

    当然,并不是只要动动手指、填张表格,你就一定能得到你需要的那笔启动资金。有时,你还需要一些创意。

    最近,我准备开展一次广告宣传活动。为此我前往一家银行申请信贷额度。这家银行有提供贷款给做订购生意的公司这项业务,我认为我们的板条箱俱乐部符合条件。

    “哇哦,”在浏览了一遍我们的经营业务表单后,那个工作人员说道,“你全资拥有这家公司,你的公司正在盈利,而且成长得很快,这真的很棒。但是,我们贷款的对象通常都是一些正处于亏损状态但接受过风险投资的公司。”

    我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知道他们正在亏钱啊。”

    “没错,”他说,“他们是在亏钱,但他们背后有风险投资在支撑着。因此如果公司发展得不顺利,我们可以指望那些风险投资人拯救他们。”

    我得承认,我完全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可是……我们在盈利,”我说,“我们正在实现所有的预期目标,我们现在只希望获得一点额外的资金,以求把这个项目推向更高层次。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知道这个项目值得开展,我们也知道如何运作它,靠它赚更多的钱。”

    “是的,我知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他说,“只不过这并不符合我们的贷款条件。”

    我说:“等等,你是说,你们只贷款给那些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正在亏损的公司,而一旦那家公司陷入困境,你们就寄希望于其风险投资人持续注入资金?”

    他点头微笑:“是的,差不多就是这样。”

    我感觉自己仿佛掉进了某个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世界。某个只会打官腔的银行职员告诉我,他不能贷款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经营模式奏效了,我们的生意欣欣向荣?(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华尔街的那些金融投资公司到底是怎么破产的了。)

    见鬼去吧,我想,我们自己也能搞定。我找出了我所有的信用卡,自行创建了一个利用信用卡募集资金的系统:用光一张卡的全部额度,把钱还清,再用下一张卡。我用上了我所有的私人信用卡,还有一张公司的商务信用卡。我们成功套现了50万美元,把这笔钱花在了脸书的推广活动上。我们的方法奏效了。

    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说在创业第一年就用这种方法募集资金是明智的。我们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已经经营了一段时间,而且根据我们过去的业绩,我们知道我们能够盈利,能够按时偿还信用卡,事实也证明我们挺过了这一关。